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青年在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五四运动是当代青年在面临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际对时代吁求的强力回应。在中国的革命年代和建设发展时期,青年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发展融之于时代命运和国家前途,青年发展关涉时代前途,关涉国家发展走向,关涉社会和谐发展,关涉青年自身价值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虽未根本改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但是却为中国的发展设置了新的议题和挑战,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目标,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这一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主体必将是无数为之奋斗的青年。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青年的发展,其中,青年对于迷文化痴迷与狂热的态度已然成为困扰青年成长与发展、遮蔽青年意义及价值实现的强力阻隔。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青年迷文化,探求解蔽青年成长发展及其价值意义实现的路径。

传统观念中的青年文化是以青年为主体,并由青年生产和创造的,体现青年参与社会活动实现社会化过程中所展示的独立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迷文化是伴随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文化现象,青年是最活跃的受众,也是迷文化主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创造过程中最主要的群体。当代社会中各种“迷”现象、“迷”热点、“迷”潮流,以及围绕这些所形成的迷文化构成了青年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日常。青年是迷文化的重要生成者、传播者,亦是迷文化的主要消费者,迷文化成为青年文化发展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征着青年的情感、思想、行为及价值取向。青年迷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任何一种新生文化的出现都伴随着争议、质疑、担忧和批判的声音,迷文化亦是如此。

本书主要从“迷”、迷群、迷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理论来源的追溯,青年迷文化的核心构念、嬗变历程及构成机理等方面分析青年迷文化形成的理论与现实逻辑。当代青年迷文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迷文化发展的壁垒,在迷文化的生成、传播和创新等方面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了迷文化的多元传播与互动,从虚拟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青年“迷”个体到诸多迷群,青年迷文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由迷文化带动迷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促使迷经济成为我们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部分青年“迷”作为“着魔的独狼”和“歇斯底里的群众”的存在,他们的迷狂、非理性等迷态及行为致使迷文化在理性与非理性边缘徘徊,理性“迷”与非理性“迷”的划界、迷文化的价值及意义的厘定等是本书研究的着力点。由青年迷文化的价值意蕴探究青年迷文化对于“迷”个体、迷群及其社会价值,旨在考察青年迷文化的价值性存在及其意义的再生成;勘察青年迷文化的现实症候,对青年迷文化异化的共性现象进行归纳,揭示其存在的本质及根源,进而分析多元化的青年迷文化具象,即从青年迷文化异化的共性到特性、从普遍到特殊、从宏观到微观、从青年“迷”个体到迷群等方面探寻青年迷文化异化的本质、原因及后果。探究青年迷文化发展必须遵循创生、传播、交往及其发展逻辑,在青年迷文化形塑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夯实理论与实践基础,立足于青年迷文化空间场域的转化、融洽与建构,在迷群体发展基础之上重构青年迷文化发展图景。 iEYDu1BcwmBBHBY3QWAHI+GdqNWe55/3ftXCQKpIu/KQIu0ZINQnQjlZsY6+cbT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