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冯特
——科学心理学之父

充满波折的早期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北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中。虽然不是贵族,但他是牧师之子。他在家排行老四,小时候挺怕生,喜欢自己宅在家里。刚上中学,他就突然失去了父亲,家中一下子就陷入了经济危机。

不过,冯特的舅舅是杜宾根大学的教授,他帮助冯特进入该大学学习。后一年冯特转入海德堡大学。冯特也很给家人争气,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医学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在全国医学会考中名列第一。在别名“偷心之城”的海德堡,冯特第一次接触了心理学实验,当时,为了完成医学学位论文,他在医院研究歇斯底里症患者触觉的敏感性。他发现在病人的皮肤上进行韦伯的两点皮肤实验时,实验结果和韦伯的结论并不一致,难以用当时的生理学知识解答。这让他觉得这非常值得研究。在海德堡大学期间,他还参与了化学、药物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但他始终觉得,把时间花在研究未知的心理领域,比给病人开药方有意思。

在大学毕业之后,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担任生理学系无底薪讲师,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是实验生理学,也就是用实验操作来研究生理学的学科。当时他只有25岁,没什么名望,只有4个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这让冯特的生活很是拮据。但是冯特非常有冒险精神,比如在一项研究尿液内盐分的实验中,他就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连续几天大量饮水,然后就把自己给折腾进医院了,甚至有一段时间一直处在濒临死亡的状态。之后,他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疗养。

疗养一阵后,冯特重新出山。1858年,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和哲学家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来到海德堡大学,并且办了一个生理学研究所,冯特被任命为他的助手。冯特当然特别高兴,在他看来,赫尔姆霍兹和约翰内斯·彼得·缪勒(Johannes Peter Müller,1801-1858)、埃米尔·杜波依斯-雷蒙德(Emil du Bois-Reymond,1818-1896)是德国三位最伟大的生理学家。缪勒是赫尔姆霍兹的师父,主要研究神经反射。巧合的是,就在冯特入职研究所的当年,缪勒因为躁郁症自杀了。雷蒙德就是生物课本里做青蛙腿电击实验的那位,人称“实验电生理学之父”。而赫尔姆霍兹本人主要研究视觉原理,他认为,心理学是可以用生理学解释的,而可以将生物看成复杂的机器,生理学是可以用物理学解释的,因此科学的终极任务就是“用力学解释一切”。冯特完全继承了这一观念。

在研究所里,尚未结婚的冯特把全部热情投入到了事业中,先后开设“感官生理学原理”“人类学”等课程,1862年出版了《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这本书探讨了感官机能,发展了知觉理论,率先提出了“实验心理学”的名称。延续了费希纳的观点,冯特也认为感觉是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进行具体测量的。对比布伦塔诺1867年写的《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二人一个走偏生理路线,一个走偏哲学路线,奠定了今后心理学战争的基调。

1863年,冯特的两卷本共1000页的《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演讲录》出版。虽然在那个年代,冯特还做不到纯唯物主义,但是关注点已经与宗教和灵修话题越来越远。从此以后,冯特就和写作结缘,终生笔耕不辍。

他从研究所辞职后,便在家里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室,走起了民间科学家路线。1871年,冯特开启了许多人生大事,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和未婚妻索菲·毛结婚,还开始写作《生理心理学原理》,并于1873至1874年间出版。这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由于其丰富的科学内容,在之后的37年里印行了6版,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都有这本书的粉丝。有个叫斯坦利·霍尔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小伙子,读了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之后,就对这个学科非常感兴趣,并且在后来跨过大洋前来拜师。在同一年,冯特引起了布伦塔诺的注意,那本《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就是一次隔空“对撕”。

冯特

冯特认为,身体现象包括生理和心理两大类,而科学心理学就是“用生理学的方法发展出来”的心理学。他开始总结心理实验的成果,研究感觉、情感、意志、知觉和思维,最终将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一门系统的科学。心理作为理科,和物理、化学、生理等本质上并无区别,只不过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经验而已,其内部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此,心理学不再“虚无缥缈”,《生理心理学原理》也被后人称为“心理学的独立宣言”。虽然这部著作让冯特得到了苏黎世大学的哲学教授席位,但他依旧心系莱比锡。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76年莱比锡大学给冯特提供了一个小仓库,冯特就把它作为一个简易实验室。与此同时,他在莱比锡大学开始讲授“生理心理学”课程。冯特用速示器、计时器、电刺激器、钟摆、定时器和感觉映射装置等辅助实验,主要用内省法,也就是让被试者自己描述自己的感觉等级。但是传统的内省法有许多不足,因为在自我观察中,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容易混淆在一起。于是,冯特将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例如在测量感觉的时候,尽量保证其他指标都一样,如实验前的身体舒适度等),让被试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带来的影响。在被试自我观察做报告之外,实验操作者还要利用各种客观实验技术记录被试的反应,比如被试的反应时长、反应强烈程度等。

在大西洋的对岸,由于受到冯特的影响,霍尔在1878年完成了一篇有关空间肌肉知觉的论文,成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同年霍尔便跑到德国拜师,成为冯特第一位正式的美国弟子。此时他还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学生,冯特布置的实验他都完成,甚至规规矩矩地充当实验室的被试,只可惜,这些训练并没有影响他未来的研究方向。像霍尔这样愿意投入冯特门下的弟子越来越多。于是在1879年,莱比锡大学给冯特分配了一个小房间,是孔维特楼里的一个贫困生食堂。

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这一学科正式成立。冯特告诉大家:“我们不能把身体生活的过程与意识过程分开,正如我们不能把感官知觉所引起的外部经验与我们的内部经验分开。长期以来,心理学研究都是像布伦塔诺那样用哲学的方法;而生理学因其研究的特性,却能够应用准确的实验方法。生理心理学可以在改进实验方法方面得到生理学的帮助,利用费希纳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在这个范围内,可以称之为实验心理学。”可惜仅仅在一年后,他的第一个美国徒弟霍尔便回到美国。霍尔对冯特的那些实验已经不太感兴趣了,后来他专心研究人类心理发展,并至少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在1892年创立美国心理学会(APA);第二是提出很多心理发展理论,成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第三是邀请了一位欧洲犹太人来美国,造成了一场“如瘟疫一般”的心理学战争。

虽然霍尔走了,但是来找冯特学习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早期师生们都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因此门槛特别低,学生们可以去那里观察实验演示,也可以参与简单的实验。为了给自己的实验室做宣传,1881年冯特创办了《哲学研究》杂志,当然内容其实主要是实验生理学。几年后,他把杂志名改成了《心理学研究》。此时莱比锡大学的同事们并没有将心理学看作一门科学,甚至觉得他带着学生进行自我观察会导致集体精神错乱,所以直到1883年,这个实验室还没有被官方认可。

尽管如此,冯特的实验室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从原本孔维特楼三楼的一个小房间,扩张到8到10个房间。此时冯特的学生也遍布全世界。根据统计,在冯特的门人中,有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共136名,美国人14名,东欧人13名,英国人10名,波兰人6名,俄国人3名,丹麦人2名,法国人2名……其中丹麦的卡尔·朗格、俄国的别赫捷列夫、日本的松本亦太郎、中国的蔡元培等,回国后纷纷在本国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展实验心理学研究,使各国纷纷走上了心理学研究的道路。到1900年,美国有43个心理学实验室,其中12个是由冯特的博士或非博士学生创立的。所以世界上大部分的心理学家追根溯源,都能认冯特当祖师爷,哪怕是某些不同意他观点的学派。

冯特本人在莱比锡大学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甚至在1889至1890年,还当了两年莱比锡大学校长。1896年,一家德国的重要报纸称冯特为“欧洲大陆的心理学教皇”。到了1897年,冯特的实验室已经迁到一个专门为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建筑中。令人扼腕的是,二战期间的1943年,冯特的实验室在英美对德国的轰炸中被摧毁。

实验室有了,徒弟也收了一大堆,可是冯特本人却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研究——因为他的兴趣在理论,不在实验。既然对理论这么感兴趣,那就不能光存在脑子里,一定要写下来!

如果要选出一个最能写作的心理学家,那么冯特就算不排第一,也会是前几名。根据他女儿的统计,他的著作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语言学、人类文化学等诸多领域。因为羡慕学生卡特尔拥有打字机,冯特也买了一台,结果他写作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两倍以上。后来根据冯特的徒孙艾德温·波林统计,他作品的全部书目有491条,总共53735页,这样算来,冯特整个职业生涯的平均发表速度为每天2.2页;如果每2分钟写1个字,昼夜不停的话,需要足足68年才能完成。

霍尔把冯特描述成“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者”。冯特的徒孙、屈尔佩的徒弟、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说:“除了工作,冯特对其他东西几乎不感兴趣。在他的整部自传里,他提到妻子和家庭的内容只占了区区一段。他对心理学太投入了,以至于在重病乃至濒临死亡时,他还在分析自己的心理体验。”平时冯特从来不外出旅行,也不爱参加公共活动,只不过经常在家招待学生和助手们。他一直生活严谨,上午写作,下午去实验室或上课,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一旦开口就滔滔不绝,化身为心理学“活辞典”。这些特点后来被二代掌门人铁钦纳几乎完全继承了。

虽然这时候以冯特作为掌门人的学派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是已经出现了将心理学内容分为不同元素来研究的端倪。受到赫尔巴特 的心理学思想、洛克 以来的联想心理学思想和约翰·穆勒 的心理化学思想的影响——这些人都认为心理学和哲学应当有所区分,是可以分模块进行分析的,而且是像其他科学一样有规律的,只不过这些人还不算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冯特得出自己的结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元素就像是化学变化中的原子,是不可继续拆分的简单心理过程。每个元素包含感觉和感情两方面。感觉是客观的,感情是主观的。比如吃巧克力感到甜是客观的,感到开心是主观的。在冯特之前,学界认为愉快—不愉快是一组基本感情。1896年冯特提出情感三度说,他认为感情是伴随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感情可以从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和兴奋—沉静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每个维度上都有两个极端,三个维度可以绘制一个三维坐标系,并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冯特叫作“冷酷无情点”。

冯特的这个体系,乍一看非常完美,但是仔细想想,好像太高估感情的作用了。因为人类除了感情,还有理智、信念等更复杂的心理因素。面对这些质疑,冯特当然可以“见招拆招”:“偏生理的部分,如感觉、情绪之类的,叫实验心理学;偏精神的部分,叫文化心理学。”这些都是心理学,至于怎么组合在一起,冯特就先不管了。但是冯特提出了一个思路——既然高级的意志不好研究,我们就先把它拉到和我们的实验同一水平,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攻克它。他提出意志是由情感支配的,把高级的心理元素还原成低级的,就更容易研究了。就好像我们看到一堵墙,无法直接把它挪走,可是如果拆成一块块砖头,小孩子都可以把它们搬走。

这话一出可不得了,哲学界首先坐不住了。以布伦塔诺为首的哲学出身人拍案而起:“意志受感情支配?你的意思是人类的意志不自由吗?反对自由意志,这可是思想上的大错误。你这是简单的还原论啊!你以为心理是简单的化学反应吗?”不过冯特的还原论到现在依旧有影响力,只是升级成为“分子神经生物学还原论”,听上去更有科学性。这个理论认为,所谓的自我意志,都是大脑工作中产生的错觉,要不然为什么很多时候手会比想法快呢?那些看似自由选择的结果,实际上都是人脑内的电化学反应加上随机偏差导致的。现代的生理心理通过神经活动甚至分子生物学解释,最终还原到用物理化学来解释。当然,这时候研究的内容还算不算心理,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暮年的壮举

冯特还认为,心理元素可以通过联想和统觉合成心理复合体,联想是简单、被动而机械的,统觉是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简而言之就是“总统全局的一种知觉”,只不过这个不是实验研究的内容。但是,心理学并不像搭乐高积木这么简单,如果所有人都听冯特的话,那么心理学就会演变成一种力学决定论。冯特开宗立派之后,反对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冯特此时已经不管那么多了,反正下一本书他还会修改自己的分类方法,甚至换另一个话题研究。所以现代的心理学教材里讲述冯特理论的内容并不多。

在人生最后的二十年里,冯特撰写了厚达十卷的《民族心理学》。虽然名字叫“民族心理学”,但其实是一部关于语言、艺术、神话、宗教、风俗、法律、道德等内容的社会心理学,主要用来研究一些原始民族。这和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不一样了,个体心理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民族心理学就要多用观察法。此时的冯特,已经不太关注心理元素的拼接了。他以冯氏情绪理论为立足点,主张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的心理根源是人类面对死亡和疾病而产生的恐惧情绪。由于可以联系到他的个体实验数据上,他的宗教起源观因此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通俗点说,人为什么会相信宗教,是因为被宗教家给吓住了。冯特从观念、情绪、行为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整个宗教进化发展的过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不过这种简单的单线程发展理论也遭到了很多批评。毕竟世界这么大,民族这么多,这样“一刀切”难免有些偏颇。冯特的莱比锡大学校友、宗教学奠基人弗雷德里希·麦克斯·缪勒(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1900)就批评冯特说:“从一个源泉导出宗教,如同从一条河流导出海洋。”冯特毕竟不是宗教历史专业的,他尝试用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解释复杂的社会发展规律,当然有些捉襟见肘。

1920年8月31日,刚刚完成十卷的《民族心理学》,冯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享年88岁。同年11月,其弟子铁钦纳在纪念他的文章中写道:“冯特的去世,让我们的学术世界里少了一位重要人物: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知名的哲学家、高产的作家,以及一个有杰出影响的人。心理学这个与他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领域,因为他的诞生和长寿而幸运……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其重要性的话,那就是,他是思想史上第一位从心理学角度批判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人。冯特是一个天生的哲学家。即使他的前人不乏同样的气质,但却没有他这样的机会。他努力地踏进心理学的大门,虽然一直没有摆脱过去哲学体系和早期达尔文时代过于刻板的生物学的影响,但是他一直在进步,最后一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比第一版就好得多……冯特是唯一的,且以后也难看到可与其比肩者。” ztFqZ9q/RqnqPOPCLTzD2BM0r+Dj07AUpJKi7zc5j8VnYiUHJUGEpFO2kR5RbEk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