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带过数以千计的下属,建立过上百份人才档案,对于那些我经过观察后认为具备更高职场潜力的人,只要条件允许、机会合适,我都会让他们去领导一些更大的团队、接手更难的任务。我发现有潜力的人和普通员工相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关注国家时事和行业动态,而绝大多数普通员工对这些漠不关心,更关注八卦新闻和公司周边新开的餐馆。
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在心理学中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而怀有积极期望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这一效应在那些有潜力的员工身上都有所体现,他们都受到不同榜样的影响,或许是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许是循循善诱的师长或领导,或许是文采斐然的作家。总之这些榜样给他们一种暗示:人应该要走向更高的地方。所以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去试着了解和思考,那个更高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
除了一些特殊的岗位以外,就职场而言,有无对国家时事和行业动态的宏观视野,对基层普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中层员工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这种帮助既体现在内部管理和外界沟通方面,也体现在工作成果的高度和深度上。而高层员工如部门经理级别以上的职业经理人,如果对时事和宏观经济不了解或没有形成正确的观点,对其发展将是极大的阻碍,因为越往上走,职场人之间体现在具体专业上的差异就越来越少,更多的差异体现在格局和理念上。
我曾经给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讲课,在讲到宏观经济的时候,发现有好几位副总对GDP、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对经济的影响都完全没有概念。作为有几千名员工、几十亿元产值且在行业有一定地位的企业,我为这个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决策能力感到担忧。到了这个层级,才想到听课学习已经有点晚了,因为这是一项从职场起步时就应该进行的修炼。
那些时事、宏观经济、行业态势,对基层的员工来说,只需要去听、去了解;对中层员工来说,需要去读、去思考;对中高层职业经理人来说,则需要去交流、去研讨!走路从来不抬头的人,走得再快也会走偏,没准还会掉进大坑。在职场的任何层级中,格局最小、能力最差的那个人,一定对世界、对国家、对经济形势知之甚少或者人云亦云,还很容易盲目听信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
谁也不是“生而知之者”。在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修炼,但有两个事件推动了我。一是作为实习期的员工,我会做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一时也看不到什么业绩的那种,其中一项就是接待全国各地来到改革前沿阵地保税区参观的政府或企业考察团,陪同他们参观并进行讲解。因为我不想在当导游的时候说不出个所以然,被提问时什么也说不上来,所以这项工作迫使我浏览了关于改革政策、浦东新区规划、国际保税区运营模式及招商来的外资企业情况等的大量文件。而在和客户的交流中,我也了解了很多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这些内容都很有意思。
另一个事件是当时公司订阅了一份《经济参考》报,每天报告我们公司订制的经济信息,外汇、国际大公司动态、政策解读之类的,当时没有互联网,是每天定时用传真发过来,两三页纸,一年要1000多元。在20世纪90年代,1000多元是挺大一笔钱,我想这么贵的信息怎么能浪费呢,加上我大学还是学经济学和金融的,权当是课外读物,全都阅读了。
这两件事无形中培养了我每天关注时事和行业动态的习惯,也经常思考这些时事对本公司和自己的工作内容会带来什么影响。直到我不久之后成为企业对外信息发言人、担任董秘,我才认识到这个习惯对我职业素质和格局的培养带来了多大的帮助!
你的宏观视野有多窄,你的微观地位就有多低。
我把自己的经历看成是一种幸运,那么你在今天看到我的书,也是你的幸运。无论你是哪一个层级的职场人,请从当下就开始吧,因为扩大宏观视野是你未来发展的必修课。
你可能会说,你说的都对,但我是来寻求应对冬天的方法的,你说的事又不能马上见效,也不能帮我解决眼下的困境啊。
怎么不能帮到?我接下来就要说说你该怎么看待所感受到的寒冷,又能到哪里去避寒。如果我有没有说完整、没说到的地方,或者和你的小环境不一致的地方,你都可以先自行思考一下。碰到问题,都没有好好去理解和认识一下问题的本质,就匆匆忙忙地去寻找所谓的应对方法,能起到好的作用吗?
所以,当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职场“凛冬将至”的时候,你至少应该先明白“冬天”的说法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