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跳槽这件事

我想有很大一部分读者可能看完目录就直接翻到这一章节先看了,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职场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没问题就继续干,有问题就跳槽,怎么跳得好一点才是关键!我劝那些一下子就翻到这一页的朋友,千万要从头看起,尤其是前言,因为那里写着你稀里糊涂就要跳槽的原因。你没看明白前面那么多内容,只想学个跳槽的好招数,那很抱歉,我实在帮不了你。

“跳槽”这个词的出处并不是很高雅。徐珂的《清稗类钞》说道:“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原意是指某人换了个主顾,后来代指职场人换工作。我之所以要把这个不是很高雅的出处找出来,是想说,跳槽原本就未必是越跳越好的,只是一种工作转换而已。另外,跳槽也不一定都是主动的,完全有可能是被动的或者不得已而为之。

你可能听到有人在跳槽后得意地吹嘘自己,也可能听到旁人对他跳槽所发出的艳羡之词。但是如果你问起更多的人,他们可能只会低调地小声回你一句“换工作了”。所以不要以为跳槽就必然是主动另谋高就,开启更美好的人生了。

跳槽有三种情形:不得不跳、可跳可不跳和不应该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应该跳”这个选项?因为在我看来,“应该跳”就是有不得不跳的理由。但现实是有些人连眼下的职位都不能胜任,却妄想跳去一个层级更高、薪酬更高的职位。他们在跳槽之前进行各种自我包装,准备了一套套自己并不理解也并不能实施的说辞去忽悠招聘者。一旦得到职位后,能装就装、能拖就拖、推卸责任、粉饰太平,等到伪装不下去的时候再以这个高薪职位作为跳板,去诓骗下一家公司。为此他们很可能把做不出成绩的罪责统统推给前单位的同事和老板,通过抹黑别人来抬高自己。如果你把这样并不属于你的职位当成机会,觉得应该跳槽,那我们的观念是不合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其中也有一些混得风生水起,我看着他们起高楼、宴宾客,但我衷心地希望此刻所筑的高楼不会在未来的某天轰然坍塌,更可怕的是连人品、口碑也一起坍塌掉。

请记住我说过的话: 跳槽可以是你能力所带来的就业保障,也可以是你提升能力后的奖赏,但绝不能是你提升能力的手段。

跳槽的第一种情形, 不得不跳。

当你发现你所在的行当和企业面临重大危机,并且以你的判断来看难以平安渡过难关,我同意你是不得不跳槽。因为职场人是有生存压力和发展要求的,逃离沉船无可厚非。但是你要注意,这是“以你的判断”为标准的,而你的判断是不是正确,依赖自身的经验和眼光。就像前文提及的那个外贸企业的销售,他认为企业过不去贸易战加税这个坎儿,或者说至少他认为自己在这里已经没有发展机会了,于是选择了跳槽,而结果证明他是错误的。那么怎样才能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呢?基于我前面说到过的评估方法,要对行业、行当、企业、职业进行长期的观察和合理的评估。如此,当有事发生的时候才不会盲目判断。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这个行当或企业的重大危机和你有关,甚至因你而起的时候,跳槽与否需要三思。

我认识几个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管,曾经因为政策的原因,他们平台的业务几乎完全中断了,因此有些借款人恶意赖账,而理财客户又纷纷要求兑现。虽然并不是他们造成了这一局面,而且他们也有机会申请离职,但是身为高管,他们觉得既然自己遭遇了此次难关,就有责任帮助各方去解决困难。于是他们拿着很低的工资,每天处理着许多烦琐却显然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我认为这就是职场人的品格!假以时日,峰回路转,他们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机会。与此相反,有一些负责销售、采购、市场宣传、基建等所谓“油水”比较多的工作的人,却拼命为自己捞好处。结果上行下效,有样学样,公司的风气和文化一塌糊涂。当危机来临时其他公司还有对策,而这种公司则因为彻底溃烂而失去了应对能力。这时,这些人好像完全置身事外,一边批评公司,一边跑得比谁都快。

以上是两个极端。作为职场人,该为公司承担多少只有你自己心里有数,至于做到什么程度,要看你的现实条件,也和你的气度和格局有关。

话虽如此,我并非是呼吁大家不要跳槽,当你发现你的个人职业发展之路已被堵死的时候,我同意你是不得不跳。什么是堵死?比如说,有些外企里的中方员工达到某一层级的时候会碰到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再也不能晋升了。这种情况下选择另一份薪资更高的工作很正常,选择去民营企业挑战更高职级也很正常。再比如,你和直接老板或者大老板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或者是观念分歧,或者是立场对立,而你必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这时选择跳槽很正常。还比如,个人职业能力的发展远远快过企业发展的速度,或者限于企业内部机制,公司实在无法给出符合你发展速度的晋升,这样的跳槽我同样非常理解。另外还有一些基于家庭和个人原因不能再接受长期出差在外等公务要求的,我都能理解。总之,如果你已经做到你的最好,而你的发展之路却不能继续,并且在可见的未来看不到解决的办法,我同意你是不得不跳槽。

往哪里跳?慢慢找。后面我会说到判断跳槽对象的方式。在这里,我要着重指出一件事: 在没有离职以前,在岗一天就做好一天的事,就像你从未打算离职那样。 有些人一旦决定离职,非要用完所有的年假,一天都不能少,手头的工作完全不沾,交接也毫不用心,甚至在公司内四处传播一些不恰当的信息和言论……千万不要这样做,不仅对公司不好,更主要的是对你自己不好。如今这个信息社会,社交圈子高度重合,从你的新老板到你原来的工作圈子或许最多只隔两道弯,很多时候甚至有直接交集,你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会在你想象不到的地方发酵。所以站好最后一班岗,是你最好的告别演出,也是给职场最好的展示和交代。

跳槽的第二种情形是, 可跳可不跳。

可跳可不跳对应着一种情况:你觉得新的机会可能会让你比现在发展得更好。

首先,一定是先有机会,才有可跳可不跳的选择。如果是先动念头,那就要归到不得不跳那一类了,因为至少你已经对自己在现有企业的发展感到不满了。

其次,新的机会一定有两条吸引你的理由:一是职位薪资比现在高,并且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完全能胜任新职位;二是新的工作平台更大,视野更开阔,你相信自己能比现在有更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两条理由都是成立的。

同时你也有两个成本:一是放弃了现有熟悉的环境、工作方法,放弃了现在的发展道路,虽然它可能不够让人满意,但是确定性相对比较高;二是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其他那些你放弃的选择,总而言之,这个成本可能是你现在所有的一切,也可能是你能碰到的机会。

你要衡量的就是,吸引你的理由是否足以覆盖你的成本。

在进行客观衡量以前,你先要克服一些主观上的不科学心理因素。

有个成语叫 好奇尚异 ,就是说你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而且这些事物往往会因为你的想象力而变得美好。就如你所面临的机会,正因为你不了解,所以才会感兴趣,而当你感兴趣之后,由于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你会越来越喜欢。

曝光效应是指你会对自己不断看见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喜欢,这也是很多烂广告赖以生存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你新的机会,所以你会在短时间内不断浏览它的网页、新闻,就连在路边或媒体上看见,和朋友聊起时都会特别关心。只要没有过多的负面信息,你看得越多就越容易喜欢。

还有一个心理学陷阱叫“恋爱补偿效应”。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自己的喜爱和认可而喜欢、认可对方。内心被需要、被认可的满足感令你在这样的人面前感到安全。当新公司的HR经理和老板表示对你很认可以后,你下意识也会对其产生更多的好感和认可,这很可能会影响你的理性判断。很多人都在入职以后感觉老板并不像面试时那样器重自己,其实这并不是事实。老板当时并没有刻意粉饰,那只是“恋爱补偿效应”的作用。

最后,职场冬天不是跳槽的必然理由。有一句老话,当你觉得有问题正在发生的时候,“树挪死,人挪活”,意思是变则通。但其实未必。有的问题并不致命,有的问题或许解决了反而能带来好机会,所以并不是所有变化都会带来好的结果。

当你排除了这些心理因素,确信自己可以客观衡量比对之后,来看这样8项指标。

(1)行当。新机会所处的行当,可能和你现在的一样,但是对应的行业,也就是客户需求未必相同。无论是什么情况,请参考之前对自身环境的评估方法,对新工作机会的行当再评估一番。

(2)企业。提供新机会的企业,也用那几个标准审视一下,尤其是市场态势和竞争优势,这是你做判断的重要依据。如果你信任的人对该企业有了解,建议去请教一下。但是如果有认识的人在该企业工作,就要慎重考虑要不要联系,因为如果你最后选择了加入,以后或许会有诸多不便的地方。

我以前有位下属小江,他的好朋友达子在他即将跳槽去的那家公司担任主管,小江就专门约达子吃饭,好好问问那家公司的状况。酒过三巡,达子一通吐槽,从管理到业务样样数落过来,结论是:这种大坑你躲远点吧。达子的确是真心直言,但小江本人经过多方权衡以后,觉得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很强的,管理和业务拓展上存在的问题正是现在招聘新的管理人员的原因,这或许是自己职业提升的好机会。小江最终接受了这个新职位,然后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了。他成为另一个部门的副经理,和达子之间常有业务对接,结果每次有事要磨合的时候总觉得不那么顺手,后来知道是达子落下了心病。每次小江、达子还有那些曾被达子数落过的人在一起开会商量事情的时候,达子的内心总是在猜疑,那些人是不是知道自己说过他们坏话。每次达子被其他同事质疑的时候,总是想着小江在其中是不是起了什么作用。最后,两个人不但在职场交流中出现了问题,私人友谊也难以维系。

(3)Boss。新工作的大老板及未来的直接领导,我都称为Boss。接触时留意观其言行,就工作而言,主要是留意其思路的条理性。但如果是类似于刚愎自用还是果敢决断这样的判断,就看你自己的阅历了,这种我实在教不了。至于人品性情,如果见一两次面还不能确认,有机会还是侧面求助一下了解的人比较好。

HR总监柳女士去见面试自己的新老板,发现对方是小自己七八岁的海归,心里有点打鼓。后来经过一番了解她发现,新老板专业出众,投资能力很强,于是对新公司的业务前景有了点信心。然后交流的时候留意了一下新老板的思考方式,发现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懂的事情不容置疑,不懂的事情充分放权。这是她喜欢的工作方式。老板的特质和自己做事方式相吻合非常重要,这一点我认同,但还想多建议一件事:就HR的工作来说,很容易被业外的人认为自己也懂那些专业性的知识,比如心理学、绩效考核等,这谁都可以理解。所以对于工作的边界,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随时地、点滴地去明确和固化。而且年轻人更喜欢直接表达自我,所以有任何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4)下属。如果是基层员工的平调,就忽略这一项。若非如此,在面试的时候可以借着去洗手间的机会去未来的部门走动一下,有管理经验的人可以在座位安排、桌面摆设、表情动作上看出不少东西来。另外可以在面试的过程中,主动询问现有工作的情况。一般如果能有一小时左右的面试交流,多少能了解Boss对这个小团队的期望和感到不满的地方。

例如,有的老板会说“这几个员工专业度还是很高的,只要管理得当,会很有战斗力”,你会得出几个结论?第一,老板对现有的管理结果不满,不过究竟是因为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的问题还是现有员工不服从管理,这些你并不了解,但可以获悉的是,如果你的强项是管理就会比较对口;第二,老板对专业度满意,至少说明他们在专业方面表现不错,那么为了管好员工,你个人的专业能力是否足够,你有没有自信,需要衡量;第三点你可能会忽略,如果是专业度较高的团队,即便缺乏高技巧的管理,输出结果至少也应该是过得去的水平,但却让老板产生了不满,是不是现有的几位员工之间已经存在一些人际关系上的对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有没有预案?

(5)环境。我们多少能从职场的氛围、士气中得到一些信息。你所不能了解的是组织管理和交流的环境,以及工作配合的环境。如果没有侧面渠道可以了解的话,若感觉面试整体相当不错,你可以向面试者提出要求:可否拿一本公司的介绍册或者产品册。然后必须谢绝对方助理去取,坚持自己离开时自行去行政或前台取,注意观察对方与陌生的但是可能会成为同事的你是如何交流的。如果可能,再针对其中某项产品或者业务要求看一下样品,趁势与业务部门的任意一个人简单聊几句。这是能产生一些直接观感的办法,但是要见机行事。

(6)薪酬。问清薪酬的构成,以及对应的考核办法、奖励的兑现方式。数字不代表结果,因为不同的条款和解释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就职前没问清,就职后可能会很尴尬。

(7)发展。这可能是所有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新机会之所以是机会,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能让你更快地发展,无论是给你新的职位平台,还是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如果仅仅是薪酬和名义上的职位,却没有符合你职业规划的发展机会,有时甚至还会改变你的发展方向,那你要三思而行。那些眼前能看到的令人愉悦的东西,也许会让你失去原本未来可以更愉悦的可能。

(8)不可容忍项。这是最后一条,因人而异。我不知道你不可容忍的是哪些因素,你需要自己判断和比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知道世界上所有主动辞职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是什么吗?不是薪资,不是发展,如果我没看到这个结论我根本想不到,占比最大的原因居然是 上下班路太远 。刚去工作时,新的发展机遇令人感到兴奋,看在薪酬职位提升的份上,单程一个半小时、换三四趟地铁也没问题。但是日复一日的小不爽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大不爽,而且某些时候这个小不爽不巧碰到工作中的不顺心,还可能会爆发大问题。我看完那篇文章后细想了一下就十分能理解了,所以我后来面试的时候都会多问一句:你用什么交通方式来公司,要花多少时间?你还有其他看起来很小,但其实是你不可容忍的事情吗?

我的一个咨询者孙小姐问我她是不是该跳槽,以及如何选择跳槽公司。

她是财务工作者,和企业所处的行当关联度不大,而且因为就职的公司都是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几乎没有行当风险;她现在所处的企业因为决策失误面临很大困境,虽然没有倒闭,但是短时期很难重整旗鼓,而且内部会有调整,结果如何难以预计。这也是她考虑跳槽的主要原因。另外两个她可能会跳槽的企业选项则没有这个问题。现在的直接领导会在内部调整后更换,候选公司的直接领导她也不熟悉,没有可比性,不过外资企业的个人边界比较清楚,刻意对立或者打压的风险相对小一些。同样的道理,只有一两名下属的情况下造成问题的可能性也不大。工作环境也都差不多,而候选公司一定比现在的企业稳定。

主要的问题来了:候选公司一的薪资比较高,但工作内容是会计方面;候选公司二的薪资可能稍低,但会是自己有意向发展的财务管控方面。同时她还担心,自己从事会计工作的时间比较久,而从事财务管控的时间只有三四个月,会不会影响对方的判断?

我在反复询问交谈后,得知她对工作发展方向有坚定的判断,于是我也很坚定地回答她:“你30岁都不到,在选择时职业发展方向一定要优先于薪资,只要能负担得起日常的生活开支。一边是可以看到的每年固定的微小差异,一边是无可限量的几十年的未来,你说该怎么选?”至于工作经验的担忧,我建议她这样应答:“由于参与处理了企业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管控问题,因此我更加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看到了多年会计经验在这项工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然后还要准备一个有事实、有数据的具体例证,这样同时表现了自己处理复杂问题的经历,对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知,还说明了以往会计经验并不算浪费,应该比较有说服力。

咨询后她表示,我对她迎接面试的提点很有用,更重要的是帮她明确了选择的标准,不再犹豫,于是她向我再三致谢。我回答她说:“其实答案早就在你心里了,我只是说出了你内心真实的意愿而已,不然别人再怎么说你也不会听的。”

判断完对方是我想去的公司,职位也是我心心念念的职位,薪酬也完全可以接受,那么我该用什么方法提高自己求职的成功率呢?关于了解对方公司的最新资讯、礼仪服装得体、应答自如、保持语速、说话留有余地之类的常识性内容我不再赘述,在这里我提出一些自己的新见解。

在准备工作阶段,做好知己知彼两件事。

所谓知己,就是要对自己的强项,尤其是新公司特别关注和需要的技能做足准备。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这部分工作能力的培养过程、经历过的事件和考验、当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三部分内容还需要清晰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过程,有完整的故事和数据是最好的。

所谓知彼,不是知道对方网页上的内容、新闻中的报道,也不是招聘启事上的那些职位要求描述,而是你从面试官和老板那里得到的感觉,即对于“需求”的感觉。而对于需求,你要搞清楚“香烟不一定是真实需求,需求的背后可能是寂寞”的道理。

有家互联网企业招聘产品交互设计总监,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手机应用和网页上找到最符合用户行为偏好的设计方法,实现和用户最好的互动。这个岗位有好几个人来面试,每个人都会讲述自己对产品交互的理解,自己在设计方面的专长,以及曾经做过的案例。其中只有一个人发现了企业招聘的真实需求。作为产品交互设计部门,一头连接着产品设计和用户运营部门,一头连接着IT开发和技术实现部门,因为这两个部门的理念有很大差异,所以原先无论将产品交互设计放在产品部还是IT部,都出现了交流对接上的沟通障碍和各自立场的碰撞,这就导致产品交互设计两头为难。这位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敏锐地从总经理和两位部门经理的对话中感受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在表述中加入了自己对于双方不同理念的理解,以及过去处理两头意见对立的案例。听完他的表述,三位面试人员顿时眼睛都亮了,几乎当场就已经确定了人选。

做好了知己知彼的准备,接下来就是面试时的表现了。谈到沟通技巧,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多提问、多听,不要滔滔不绝地说,多说在大多数时候不会加分;第二,一次只说一件事,不要展开,不要偏离主题,清晰地表达对这一件事的观点、数据、论据及逻辑关系。

跳槽的第三种情形是, 不应该跳。

不应该跳的情形,就是你有各种不愉快,碰到各种问题,你相信在其他的地方会让自己过得更好。也就是说,你现在的状况是可以改善的,但因为你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并不全面,于是忽视了改善的可能,轻信了外面的优越条件,开始考虑通过跳槽换换运势。从本质上讲,这是逃避的本性使然,是求舒适的心理使然。

当你在不应该跳槽的时候跳槽了,一切未必会变得更好,很可能还不如原来,而你却出于“甜柠檬”心理而说服自己接受了。所谓“甜柠檬”心理,是指人倾向于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总是好的。比如你买了一个特别不实用的电器,但买都买了,就会觉得它是好的。这样的选择很容易让自己倒退却还在自欺欺人,于是职业生涯的路就这样往下走了,十分可惜。

有些你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完全解决不了。

小伙子小曹其实还是很喜欢公司的,就是觉得自己的顶头上司实在让人受不了,明明自己水平不行还总是推卸责任,就喜欢通过让下属加班来显示自己多么敬业。坚持了大半年,小曹决定要跳槽,甚至都没怎么看新公司的背景,觉得反正哪里都比这里强。临走前他决定用掉几天年假,调整一下心情,回来就辞职。结果没想到从日本度假回来就听到一个消息:他的顶头上司竟然离职了。小曹顿时庆幸自己还没有递交辞职书。这时觉得公司也还蛮好的,就不想走了。

点评:你受不了,别人也可能受不了。再说,职场经验还不足,适当地向上调整也是有方法的。还有很多诸如工作压力、外部环境等问题,都需要往深一步看,弄清楚是你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问题真的无法解决。有时突破过去,整个人都能得到提升。

有时你以为企业快不行了,其实却有柳暗花明的因缘。还记得那个因为贸易战而仓促离开外贸公司的销售吗?下面再说个类似的故事。

我曾经是证大集团的投资总监,做过的其中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就是喜马拉雅FM。喜马拉雅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在2012年以前是有过失利的创业经历的,那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类似于现在直播的概念,只是有时候天才的想法做早了反而成不了先驱,而是先烈了。2000多万元投资消耗殆尽,而此时他们提出了“音频微博”的设想。团队里有等不及要离开的,投资方里也有坚决反对的,但我们反复论证,确信音频是下一个最有价值的领域。最后由我操作,证大集团戴总定夺投资,到2019年为止仅7年时间,喜马拉雅的估值已经超过了200亿元,实现了1000倍的增长。试想,当时离开而又没有回来的团队成员该多么后悔呢?

以前还有很多“被迫致富”的故事。

改革开放早期,很多国企纷纷分流改制,当时人心惶惶,大多数人都急急忙忙地到处找出路,而有些精明细致的人却能发现机会。有些没人要去的破落公司其实拥有一套先进的设备,只是没人会用也没有开发市场,设备就一直放着落灰,其实只要稍加利用,便能打开一番天地;有的不起眼的三产服务机构拥有好地段的菜场,好好经营就成了农贸大户;还有的公司虽然已经资不抵债了,但是有块看着不起眼的地,一番运作后竟然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那些精明细致的人后来都成了大老板;也有的仍然在国企中,成了有头有脸的职业经理人,而他们在当时都不过是普通职场人而已。

看企业要看得再细一点、远一点,凡是因为冲动而做的决定基本上都不会是好决定。

有时,你以为自己遭遇了瓶颈,在这家公司再也没有发展机会了。但其实,很多时候是时机未到,也有可能是老板在故意试探你、打磨你,经不起考验而贸然跳槽离开的人将损失一次宝贵的机会,对老板来说也很可惜。

在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部中,产品经理是最核心的一个岗位,一手打造出微信的张小龙说到底就是一位伟大的产品经理。

我认识的一位产品经理郑君,他向老板提出了很有创意的设想,老板批准了他的产品开发项目。但是他发现和自己相关联的用户部门、后台部门等对自己的设想不仅没有多少认可和理解,还不断提出各种问题来挑战自己,而老板又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放弃了项目,提出了离职。但他不知道,那些挑战是一名成熟的产品经理必经的过程。他最初的设想其实并不那么完善,老板给的压力并不是瓶颈,而是让他得以涅槃的淬炼。很久以后他才后悔莫及,他的老板错失了好项目,而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放弃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机会,因为一年多后,他的设想被其他人实现了。

最后,有人把跳槽当成过冬的一个手段,认为往大公司走,往稳定的职位走就能确保安全。我说过,冬天只是对行当和企业而言的,行业没有冬天!如果你的行当对行业来说还有价值,那么你只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如果你的职业对你的企业来说还有价值,那么你就有在本企业继续让自己增值的机会。你需要寻找的,不是跳槽的机会,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新的机遇中提升自我。稳定过冬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安稳,当你准确判断出自己的行当和企业不属于不得不跳的状况时,坚持就是稳定。坚持自己的职业规划,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稳定心态,渡过难关。 xpg5ZbAuWVd58wjF7P32W33a03u8ypIhpVkZDOztpVWjFhWleTDbidBe3kXcj30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