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北极星思维:将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

北极星是地球上空几乎正对着地轴的恒星,即使地球不停地自转,迷途的旅人只要在晴朗的夜空抬头望天,就能通过北极星找到自己要走的路。而北极星思维是在认知上理解和找到你的目标(北极星),从此,让你在人生旅途中不再迷路,每一步都有目标。

你要去往哪里

美国耶鲁大学一项针对毕业生的长期调研显示,有3%的学生在尚未毕业时就给自己拟订了清晰的人生目标。25年后,耶鲁大学进行调查回访的结果显示:

27%没有目标的毕业生,生活不如意,内心充满抱怨。

60%有目标但模糊的毕业生,成为社会中下层,虽生活安定,但无特别成绩。

10%有短期清晰目标的毕业生,成为社会中上层人士,且短期目标达成概率很高。

3%有长期清晰目标的毕业生,几乎都成为社会中的精英人士或商界领袖。

你希望成为以上四类人中的哪一类?你现在是以上四类人中的哪一类?先别着急回答,我们继续往下看。

以前有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但你可能会说,我的确想种一棵树,但我目前更头疼的是到底要种哪棵树?

其实,哪怕你目前的状态属于60%的那群人,甚至27%的那群人,但只要你每天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不断去接入开放系统做功,比如读书,哪怕刷刷短视频,去看看别人的生活或者工作状态,或许也会有某个“我也好想这样”的顿悟时刻。

有一次,我在阅读《刘润对谈华杉》的文章里,看到华杉老师有一个长远目标:他希望自己写的书叠起来和自己身高差不多高。这个目标瞬间触动了我。那时我才出版了两本心理学的相关书籍,那两本书都不厚,我把它们叠起来放在地上,发现连我的脚背都还没超过。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大脑里勾画了未来50年的画面:如果未来每年出版一本书,那么到我80多岁的时候,所有的书叠起来差不多也能赶上自己的身高。但这是目标,天天写书也受不了,我希望自己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下写书呢?

有一次在刷短视频时,一位旅行博主的生活状态瞬间令我心驰神往:她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从一个地方去往另一个地方,沿途停停走走,写写文章,拍拍视频。我很好奇,是怎样的财务水平支持她显然并不太赚钱的生活状态呢?我详细了解后,发现这位博主已经通过资产配置,用被动收入实现了财务独立。所以,我的第一个关于“怎么办”的“关键结果”就标记在了“50本书”的大目标之下。

了解人生的OKR

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上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OKR结构。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这是一套被无数国内外大公司验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用来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这个划时代的方法来自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后被互联网巨头谷歌发扬光大。

以我的目标为例:O(Objectives,目标)——写50本书;KR1(Key Result,关键结果)——被动收入实现财务独立,不再需要用时间去换钱。

有了KR1,自然还会有KR2和KR3。KR2是什么呢?如前所述,如果我也想每隔几个月去一个崭新的地方,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行。于是,第二个“怎么办”的问题就清晰了。KR2——健康的身体支持我欣赏各地风情,避免因身体原因放弃目标。还有吗?应该至少还有KR3,只不过暂时还没想到,所以先空着,等到以后有明确的答案时再填入。

有了两个清晰的KR,接下来怎么做?答案是继续拆解。比如KR1根据本书财务负熵章节里我介绍的内容,可以拆解成两个小目标:

•468万元可投资金额;

•平均年化收益率10%的收益。

KR2可拆解成:

•每天运动20~25分钟;

•每天冥想5~10分钟。

KR2已经拆到底,变成每天可执行的行动了,但KR1还可以继续拆解。

468万元可投资金额:

•让工资收入增长;

•增加工资外收入;

•避免非必要消费。

平均年化收益率10%的收益:

•习得资产配置的认知与方法;

•习得指数基金定投的认知与方法;

•习得慧眼识别基金经理并能长期“拿得住”基金的认知与方法。

到这里,聪明的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些小目标还能继续拆解下去,并且由无数个策略和行动组成,这也是我接下来很长时间内将涉猎并撰写成文章和书的内容。

为什么要写成文章呢?因为费曼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才是最好的学。很多人抱怨:我也看过不少书,但可恨的是每次合上书,就记不得这本书里到底讲了什么。所以为了更好地内化学习到的知识,就要写成文章教会别人,这是我自己探索到现在感到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

你人生的OKR

前面清楚地剖析了我人生的OKR,你对自己人生的OKR是否清晰呢?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我们总是高估一年内可以做成的事,但又往往低估自己未来五年可以做成的事。如果你一时半会儿定不出人生的OKR,可以先从五年的OKR入手。你不妨努力想象一下,五年之后,最好“版本”的你是怎样的?把这个画面想清晰,想清晰后用OKR的办法去拆解,直到拆成“可执行的行动”,或者“需要去了解和学习的策略或方法”。

当然,这个过程对每个人来说未必一样,我是被华杉老师触动到的,你可能会被其他人触动到。所以,很关键的一点是“遍历”:未曾观世界,何来世界观。所以,只有更广泛地去“遍历”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触动你的部分,触发并制订出你人生的OKR。

不过,就算你制订好了OKR也并非万事大吉,因为后续还需要跟踪与迭代。我们的大脑喜欢具体,讨厌抽象,所以当你把一个OKR仅仅从一个大目标拆解成一个小目标,而不是具体的某项行动时,会发现你仍旧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着手。比如在“知识星球”App上运营“逆熵成长”社群就是我的一个小目标,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感知到这个App的价值呢?

所以我就要在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做功。形式上,必须要求自己每周一、三、五早上6∶30发布新内容。这个要求对我来说并不难,因为我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上5∶00起床写500字,每两天就能写完一篇1000字内容的文章,一周7天写完3篇后还有富余产能可以作为库存缓冲。

内容上,我所写的东西必须要满足星球成员的需求。我所服务的目标用户主要是25~45岁的职场人士,这些用户并非期望一夜暴富的异想天开之辈,而是想要以5~10年为单位实现慢慢变富,最终财务独立,愿意每天付出努力但对自己的目标尚不清晰、行动尚缺少策略、较难坚持意图的进步人士。因为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对这些用户的痛点有充分的同理心,我的行动就可以落实到以用户能看得懂、听得明白的语言讲授用户能操作的策略和方法上。

行动很清晰了,并且每周的工作量也都能开始滚动起来了,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你必然会遇到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迭代是一个必要步骤。怎么迭代呢?有两种路径:

第一种迭代路径叫作摸着石头过河。该方式通常用于开展前无古人、从0到1的项目。以2021年钠离子电池为例,如果想要开发出一款成本更低,储能效率更高,充电更快、更安全的新型电池,无数次的探索、试错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就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

第二种迭代路径叫作摸着前辈过河。人类能发展至今,一代胜于一代,关键就在于我们总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人潜意识中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恋,以至于一些人虽然目标很明确,但耻于或不屑于去“摸着前辈过河”,于是他们总会不自知地去“重复制造轮子”,即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把前人做过的事情又做了一遍。

所以,如果想高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应大量去阅读、涉猎自己目标方向上的前辈们的作品,这是可以帮助我们顺利“摸着前辈过河”、迭代和改善原有行动的必要步骤。 Rnk3uT4kYE03JBKquuVG04rxshfLgz6GCHaeg6k5KTj1YXui1FtSFiFOAblY0t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