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辈子只做工作这一件事,就能感觉幸福吗?

下班后一天就结束了吗?那退休后怎么办?

我经常和退休后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妈妈一起探讨,现在要怎么生活未来才不会后悔。妈妈奔忙一生,到了55岁才退休。在漫长的岁月里,她的自我一直被工作所捆绑,被妈妈的身份所掩盖。

这么多年过去,到了离开工作岗位、子女们也在长大成人后纷纷独立出去的此时,妈妈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自我认同感。她过去从没想过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做什么事情时才会快乐,怎样生活才不会后悔。直到现在,她才开始苦恼要如何过好自己的“第二人生”。

人们习惯将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出生的人称为“千禧一代”。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应该也是千禧一代。我们这代人不再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追求的是工作与生活平衡,不想把所有能量都消耗在工作上,和妈妈那一代认为工作等同于自身价值的认知非常不同。

我想做的事有很多。当被问到“怎样生活才不会后悔”时,我会这样回答: “去做想做的事情,想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像这样活着就好。” 也许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但对于像我一样关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喜欢不断探索的人来说,这真的是很迫切的愿望。

虽然如此,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靠工作得来的薪水养活自己,不能只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直接辞职,所以我决定把目光转向晚上的时间。

不必成为最优秀的上班族

我是每天在宠物医院上班的兽医。虽然也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倦怠,但本质上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有想做得更好的意愿,因此晚上也会花时间钻研专业相关知识。但是,我并不想投入全部精力去成为最好的兽医,而且我的人生目标也不是成长为最擅长做手术的兽医,名垂青史。

虽然我很爱这份工作,但如果一辈子只能当兽医,那我可能会变得很不幸。这个世界常常告诉我们只能深挖一口井,要努力投入一个领域、专心致志,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才行。我认为这种观点对我,或者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或许已经不再合适。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一个TED演讲,这才发现和我有着类似苦恼的人原来并不少。演讲的题目是《为什么我们当中有些人没有天职》( Why some of us don't have one true calling )。演讲者艾米莉·瓦普尼克(Emilie Wapnick)认为, 社会好像构建了一个框架,期待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唯一的使命,并为它而生活,但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要这样做。 世界上有许多好奇心强、爱好广泛、富有创意的人,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大可以在生活中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

看完那场演讲之后,我突然产生了信心。我下定决心,即使不能成为最精英的上班族,也要做一个下班后能够活力四射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

既然下班了,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不是最好的兽医,不是最好的创作者,也不是最好的演员。但是,唯独一件事我是很有自信的,那就是我非常擅长做一些“有的没的”——“不好好学习,整天搞些有的没的”,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学生的本分是学习,上班族的本分则是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并取得成果。如果只把自己的身份限定为上班族,那么就可能会觉得下班后做些有的没的很奇怪。但是不管怎么说,总不能一天24小时都以上班族的身份生活吧? 因此,下班后,我希望能够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尽力活出自己的本色。

人们往往认为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条件是准时下班。但是,这些人真的好好利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吗?很多高喊着想要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常常不知道除了工作之外自己还擅长做什么,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所以,在准备好做出改变之前,请试着想想,除了工作以外,自己做什么事情时会感到快乐,有什么能力是在现在的工作中尚未发挥出来的,现在和未来还想做些什么别的“有的没的”。

直到现在,妈妈依然在为退休生活要做些什么而苦恼,我则为了不让下班后的时间白白浪费掉而费心。在我看来, 比起什么时候能下班,下班后做些什么好是更加值得思考的事情。 Ghw4qXsqNrSYN5pKSqfR09JdmNfk3Q+onUBzy1Vn8/ObZKti80RVFAxvCSczLu6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