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二个故事
老马识途

作为一个霸主,应该怎样做呢?维护国家秩序,保护自己的盟国,抵御外部的侵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配做一个霸主。管仲和齐桓公就是这么做的。

对于中原诸侯国家,齐国尽量不动用武力。就算动用武力,也是为了和平解决,就像齐国跟鲁国、宋国和郑国一样。但是,对于外部的侵略,就要绝不手软。这个时候,中原各国在南北两个方向都有巨大的威胁,作为霸主,齐国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北面的燕国前来告急,山戎入侵,恳请齐国出兵救援。

燕国的开国君主是召公,姓姬名奭,西周宗室。周灭商前,始封地在召(音shào,今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南),辅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郾即燕,都城在蓟(今北京市),但是他留在镐京辅佐周王,派长子姬克去治理燕国。

周成王时,召公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今河南省陕县)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召公管理。

召公当政期间将其辖区治理得政通人和,传说他为了不扰民,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召南·甘棠》就是为此而写的。

成语·甘棠遗爱

出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后来用于表达对于离去的爱民之官的爱戴和思念。

姓氏·邵

源于姬姓,召公奭后代世袭召公,以邵(召)为姓。

燕国除了在南面有一段边境和齐国接壤之外,东面是渤海,北面和西面都是戎狄,几百年来提心吊胆过日子。可是他们不能像周平王一样实在不行还能迁都,迁哪儿去啊?

现在山戎来了,怎么办?向齐国求援啊。可是,燕国没有加入齐国的盟会啊,救不救?

“当然救。”齐桓公和管仲的意见完全一致,救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个理由,齐国原本就想打山戎,正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这下有了。

第二个理由,当年齐僖公的时候,山戎曾经穿过燕国来打齐国,被齐郑联军击败。

第三个理由,救了燕国,会有更多的国家入盟。否则,齐国这个霸主就会受到质疑。

在组织联军还是齐军单独行动的问题上,管仲和齐桓公的想法不一样。

齐桓公希望组织联军,而管仲宁愿齐军单独行动。

隰朋则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就是齐国只邀请鲁国联合出兵。

最终,管仲决定采纳隰朋的意见。

管仲和齐桓公亲率大军北上,隰朋前往鲁国,请鲁国出兵,两国军队在燕国会合。

齐军行动十分迅速,山戎探知齐军来援,不敢交手,直接撤军。于是,齐军长驱直入,来到蓟。燕国国君燕庄公亲自出城迎接,设宴欢迎。

根据燕庄公的介绍,此次前来侵犯的是山戎的令支国,地点在今天的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一带。

“你放心,既然我们来了,就一定要消灭他们。”齐桓公说。他在路上已经和管仲商量好了,这一次要消灭山戎,永绝后患。

齐军一边休整,一边等待鲁军前来会合。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鲁军没来,隰朋来了。

原来,鲁国人很不情愿跟齐国出兵,因此一边答应一边拖延时间。隰朋见他们根本无心出兵,没办法,赶来报告。

“看来仲父是对的,连鲁国都磨磨蹭蹭不愿意来,其他国家更别说了。要是当初组织联军,真的等到心都碎了。”齐桓公这时候才发觉管仲的见识远在自己之上,坦率地承认了。

对于这个结果,管仲一点儿也不意外。

不过,不需要鲁国人,齐国同样能灭了山戎。

根据燕庄公的介绍,在燕国的西北有一个山戎国家名叫无终,地点在今天河北张家口以及内蒙古南部,无终国与令支国是世仇,与燕国关系和睦。

管仲决定邀请无终国出兵,三家合兵一处,讨伐令支国。

于是,燕庄公准备了金银财宝,请无终国出兵,无终国欣然接受。

三国联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令支国,令支国君仓皇逃走,投奔另一个山戎国孤竹国去了。

孤竹国还是一个很有名的国家。

商朝末年的时候,孤竹国君的大儿子叫伯夷,三儿子叫叔齐,两人都不想当太子,最后两人结伴出走。恰好这个时候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讨伐商朝,两人认为这是周武王造反,因此去劝阻他,周武王当然不听他们的。

后来周武王灭商,天下成了周朝的。伯夷、叔齐决定不食周粟,也就是不吃周朝的粮食,就逃到了首阳山上吃野菜。有人对他俩说这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哥俩就连野菜也不吃了,结果活活饿死在了首阳山。

这就是“不食周粟”的故事,后来孔子赞扬他们两人,说他们两人是“求仁得仁”。

成语·不食周粟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孤竹国在哪里?今天河北唐山和辽宁锦州一带。

从令支到孤竹,一路都是山路,齐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过数日跋涉,来到孤竹国国都无棣。

可是,孤竹国知道齐军要来,全国军民已经逃走,无棣成了一座空城。不过对于管仲来说,这一趟出兵是必须要消灭孤竹国的,否则他们今后还是隐患。所以,如果不能消灭孤竹国的军队,那么这一趟北伐就是失败的。

还好,这个时候有几个孤竹国的士兵主动投降,并且愿意带领齐军追击孤竹国君。

“好,现在就出发。”管仲急于歼灭孤竹国君,当即下令将辎重留在孤竹国都,大军轻装追击,只留下燕国军队守城。

齐军马不停蹄,连追两天,来到了内蒙古地界,进入了茫茫戈壁。

“过了这片戈壁就是大夏国境内了,国君就是逃到大夏国了。”降军依然在前面带路。

突然,风沙大作,迎面不见人。等到风沙过去,降军不见了。地上有几具尸体,正是那几个监视降军的齐军士兵。

到这个时候,管仲明白了,这是上当了。连战连胜,自己放松了警惕。

现在,路在哪里?

没有人知道路在哪里。

四面望去,哪里都陌生,哪里又都似曾相识。看天空,黄沙漫漫,根本看不见太阳。

茫茫戈壁,四望无边。找不到路,大军就只能渴死在这里。

狡猾的孤竹人,想出了这样一条狠毒的计策来。

关键时刻,管仲没有慌乱。

“去找几匹老马来。”管仲下令。手下军士急忙找来了几匹老马。管仲又下令:“放开它们,让它们自己走。”

“仲父,您不找路,放马干什么?”齐桓公问。

“主公,俗话说老马识途,它们应当记得来时的路,我们只需要跟着它们走,一定能找到出路。”管仲说,这个时候,也只能这样了。

几匹老马慢慢悠悠地走,走一阵,果然找到一片草地,吃一阵草,继续走。大约两个时辰之后,前面竟然是一片绿洲,有水有草。大家定睛一看,正是来时的路。

成语·老马识途

出自《韩非子》:“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了一身冷汗的齐国君臣决定要给孤竹国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齐国军队一路急行军,很快回到了孤竹国。果然,在齐军被骗走之后,隐藏在附近山区的孤竹国军队杀了回来。燕国军队抵挡不住,逃往山中,孤竹国夺得齐军大量辎重,十分高兴,日夜饮酒庆祝。

齐国大军如狼似虎地扑向孤竹国都,孤竹国君臣做梦也没有想到齐军这么快就杀了回来,当下被杀得措手不及,全军覆没。

灭了令支和孤竹,而无终也见识了齐军的力量。

也就是说,山戎从此之后不能再对中原造成任何威胁了。

燕庄公率领着燕军从山里回来了。

“令支和孤竹虽然被灭了,但是如果不管,几十年后又是祸患。这两个国家就都归燕国了。”齐桓公辛辛苦苦打下了两个山戎国家,却把地盘和人民给了燕国。

从此之后,燕国疆土扩大五百里,人民增加数十万,一跃成为北方大国,为成为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

齐桓公班师回国,燕庄公一路相送,依依不舍。

“今后,我们就是齐国的兄弟,齐国有用得着我们的时候尽管开口。”燕庄公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什么好听说什么。

“客气客气,其实帮助燕国也是我们的义务,谁让我们是盟主呢?”齐桓公说。

一路说话,大家都忘了走到哪里,直到有人提醒:“主公,咱们已经到齐国了。”

大家这才发现,不仅到了齐国,而且进了齐国五十里了。

按照规矩,国君送国君,是不可以送过界的。送过界了,那就是送人的国君自降身份了。

燕庄公无所谓,现在为齐桓公做任何事他都心甘情愿。

可是,齐桓公觉得不妥了。自从出征山戎,一路上他的表现都像圣人一样,如今出了这个小意外,他要保持形象。

“来人,把这里以北割让给燕国,从此这里就是齐燕的边界。”齐桓公下令。救人命,还要送人土地,太高尚了。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燕庄公连声说“不行”,他怎么好意思要?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齐桓公的话自然不会收回,无可奈何,燕庄公收了地,不敢再送了,只能目送着齐国大军走远。

那之后,燕国在这里筑城,城名就叫作燕留,以纪念齐桓公对燕国的恩德。

从此,中原国家的北方威胁解除了,齐国商人再也不用担心在北方诸国经商的安全问题了。

回到临淄,齐桓公想起鲁国来了。因为这次被鲁国骗了,齐桓公很生气,想要出兵教训鲁国。

“我看,咱们还是以德服人吧。”管仲急忙劝住了他,打仗就要死人,何必呢?管仲建议不如把缴获山戎的战利品送一些给鲁国,让他们惭愧。

于是,齐桓公派隰朋带着战利品又去了鲁国,只字没提鲁国骗齐国的事情。鲁庄公这叫一个尴尬,又是感谢又是道歉,当场发誓今后决不敢骗齐国了,等等。

为了表达对管仲不计前嫌的感激,鲁国特地在齐鲁边境的小榖(音gǔ)建了一座小城,送给了管仲。

链接

孔子评说管仲

管仲在春秋时期的名望如日中天,无人可比。孔子也将管仲视为偶像,非常推崇。下面就是《论语》中孔子与弟子关于管仲的对话。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这一段的大意是,子贡认为管仲没有为公子纠死节,反而做了齐桓公的丞相,应该是不仁的人。孔子则反驳他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已经被野蛮民族征服,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管仲岂能像普通人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无声无息地离开这个世界? FxriKZAuyPaeMe2ke2O4tc/dVoJmQTuC6MO9qfSfpn7S1L7x16+gqdLm9D7wUC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