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百零二个故事
盗亦有道的柳下跖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比他小六岁。

弟弟出生的时候,鲁国下了连续三天的冰雨加冰雹。并且,柳下惠的父亲在那一天去世了。

弟弟从出生就很强壮,因此取名叫展雄。

展雄长大以后跟他的哥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上泰山当强盗去了,并且成了强盗头子。所以,他也被称为盗跖(跖,赤脚奴隶),也有人叫他柳下跖。

其实,盗跖也是圣人——盗圣。

一、盗圣理论

盗跖曾经做生意路过泰山时,遇上了一伙强盗,交手之后,强盗们认为盗跖很有大哥风范和大盗的气质,恳请他留下来担任强盗头目。就这样,盗跖做了强盗。

盗跖受过贵族教育,性格豪爽并且见多识广。他当上强盗头目之后,制定了严格的赏罚制度,公平执法,赏罚及时。很快,盗跖的人马称雄泰山一带,其他的散落草寇纷纷来投。

于是,盗跖在山上修建大寨,铸造兵器,制备旗帜锣鼓,训练军队,俨然一方诸侯。

《庄子》记载:“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什么意思?就是盗跖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到后来其队伍达到九千人,横行天下,甚至能和诸侯相抗衡。所到之处,没有国家敢于对抗,只能坚守不出。盗跖的手下常常主动上门,抢牛抢马抢女人。他们不祭祀祖先,六亲不认。

为什么说盗跖是盗圣?因为他有理论。下面,来看看盗跖的强盗理论。

有一天,一位手下问盗跖:“大哥,盗亦有道乎?”

“什么事情要做好,都是有道的啊。就说咱们这个行当吧。在开抢之前,就能够判断出房子里有没有财物,这就是圣明;能够不顾危险,第一个冲进房子,这就是勇敢;抢完了东西,最后一个撤出来,这就是义气;能够知道该不该出击,这就是智慧;抢到了财物能够公平分配,这就是仁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大盗,必须具备圣勇义智仁这些素质。”盗跖一一道来,头头是道。

盗圣,不愧是盗圣。

《庄子》这样总结:“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意思就是,盗跖不通晓圣人之道,就不能畅通无阻。

二、怒斥孔丘

盗跖的活动惊动了南面的鲁国,鲁国有个大学问家名叫孔丘,也就是孔子。孔子觉得应该去劝说盗跖改邪归正,于是先去见他的哥哥柳下惠。

“先生,你是当世的贤士,然而兄弟却被叫作盗跖,成为天下的祸害。如今,我愿意替你前去劝说他改邪归正,再做良民,你看怎么样?”孔丘一番好心,前来帮忙。

“老弟啊,我这个兄弟从小就叛逆,而且思维敏捷,性格暴躁,我哪里管得了他?我也说不过他啊。就算你能言善辩,我看也未必能说服他。而且,就他那性子,一不高兴就能杀人,我看你还是别去逞能了。”柳下惠反过来劝孔丘,因为他最了解自己的弟弟。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我一定要去。”孔丘坚持。

几天之后,孔丘带着弟子颜回和子贡去了泰山。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突然,路边跳出一伙强盗来,大声喝道。

“我说伙计,这套就免了吧,我们先生是特地来拜会你们大王的。”子贡打断了强盗们的话。

强盗一看,那就省省吧。

来到山寨外,小喽啰进去通报盗跖,说是孔丘求见。

“什么?孔丘?”盗跖一下子瞪圆了眼睛,用《庄子》的话说,那就是“目如明星,发上指冠”,他暴怒,“不见。”

盗跖不仅不见孔丘,还让人给他带话:“你装腔作势,装模作样,拉大旗作虎皮,把自己的主张都说成是文王、武王的思想;你头上戴着树杈一样的帽子,腰上围着死牛的皮带,满口胡言乱语,一肚子乌七八糟;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讲究;你整天摇唇鼓舌,搬弄是非,欺骗天下的诸侯,让读书人都变成伪君子;你拼命鼓吹孝亲尊长,实际上想要靠这个得到封赏,发不义之财。你罪大恶极,不要让我看见你。”

孔丘听后,满脸通红,但仍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若不是两个弟子在眼前,丢不起这个人,他当时就走了。可是如今,他必须要想办法。

“不好意思,刚才忘了说,我是你们大王哥哥的朋友。我这次来,是他哥哥托我来的。麻烦再去通报一下,多谢多谢。”孔丘赔着小心,还要挤出笑容来。

小喽啰又进去通报,不多时,出来告诉孔丘:“大王请您进去。”

孔丘终于见到了盗跖,盗跖坐在席上,两只脚伸到前面,正对着客人,非常没有礼貌。桌子上是一把宝剑,盗跖的手就按在宝剑上。

孔丘心里有点儿打鼓,禁不住有些后悔。可是事到如今,他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只见孔丘来到近前,躬身行礼,之后还不敢坐下,倒退回去,再回来,又行了一遍礼。

“伙计,没完了?赶快坐下。我告诉你,如果你说的顺我的意,算你聪明;如果不顺我的意,让你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盗跖没给孔丘什么好脸色,一边说话,一边拍着桌子上的宝剑。

孔丘硬着头皮坐在盗跖的对面,一股脚臭扑鼻而来,他也只好忍住。当下他定了定神,开始说话了:“我听说,天下有三种人最牛:生得魁梧高大,长得英俊潇洒,人见人爱,这种人是上等的德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这种人是中等的德行;剽悍勇敢,能够领兵带将,这种人是下等的德行。只要一个人拥有这三种中的一种美德,称王称霸不足道哉。

“看看将军您,高大魁梧,面容英俊,两眼熠熠生辉,嘴唇鲜红犹如朱砂,牙齿整齐好似编贝,声音洪亮赛过黄钟,学识渊博,作战勇猛,您就是圣人呐,这三种德行您一个人都包圆了。只是可惜了,你却被人们称为盗跖。”

盗跖没有表情地听着,用手抠抠脚趾缝,搓出一点儿泥来。

“我孔丘暗暗为将军不值啊,我认为将军不应该有此恶名。将军如果有意听从我的劝告,我愿意南边出使吴国、越国,北边出使齐国、鲁国,东边出使宋国、卫国,西边出使晋国、秦国,劝说各个国家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地出地,为将军建造数百里的大城,聚集数十万户的人口,尊将军为诸侯。那时候,天下和平,老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祖先得到供奉。您就是圣人啊,天下人都盼望着那一天早日到来呢。”

孔丘说完,喘了一口气,再去看盗跖的反应。

“忽悠,接着忽悠。”盗跖一脸的冷笑。突然,他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孔丘,你给我听着。但凡能够被你这样的人利诱,被你的大道理说服的,不过是愚昧浅陋的顺民。我展雄高大魁梧、英俊潇洒、人见人爱,这是父母给我的。你孔丘不来拍这个马屁,我难道不知道吗?我听说,喜好当面拍马屁的人,也就喜欢背地里诋毁别人。你用建造大城、拥有多少百姓这些话来忽悠我,无非就是要利诱我,当我什么人?城池再大,能比天下更大吗?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夏启商汤做了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是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

说到这里,盗跖把刚才搓出来的泥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我还听说,古时候兽多人少,人只能在树上筑巢而居躲避野兽。那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服,夏天存积柴草,冬天烧火取暖,也就是勉强活着。到了神农时代,人们只知道娘不知道爹,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没有伤害别人的心思,生活自由自在,这就是道德鼎盛的时代。可是到了黄帝时期,就不再具有这样的德行,他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流血百里。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杀死了纣王。从此以后,世人总是以强凌弱。商汤、武王以来,都属于篡逆叛乱的人。

“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控制天下的舆论。你们穿着宽衣博带,矫揉造作,虚情假意,迷惑天下的诸侯,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盗丘,反而叫我盗跖呢?

“你哄骗子路死心塌地地跟随你,让子路收起勇士的心性,做你的门徒,天下人都说你孔丘能够制止暴力,禁绝不轨。可是后来,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自己反而被剁成了肉酱,这就是你那套说教的失败。而你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

说到这里,盗跖一拍桌子,“啪”的一声,吓得孔丘一个哆嗦。盗跖没有管他,自顾自端起一杯酒来喝了一口,继续说。

“世上所尊崇的圣人,莫过于黄帝,黄帝就是好人吗?唐尧不慈爱,虞舜不孝顺,大禹半身不遂,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出兵征讨商纣,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人所尊崇的,但是仔细评论起来,都是因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强迫自己违反了自然的禀赋。所谓的圣人们,都是可耻的。

“世人所称道的贤士又怎么样呢?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鲍焦清高,廉洁自守,最后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最终也抱着树木被焚烧而死。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而被淹死。这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所谓贤人,都是糊涂虫。”

盗跖把眼光从孔丘的身上移开,转到颜回和子贡身上,看看这两个著名贤人是什么样子。盗跖发现,他们似乎比孔丘要从容一些。

“那么,你们所景仰的忠臣又怎么样呢?忠臣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这两个人,世人都称作忠臣,然而最终被天下人讥笑。所以,忠臣都是可悲的。

“你孔丘要来说服我,如果你讲些离奇古怪的事,那可能还能忽悠一阵;可是你跟我说人世间这点儿事,怎么忽悠得了我?现在,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吧: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嘴巴想要品尝滋味,欲望想要得到满足。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中寿为八十岁,低寿为六十岁,除掉疾病、死丧、忧患的岁月,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一月之中不过四五天罢了。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生死却是有时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托付于无穷尽的天地之间,就像白驹过隙一样迅速。凡是不能让自己愉快地颐养天年的人,都不是真正懂得道理的人。

“所以,孔丘你所说的,都是我想扔到垃圾堆里的,你还说什么呢?赶快从这里离开。你的那一套,不过都是迷失心性、钻营奔逐、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东西,全都背离人性。”

盗跖洋洋洒洒说了半个时辰,根本不给孔丘插话的机会,话说完,赶人。

孔丘听得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现在盗跖赶人,哪里还敢再说什么。

孔丘站起身来,拜谢之后,告辞出来。两个弟子跟在身后,也不敢说话。

师徒三人急急忙忙出了大寨,孔丘若有所失,自顾自上马车,结果三次都没有抓到把手。上了车,他眼神迷离,低垂着头靠在车轼上,脑子里则是一片空白。

一声鞭响,颜回赶车南行。一路上,师徒三人一言不发。

眼看天色将晚,师徒三人总算赶在关城门之前回到了曲阜。就在城门口,他们碰到了柳下惠。

“看你们行色匆匆,刚出远门回来?难道去见展雄了?”柳下惠问。

“是啊。”孔丘回答得有气无力。

“看这样子,展雄没给你好脸色啊。”

“唉,真应该听你的啊。我,我真是没病给自己扎针,急急忙忙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差一点儿就被老虎吃了啊。唉!”孔丘叹了一口气,他还在后怕。

这段故事里,盗跖将孔丘骂得狗血喷头,痛快淋漓,充分展现了盗圣的过人之处。

不过,千万不要把这个故事当真,因为盗跖死的时候,孔子还没出生呢。这段故事见于《庄子·盗跖》,目的是借盗跖之口批驳孔子的儒家学说。

链接

最早的“强盗理论”

盗跖的强盗理论见于《吕氏春秋·当务》,原文如下。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夫妄意关内,中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 IGASKSCHub8G/zf5g8k+y/2aNn5Rc9JMiMvXjKd4qlkUT8EJEU/6zCgxs7CUwl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