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老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一点即破

打骂的威力在于它带来的羞耻感、挫败感,而不是打骂本身。父母打孩子,下手自然不重,那点小痛苦,不足以让孩子感到畏惧,主要是为了制造一个特殊事件,加深孩子的印象。假设下手重,就变成虐待了!在关键问题上,偶尔责骂一下孩子,或者让孩子尝尝皮肉之苦,好处可能比坏处多;打骂太多,将孩子的脸皮磨厚了,没有羞耻感和挫败感了,教育效果就变成了负数。

生活经验:将打骂控制在必须让孩子牢记的事情上

现代讲“人权”,一般不提倡打骂孩子。但是,很多父母还没有学会不打骂也有效的教子技术,在没有好办法的情况下,运用打骂这种低级技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般来说,如果父母的打骂不多,而且孩子的行为确实该受到惩罚,那么,打骂不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却能促进记忆。所谓“确实该受到惩罚”,主要是指不道德、严重违规行为或懒惰、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施以惩罚,或许是必要的。

假设打击面过大,打骂很多,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打骂多不多,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假设孩子能清楚地记得挨过多少次打骂,则打骂不算多;假设打骂次数多得让孩子记不清了,显然太多了!

打骂过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是父母的规矩太严,以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使孩子动辄得咎;但最坏的原因是父母没有什么规矩,全凭情绪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拿孩子撒气。经常无故挨打受骂的孩子,可能会有严重的后遗症,例如自卑、胆小、孤僻、撒谎、智力低下、脾气暴躁、充满敌意等等。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很可能继承父母的风格,将自己受过的待遇施予他人身上,尤其是施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一个低素质的家庭往往就是这样在打骂中一代代繁衍下去。

李女士小时候是在简单粗暴的教育中长大的,当时她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母亲的心情不太好,动不动就打她。当她十几岁了,母亲有时还会给她几下,但更多的时候是唠叨、责骂。在母亲的打骂声中,她的脾气变得暴躁而倔强,跟母亲比更胜一筹。

她结了婚,有了女儿之后,经常告诫自己,不能像母亲教育自己一样教育孩子,必须多赞美、少批评。女儿六岁以前,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可是,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后,不知不觉间,一切都改变了,一方面女儿的错误似乎多起来了,一方面她的脾气变坏了,打骂孩子成了家常便饭。字写得不好,题目做错了,写字速度慢,练琴“不老实”,等等,都可能成为打骂女儿的理由。而且她出手还挺狠,揪耳朵,扇耳光,还常将孩子推出门外,任由孩子号啕大哭。

每次打完孩子,她都特后悔,有时还会搂着孩子,哭着自责:“妈妈不是个好妈妈……”可事到临头,她却克制不住自己动手的冲动,仿佛身上藏了一个魔鬼似的,让她不由自主。

在她的打骂教育下,女儿的脾气也变得跟她一样暴躁固执。有一次,女儿做错了一道题,她要求女儿重做,话说得重了一点,女儿就大发脾气,将文具盒、课本全甩在地上,还将作业本撕了。她气疯了,揪住女儿又是一顿揍。

老公原本是个好脾气的人,平时她管教孩子,一般不出面干预,这回却被惹火了,将母女俩都揍了一顿。李女士意识到自己这次出手太重,又后悔了,搂着女儿,哭得一塌糊涂。

像李女士这样,小时经常挨打受骂、成年后又习惯性地打骂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这就叫“恶性循环”。

专家认为,经常打骂孩子,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一是使孩子失去自尊、自信。孩子没有受到尊重,也不会尊重别人;孩子经常遭受挫败,哪有应对未来的自信?

二是使孩子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经常遭父母打骂的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

三是使孩子产生人格缺陷,或脾气暴躁,或胆小如鼠,或孤僻冷漠。成年后,这些缺陷很容易让他们遇到人际障碍,进而对生活、事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是导致孩子养成爱说谎的毛病。为了逃避挨打,孩子往往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不过了,只好自认倒霉,爱说谎的毛病却不会减轻,只会加重。

五是使孩子接受了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前例中的李女士,不认为母亲的教育方式正确,却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母亲的教育方式。或许早年所受的教育印记太深了,深入到潜意识中,成了“电脑病毒”,一般的“杀毒软件”根本杀不掉。

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父母应慎用打骂的教育方式,除非确信打骂可以产生预期的效果,并且没有明显的后遗症,否则千万别动手动口。

贴心忠告

教育孩子是人生大事,值得多花一些心血,与其使用打骂这种技术含量很低的方式,不如学习循循善诱的高级教养方式。 h9fEIjcoP3By2T9DGiTL+J3wjkK1nlv4uiyAUMJsVemskJVCdekw2Y2GJq+5Q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