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产业的改革历程中,服务业体制改革最为落后。苏北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之一是市场准入的门槛还比较高,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门槛比较高,除了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外,其他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如银行、保险的经营牌照,很多新兴服务业限制民营企业介入。服务业管理体制比较落后,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一些差距,与工业企业相比,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大型企业。服务业的服务标准、服务品牌缺失,严重影响了服务业的竞争力。其中,服务标准法律地位缺失,缺少政策引导。有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案称,现行标准化法中未明确标准化服务业法律地位,尚未包含标准化服务相关内容,未明确服务类型、内容及相关要求,使得服务行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管理,影响服务市场秩序,市场纠纷增加。
发展服务业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与规范的市场秩序。与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不同,服务业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制度,更加依赖知识、创新等高级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除了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外,我国许多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体制机制,比如准入机制、定价机制还是有着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很不够。这就使得本应具有广阔市场和极具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效率低下。
分工是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但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组织是“大而全”“小而全”,大量的服务业或服务环节被内置在制造企业内部,由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生产和服务产品。这样的结果,使得大量本应市场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变成了制造企业自我提供服务,既严重压抑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又降低了服务业效率和质量,因为制造企业毕竟不是专业的服务产品供应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由基本生存型为主向中高端发展,向享受型延伸,但教育、医疗、养老等诸多领域社会服务供给数量不足,优质服务资源尤其短缺,供需结构性失衡矛盾凸显。
产业链普遍偏短,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发展空间。这些年外贸增长方式还是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基本上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和国际代工带动国际贸易增长。也就是说,在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上,主要是在做低端的加工制造,是“微笑曲线”中间低端的那一段,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研发与设计、品牌营销等很少涉及。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有很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但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国内的产业链很短,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大都在境外,从而使得苏北生产性服务业找不到依托和市场,发展空间貌似很大实则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