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苏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在研究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之前,我们首先简要分析一下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状况。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近年来,江苏省服务业稳步发展,尤其在2010年之后对地区生产总的贡献保持增速增长;2020年江苏第三产业增加值53955.8亿元,增长3.8%。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1.6万元/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4∶43.1∶52.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7%;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增长191.9%。规上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7.5%和23.5%。

图1 2011—2020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单位:%)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21》

(一)服务业总量规模绩效保持快速增长

江苏省总体上已经实现向“三二一”结构形态的标志性转变,但是就区域发展而言,苏南、苏中、苏北仍然存在地区差异。作为经济发展先驱,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相对领先,已经实现了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第一步。苏中和苏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升级滞后。从设区市情况看,2020年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分别达到62.8%、52.5%、52.5%和51.6%,均实现了“三二一”转型。仅就产业结构而言,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发展滞后于苏南地区四到五年。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南京市顶住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培育主导产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第三产业增加值9306.80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35.2∶6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镇江市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081.96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47.2∶49.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024.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6%,服务业稳步复苏为常州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苏州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58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5%;2020年,无锡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91.19亿元,同比增长3.2%,占GDP比重52.5%,比2019年提升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表1 2010—202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续表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21》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大区域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产业升级成效明显。苏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3∶51.5∶46.2调整为2020年的1.6∶43.7∶54.7,三产比重提高8.5个百分点,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特别是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最快。苏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7.0∶53.0∶40.0调整为2020年的5.0∶47.2∶47.8,苏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7∶47.5∶39.8调整为2020年的10.6∶40.6∶48.8,苏中、苏北三产比重分别提高7.87个和9个百分点。苏中、苏北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比重差距逐步缩小。

图2 2010—2020年江苏三大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单位:%)

(三)新兴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20年,苏南整体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成为发展接续动力。2020年,南京市服务业紧紧围绕“4+4+1”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政策创新、服务升级为着力点,突出推进产业地标打造和产业集聚,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产业引领及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86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1.8%、16.5%。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3.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9.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2.2%。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8.3%、13.3%。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8100.4万吨,比上年增长1.2%。货物周转量3728.2 亿吨公里,增长2.8%。2020 年,无锡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94.16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房地产业增长20.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9.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7%,增长较快。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4.36亿元,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增幅全省排第四;限上批零业商品零售额1114.11亿元,同比增长5.7%,从分类零售情况来看,在有零售的23大类商品中,处于正增长的有17类;电子商务网上零售额突破868.4亿元,位列全省第三。服务业投资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高出上年0.7个百分点。2020年,苏州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5%、14.9%,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9.7、9.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增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6家、领军企业4家,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龙头骨干企业试点30家、产业集群试点5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2家。

(四)集聚功能显著,有效整合资源

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苏南集聚示范区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多元,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支撑有力、创新引领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持续发挥作用,促进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对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在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中不断探索,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服务机构和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服务业发展带来先进示范经验。南京软件园服务业集聚区北园集聚华为、中兴、三星等一批领军型企业,致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通信软件及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研发基地;南园聚焦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成为软件谷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依托制造业与设计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工业设计和集成电路产业,初步形成以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交通工程设计等为主的设计产业格局。南京无线谷科技产业集聚区立足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功能定位,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和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的全面实施为引领,努力成为国家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未来网络技术与产业的策源地,全面实现通信与网络产业跨越发展,为软件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着力构建以再生医学研发、高端检验检测、现代健康养生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丹阳眼镜城加快眼镜博物馆、眼视光设计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发布国内首个眼镜行业指数,全面提升集聚服务功能。大禹山创意新社区打造产业资本与优质初创项目集聚地、校地合作发展示范地,发挥孵化器作用,重点孵化、发展动漫游戏、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润州区商务金融服务集聚区重点打造以商务服务为特色、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为亮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专栏1 无锡深耕总部经济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新华日报

吹响总部经济“集结号”,启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0年,无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20年,无锡认定市级总部企业52家,2019年总营业收入达到2228.96亿元,户均营业收入42.86亿元,总税收66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7.6%,户均税收贡献近1.3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气象、新动能。

一、引培总部企业工作成效显著

无锡建立了准总部企业培育机制。定期开展重点企业摸排,建立准总部企业培育库。如新吴区建立总部企业“培育池”,实行“一个领导挂钩、一个部门牵头、一个专人联络、一个平台管理”的推进机制,培育壮大潜在总部。

招引总部项目纷纷落地生根。2020年,引进总投资80亿元的模架产业总部集聚项目、总投资8亿美元的叮咚买菜八千里路总部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美好房屋智造江苏公司总部经济项目、投资10亿元的无锡蓝沛新材料总部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的鹰普集团中国总部产能升级等项目。总投资51亿元的智建美住江阴总部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5万间智慧移动建筑的产能,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总投资20亿元的鹏鹞环保智能制造总部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中。

二、在锡总部企业能级不断增强

加速推动功能型总部向综合型总部升级,形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链发展格局,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海澜之家股份有限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加速推进数字化、多样化的新零售渠道布局,联合线上各业务平台持续发力。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通过深化简政放权、用好金融工具、加大信保力度等举措,为“走出去”总部企业提供项目审批、项目融资、风险防范、法律援助等方面切实有效的帮助,激励企业拓展新兴市场。云蝠集团在洛杉矶设立公共海外仓,成为开拓美国本土市场的“桥头堡”。模塑科技在德国、美国都设有研发机构,与宝马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同盟,在墨西哥、美国设立公司,与特斯拉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海外供应链持续延伸。

三、加快总部企业集聚赋能发展

继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统筹功能区域分布,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如锡山区目前有包括红豆财富广场、兖矿信达大厦、创融大厦、雅迪总部大厦等在内的11个总部经济项目的15栋商务楼宇在锡东商务区落地,总投资超50亿元,华夏、红豆、宁泰等一批总部楼宇投用,总投资8.5亿元的大明集团总部科创中心项目启动建设,估值5亿元的伯科生物在商务区设立研发制造销售及上市总部,估值8.4亿元的宽岳生物在商务区设立全球总部及销售中心。

四、进一步优化总部企业各项服务

成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总部经济发展专项工作组,建立上下协同、部门联动的总部经济发展协调机制,着力解决总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新吴区发挥“一站式”服务中心作用,开展综合集成服务和个性化对接服务,在全市率先推进总部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利用“一网通办”、AI审批、“办照即营业”等创新举措,提高总部项目服务效率。

2021年,无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统筹推进,推动总部经济跨越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总部经济集聚集群。按照聚焦优势、展现特色的原则,根据规划布局和行动计划,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瞄准核心产业、特色产业、前沿产业,积极推动各板块总部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努力建设一批总部经济集聚区。推动总部项目招引培育。对业态模式新、发展潜力好的成长型企业进行筛选,建立总部企业储备库,加大在库企业培育力度。组织开展总部项目专题招商活动,进行总部经济政策宣传,努力让总部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发挥总部经济对“产业强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对符合总部经济政策奖励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继续全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与出台的总部经济优惠政策形成叠加效应,吸引更多总部项目落地。

(五)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提升

2020年,无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20年无锡认定市级总部企业52家,2019年总营业收入达到2228.96亿元,户均营业收入42.86亿元,总税收66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7.6%,户均税收贡献近1.3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气象、新动能。2020年,苏州市相城区着力将培育领军企业作为促进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重要抓手,新增华测检测、仕净环保2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紫光数码、中亿丰等13家营收超10亿元企业,泰丰文化、德邦物流等10家总部企业。布瑞克入选商务部“数字商务企业名单”,集萃托普索获认定“江苏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同时,相城区积极培育壮大新经济产业,涌现出初速度、同济区块链等智能车联网、区块链领域的前沿研发企业。相城区领军企业的培育和新兴企业的集聚,得益于“三个着力”。

专栏2 坚持创新导向 加快三个融合——常州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1-03-17 来源:新华日报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常州现代服务业迎难而上,带动全市经济持续回暖,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024.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4.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6%,服务业稳步复苏为常州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新春伊始,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吹响了创新再出发的号角,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坚持创新导向,加快“三个融合”,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前列。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与科技创新融合

“十三五”以来,常州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2019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达195.5亿元,是2015年的近3倍。2020年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3.5亿元和166.9亿元,增长13.1%和15.0%,两大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6.0个百分点。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创新园等一批科创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62个,新增孵化总面积达106万平方米,常州高铁新城正式挂牌成为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常州已连续15年开展科技长征,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下一步,常州将对标国际先进,高标准研究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争取更多重大设施、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落户常州,让科技创新既有“高原”更有“高峰”。更大力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在股权架构、运营方式、孵化模式、融资体系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通科、技、产“回路”,实现“从0到1再到N”的产业化裂变。高水平建设高铁新城国际创新先导区,加快建设西太湖“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积极盘活各板块闲置厂房、商务楼宇等资源,打造升级版创新综合体,集聚公共服务、科技金融、孵化加速、成果转化等功能,实现“邻居就是客户”“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与产业创新融合

深化产业创新升级,推动更多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耦合共生,日益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常州全面探索产业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共有20家单位入选全省首批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试点14家,试点数量全省第三;产业集群试点5家,试点数量并列全省第一;区域集聚发展试点1家。2020年7月,全市8家单位被省发改委评为两业深度融合优秀试点,优秀试点总数居全省第二,产业集群和区域集聚发展优秀试点数量并列全省第一。

下一步,常州将不断拓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与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标杆企业,打造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与业态创新融合

创新不仅有科技创新,还有思维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当前,新经济迭代浪潮扑面而来,直播带货、网红打卡、在线消费等新消费业态蓬勃兴起。2021年春节期间,常州各大服务业市场主体发挥多业态聚集、多元化消费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创意新颖以及融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营销活动,以体验式消费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苏宁、欧尚、瑞和泰等传统零售企业开启直播销售,通过引流私域流量,弥补实体店线下客流不足现状。环球恐龙城夜间文旅集聚区联合携程BOSS直播,举行抖音中华恐龙园线上大促,发放惠民补贴866万元,惠及消费者超5万人次。据统计,2021年春节期间,全市51家大中型零售/餐饮企业、9家城市综合体共实现销售额5.9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89.5%。春节假期前4天,三大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4000万元。

下一步,常州将抢抓流通环节新变革、消费模式新变化以及消费内容新升级的机遇,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流量经济”“网红经济”“首店经济”“宅生活”“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服务模式,创新直播带货、线上采买、生鲜电商、远程医疗、网上办公、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等应用场景,促进社会生产服务活动加速“触网”。

(六)现代服务业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服务业“走出去”成为境外投资主要方式,层次不断提升。近年来,苏南服务业境外投资数量迅猛增长,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如苏州市202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231.12亿美元。跨境电商B2B出口额、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13.3%、9.1%和1.2%。全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3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51.5亿美元,增长2.6%,新设外资项目1256个,比上年增长26.4%;新增注册外资18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8%。实际使用外资5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新引进和形成的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35家,累计超过330家。4个案例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南京市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加强部门联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相关展会,并鼓励企业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服务外包,推进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南京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0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执行额181.9亿美元,同比增长5%,合同额和执行额均位列示范城市之首。重要项目不断落地生根。

专栏3 2 0 2 0 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在南京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产经圈

9月17日,以“创新发展 数造未来”为主题的2020全球服务贸易大会在南京开幕。此次大会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与南京市商务局共同承办。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的形式举办。

本届大会邀请了包括福特汽车、SAP、戴尔集团、特斯拉、索尼、菲尼克斯、德勤、丸红株式会社、康宝莱、凯那瑞集团、东软集团、软通动力、浩鲸云计算等国内外知名跨国公司高管,部分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代表等线下参会。WTO等国际组织代表,欧洲、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嘉宾及客商,通过线上直播互动参与大会各项活动。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WTO副总干事易小准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商务部驻南京特派办特派员王选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澜,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蒋跃建,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包洪新等领导出席大会。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主持大会开幕式。

一、服务贸易成为全球经济走出阴霾的重要推动力

钱克明指出,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新动能。受疫情影响,全球服务贸易供给与需求都遭遇较大冲击,但疫情也催生了大量“在线化”与“无接触”服务模式,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钱克明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国,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着力抓好“一试点、一示范、多基地”服务贸易发展平台等工作,全面推进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努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为全球经贸早日走出衰退阴霾贡献力量。

易小准在视频致辞中表示,2019世界贸易报告显示,服务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服务贸易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近几年持续稳步增长。而服务贸易额增长多来自高附加值和高产能服务业,如信息与通信产业和多种商贸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的绝大部分流向服务业,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服务贸易的增长成为带动其他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力。

易小准指出,服务贸易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升级,由此为世界贸易格局带来了革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将会解锁未来服务贸易更多的潜能。而创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将成为帮助各国从经济下滑中复苏的关键之举。

二、南京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综合优势明显

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会之一,本届大会在服贸会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发布这两个重要节点之后举办,有助于充分展示大会主办地南京在数字经济、软件信息技术和中医药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和投资环境,展示南京市企业服务全球的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服务经济向南京转移,提升“创新南京,服务全球”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品牌竞争力。

南京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文化科教资源丰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南京是“软件名城”,也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贸易、文化贸易、生物医药、中医药服务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具备发展数字服务贸易的人才与技术基础,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优势明显。

近年来,南京紧紧抓住全面深化贸易服务试点的机遇,深入融入全球贸易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全力打造服务贸易的发展高地。南京服务的硬实力,在迅速地提升。2019年全市GDP超过1.4万亿元,连续11个季度保持8%左右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增长2.2%,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这当中,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南京服务贸易发展壮大的坚实支撑。

南京服务业的竞争力也在快速地提升,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保持在12%以上的增长速度,新兴服务领域占比超过了50%。

南京将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引领、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加快建设服务贸易强市,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三、中国连续三年服务贸易发展指数保持全球第20位

在大会高峰论坛上,国家高端智库商务部研究院还隆重发布了以“疫情之下全球服务贸易变局,以及在变局之下开创我国‘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新局的思路与建议”为主题的《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17年至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排名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球第20位,整体保持稳定。从服务贸易规模来看,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额为785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从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来看,其中,规模指数方面,中国从第7位略下降至第8位;结构指数从2018年第72位上升至第67位;地位指数位从2018年第6位略有下降,至第8位;产业基础指数提升较大,从2018年第41位上升至第20位;环境指数从2018年第59位上升至第41位。

《报告》认为,这些指数的变动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成为我国环境指数快速提升的主要内因;二是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环境,外部因素影响我国服务产业国际化进程。因此导致我国各个指数有升有降,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整体保持不变。

在国内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方面,东部地区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两地服务贸易发展指数在70左右,成为引领全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龙头。广东和江苏发展指数在50以上,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它们共同构成第一梯队。

《报告》发布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表示,综合环境是江苏省整体排名靠前的重要原因。江苏、广东、山东和北京在服务贸易综合环境指数位居前四名。江苏省服务贸易综合发展环境指数实力较强,在全国排名第一。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数量为全国最多,同时实际利用外资额位居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还为中国开创服务贸易“十四五”发展新格局提出了思路与建议:一是以开放促服贸新发展,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二是以数字新技术赋能服务贸易,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三是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四是以服贸创新试点为依托,构建国际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五是完善法律法规,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服务贸易发展治理体系;六是完善促进体系,加大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七是创新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及监测分析体系;八是建立监测预警制度,加大服务贸易风险防范及监管。

据悉,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还同时举行了高峰论坛、数字服务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专题论坛、服务贸易发展“十四五”形势分析会(闭门会)、国际服务外包创新发展论坛、国际合作项目对接洽谈会、中医药服务贸易合作交流会等多场专场活动,为南京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zIZQjSQHIACBhczIDZnRJ/k85cuk2gNwO4riFx4pxhP+vJReHSgoeaBrMG+6Nka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