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服务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在全球跨国投资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贸易的重心也逐渐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据统计,过去10年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货物贸易快60%。WTO数据显示,按收支平衡(BOP)方式统计,197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占比仅为9%,2017年该比重上升为23%,预计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在2030年将上升为25%,并且电子商务可能刺激1.3—2.1万亿美元的增量贸易。此外,信息技术、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推动国际贸易从劳动力主导的传统比较优势向创新主导的技术比较优势转换,服务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 。
一方面,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日益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分工的深化与广化,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成为企业获取全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价值增值环节将继续向生产前的研发、设计阶段与生产后的市场嵌入服务阶段转移,整个价值链条中,服务增加值将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带来服务要素的不断提升,将带动研发、金融、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其背后的服务竞争。另一方面,服务对各大产业的整合提升作用也越发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业的产业黏合剂作用更加突出,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加快,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等新型组织方式不断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跨越了服务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的障碍,为服务业全球拓展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使教育、健康、医疗、文化等传统不可贸易的服务逐渐变得可贸易,服务贸易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例如,疫情期间催生了大量“在线化”与“无接触”服务模式,大幅刺激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线上医疗健康等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加速了传统服务贸易由线下经营向“互联网+”线上模式的转变。未来,随着新一代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问世,还将持续改变信息通信服务的提供方式,推动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和支付方式产生变革,数字技术与零售、娱乐、出版、休闲、金融、卫生、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将日益加深,并衍生出更多服务新业态与新模式,从而不断拓展服务贸易的新领域和新内容。
随着服务业业态的大幅拓展及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全球国际贸易规则谈判的重点逐步集中在服务业领域。据WTO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大概有290项特惠贸易安排,其中服务贸易内容占了近一半。并且,随着数字经济驱动的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在各国开放型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著,已成为贸易战略竞争、贸易规则竞争、贸易利益竞争的核心,也是重塑未来全球贸易新版图的关键因素,因此,世界主要大国都更加重视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市场准入、边境后措施、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谈判的重要议题,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成为签署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核心内容。
(1)对地区隔离与地缘政治敏感的企业,将出现寻求将各环节逐渐迁移至相对环境更稳定与产业链完整的地区。根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具有这一特点的典型行业即为半导体、电子设备等行业。此类企业的特点是具有技术敏感性,同时十分依赖全球产业链布局,即消费与生产环节显著地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这使得这些企业在诸如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特殊的外界环境影响下,其全球产业链很容易受到重大冲击。因此,这些企业有动力将分散的产业环节逐渐迁移,目的地将是能够提供稳定的生产消费环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供给的地区。
(2)对于高度依赖全球产业链的一般企业,将有可能在未来响应越来越突出的“生产本地化”需求,向消费者所在地进行产业环节迁移。一方面,在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成本低廉对于企业的吸引力本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经过疫情的冲击,企业的客户和所在国政府都在不断强化对于“生产本地化”的需求。对于企业客户来说,生产本地化可以使客户更快捷、可靠地获得产品,不会受到国际产业形势的干扰;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制定吸引生产环节迁入的产业政策将显著有利于构建本国完整产业链体系,维护本国经济稳定和“内循环”之需。企业通过响应这样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更及时地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产业回流补贴,兼顾了生产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3)全球产业链风控模式将出现巨大转变。在这次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全球产业链风险管理原则架构往往只适用于或侧重链内顶端供应商,而忽略在链内那些表面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在特殊疫情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低端、小型的供应商。这一点对于高价值的制造业来说尤为明显:在最坏的情况下,缺少任何一个关键部件都可能导致全球性停产,甚至产业链中断。新的风控体系应当是数据为基础全覆盖的治理架构,这类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企业对于自己所处的全球供应链有一幅清晰的图像,所有信息覆盖关键联系人、供应商和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并具体到每个公司,实现信息的穿透式覆盖。
(4)企业将重视产业链相关的数字化建设,增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此次疫情的一个重要影响是打乱了现行全球供应链的物流与信息交流模式。对一个供应链来说,一个上游供应商制造一个中间产品,该中间产品被运送到下游买方公司,下游买方公司随后又利用该中间产品来生产自己的产出。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两家公司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不断发生意外变化,上游公司按照约定做好计划安排或者完成生产中间产品后,下游公司的需求条件已经改变,从而导致全球很多地方价值链运行体系的崩塌。
实现全球供应链的数字化可以使企业从战略的高度防御未来类似供应链断裂的情形发生。在数字化的环境下,企业进一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有效地简化潜在供应商的甄选过程,提高风控能力;通过云计算有效管理供应商;通过自动化、物联网大大提高物流和运输的效率。最后,这次疫情也让跨国企业认识到了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性。疫情后,机器人技术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来减轻因人员流动限制对供应链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国内开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力开展国内完整产业网络的建设,凭借国内优越的市场空间,势必将对准备进行产业环节迁移的企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企业只有提前把握好上述趋势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