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续恢复,服务业逐步回归常态
服务业持续稳步恢复。初步核算,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55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5272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已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
企业生产经营继续复苏。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较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当月增速连续3个月高于上年同期。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较1—10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当月增速连续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4.3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逐步回升。2020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6%,较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044.6亿元,同比增长16.1%,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为78.3%。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1—11月份,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下降,但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服务出口17005.9亿元,同比下降2.3%;服务进口23776亿元,同比下降24.0%;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大幅减少7129.6亿元。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18006.1亿元,同比增长8.0%,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2%,较上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
2.结构优化,新动能支撑作用凸显
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从增加值看,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9%、7.0%和2.9%,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总体经济的恢复。从生产指数看,12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6.4%、8.0%和8.2%,合计拉动当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1个百分点,对当月服务业生产指数贡献率达53.2%。
服务业转型升级态势稳健。数字变革加速了新消费行为和新经济形态的涌现,为抵御疫情冲击、释放经济活力发挥了显著作用。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网上外卖等新消费模式强势增长,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8.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线上交易的火爆拉动快递业务量大幅增长,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33.6亿件,比上年增长31.2%。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新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带动相关服务业快速增长。1—11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495.0亿GB,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15.7%,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9.1、14.1个百分点。
重点服务业领域发展动能强劲。2020 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出全部服务业投资5.5个百分点。1—11月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1.6%,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3.9%、35.1%、93.6%和53.0%。1—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0%、11.0%和8.6%,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4、9.4和7.0个百分点。
3.逆势扩张,幸福产业较快发展
幸福产业发展提速。作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顺应需求升级新变化,行业快速发展,有力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2020年,疫情使得全民生命健康意识全面提升,“互联网+问诊”、健康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加速了医疗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56岁以上用户增强免疫消费、“95后”养生消费增长均超2倍。养老服务向智慧化、多元化、市场化、社区化发展,其中涵盖居家安全、餐饮、康复等的居家养老服务成为有效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难题的突破口。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社会工作、家庭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3%、5.7%,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7、4.1个百分点。
4.信心提振,服务业景气稳定扩张
服务业景气保持较高水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自3月份起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反映出企业对市场稳定恢复持续看好。
居民消费热情不减。“十一”黄金周双节叠加,“出行、聚会”再次成为关键词,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4亿人次,同比恢复近八成;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近七成。“双十一”进入第12个年头,居民消费热度空前高涨,星图发布的数据显示,各大平台销售额再创新高,“双十一”期间合计实现销售额5249亿元,同比增长28%。2021年元旦3天假期,全国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6.2%;全国电影票房达13.0亿元,元旦当日票房6.0亿元,同比增长107.1%。
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深刻调整。对于服务业发展而言,面临很多新的发展机遇,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升级都是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1.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工作内涵具有了越来越多的相似性。智能制造不断发展和企业对价值共创的日益重视,使得制造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岗位并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而是为制造过程提供服务,包括管理、商业和金融业务、销售相关服务、行政支持、法律及会计、计算机和数学相关服务、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等岗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制造企业中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岗位大约占到1/3,在计算机及电器相关行业,这个比例更高;技术进步已经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界限日益模糊。进入工业4.0阶段,制造业面向市场提供的更多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即实物产品与全面服务产品的“泛产品”综合体。基于分工协同的价值链分割与整合,使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至制造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数字技术渗透到制造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将成为常态。加之我国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生产性服务在制造企业内部自我循环,未能剥离出来成为社会性的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就更为普遍了。目前,全球制造业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技术和知识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根本变革,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的价值创造将更多地取决于服务要素的投入力度。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支撑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标准、计量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从数量和质量上看,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领域,检测设备依赖进口、检测结果缺乏公信力、检测数据无法互认、社会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等问题较为突出。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本土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5.73%;我国工业软件基本依赖进口,研发设计类软件国产化率不到10%,中低端生产管控类软件国产化率仅为50%,高端生产管控类软件的国产化率只有不到30%,威胁产业体系安全 。
2.服务业4.0时代为服务业的智能化发展拓展了想象空间
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见证了服务业从手动服务的1.0时代发展到有效利用互联网支持服务的2.0时代,再到由移动和云技术支持更高连接性的自助服务3.0时代。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认知计算、增强现实和人机协作的发展,服务企业将改变传统交付服务的方式,由新兴技术和产品服务化的融合向“无缝服务”演进,通过多种渠道和共享的开放式基础架构提供以主动、无摩擦、共情、端到端为特征的智能化服务,即服务业4.0时代。具体而言,在主动服务方面,以往服务企业在应用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方面远落后于制造企业。以电信服务为例,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调查,电信是效率最低的服务行业之一,多达50%的基础成本被浪费掉了。为了提高满意度并减轻呼叫中心的压力,电信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对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检测,从而在最大程度减少服务成本和停机时间的基础上,实现从通过远程服务中心提供服务到无缝的全渠道体验的过渡。在无摩擦服务方面,适应消费者对于服务交互简单、直观、主动和个性化的需求,未来的服务将向着能够实时访问多个服务提供商,并跨多个渠道进行无缝交互的方向发展。在共情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在服务领域的广泛使用,意味着服务业将向更多共情和认知的方向发展。零售、金融和物流是大量利用人工智能的三个行业。在零售领域,人工智能已用于个性化推荐,执行店铺和人群分析以及管理定价;在物流领域,人工智能可用于管理库存,优化分销路线、任务分配、调度和运输;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身份认证和验证、银行交易和支付等领域。在一些服务领域,AI助手正在接受培训,以更好地检测和理解消费者的情绪,分析情绪和情感以便更好地与客户建立联系,并在客户服务方面做出更快响应。在端到端服务方面,各种应用程序中使用的多云组件服务以及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以及基于云原生架构的技术生态系统,使服务企业可从一流的提供商处获得组件服务,或为外部各方提供新服务,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按需提供服务的动态供应商和外包合作伙伴网络。这意味着服务组织可以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可以访问更广泛的资源生态系统,并能更快地交付新服务。而且在服务领域,通过从无线接入网(RAN)到核心网完全实现虚拟化,可以摆脱对专用硬件和传统基础设施的依赖,使网络和服务提供实现端到端自动化;而通过采用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把类似服务器的设备放在更靠近网络边缘的地方,则意味着更快的速度、几乎无延迟的应用和丰富的媒体内容。
3.消费结构升级,对服务业的质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加需求的内生动力,应紧紧围绕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展开。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2015年已接近3.3亿人,预计2030年将超过10.4亿人;新生代年轻人尽管总量略有减少,但到2030年仍将在2亿人以上。这两大群体的消费结构正由商品消费向更多的服务消费过渡,对服务体验及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之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低龄老年人更加重视生命和生活质量,对新型服务消费的接受能力也较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出现了个性化、体验化、社交化和价值化等新的特征和趋势,发展型、享受型的服务消费支出有望快速增长,品质消费将成为未来服务消费的重要方向。而新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有望在增加服务的复杂性和IT密集度的同时,显著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服务效率。典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服务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与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典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在相同发展阶段的服务消费支出比重相对偏低,未来还有很大潜力可以释放。
4.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
对外开放力度不够、参与全球化程度不足将直接造成服务业竞争力缺乏。在WTO框架下,日本开放领域覆盖率为73%,其他发达国家约为62%,我国仅为54%,差距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知名服务品牌商的进入,我国服务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亟待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品牌设计及推广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自身发展。
提高品牌意识,提倡工匠精神,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增强品牌影响力。鼓励国内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服务业质量相关国际和区域性标准、规则的制定,促进我国服务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并起到引领作用。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4日在北京开幕。回望北京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令人倍感振奋。
2015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试点5年多来,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已累计向全国推广了6批25项创新经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说,北京在开放创新上,为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探索了新路径;在制度创新上,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体系探索了新经验。
“北京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8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已经达到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水平。”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一、产业转型,服务升级
老旧厂房变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冒烟点火的首钢高炉成了冬奥会的场馆;脏乱差的市场改造为居民休闲的绿色公园……近年来,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推进,北京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蓬勃发展。
“2019年,北京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543.4亿美元。无论从产业角度还是开放程度,北京发展服务业都有优势。在2018年度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北京以71.04综合得分位列第一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贸所所长李俊介绍。
走进即将开幕的2020服贸会展馆,世界贸易组织界定的服务贸易的十二大领域产品及相关技术应有尽有,包括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及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教育服务、分销服务、环境服务及其他服务。
2019年,北京市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达到95%;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今年6月,商务部印发《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其中,北京融商“一带一路”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作为最佳实践获评入选。
这只是商务服务中跨境服务贸易的一个缩影。在北京,有大量类似的国际化服务贸易机构。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介绍,当前,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正成为未来全球贸易增长的重点。上半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433.5亿元,增长5.7%,对稳定全市经济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本届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已有世界500强中的26家金融企业应邀参展,综合展区国际化率超过60%。
二、数字赋能,加速融合
今年以来,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已成为缓解疫情冲击、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眼下,5G科技正加速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
在北京,交通出行是5G行业落地的重要先发领域。本届服贸会上,北汽集团将在“5G智行”板块全面展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产业服务方面,中兴通讯依托工业精准云网结合XR、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秀出“5G企业虚拟专网+协同制造云平台+工业应用”的“5G新工业”综合方案。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的中瑞福宁机器人有限公司,外形酷似“孙悟空”的机器人PCare双臂灵活转动完成着递送物品任务——这是一款适合在老年人家中和养老院使用的服务型机器人。中瑞福宁机器人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林昱告诉记者,“除了这款机器人外,中瑞福宁还将携带3款医学机器人产品赴服贸会参展”。
走进中关村软件园,记者看到,这里已成为前沿技术突破的策源地。在数字服务技术创新上,中关村软件园通过打造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机制,建成了聚合云计算、5G与边缘计算等共性技术平台。同时,与多方共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IPV6重点工程实验室、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在内的十几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院所。
三、文化贸易,走向世界
近年来,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加快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中国文化正加速“走出去”“引进来”,全球化思维让中国文化产业更加丰富多元。
四达时代集团是一家植根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的中国文化企业,目前在当地打造了6 3 0 多个频道,拥有数字电视用户1300万、互联网视频移动端用户2000万、社交媒体粉丝数量超过1000万,已成为在非洲影响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在该公司北京总部的译制配音中心,记者看到运营平台上,中、英、法、葡、斯瓦斯里、豪萨语等6种语言制成的上百个节目,正通过地面电视、直播卫星、互联网等方式在非洲播出。
同样,华韵尚德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第一方阵企业。“希望通过这次服贸会的平台优势,展现我们在德国开播十年的德语日播中国专题栏目《来看吧》、金树国际纪录片节等跨文化传播交流领域的成熟品牌,与更多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华韵尚德董事长王立滨表示。
作为文化板块亮相的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是本届服贸会的重头戏。届时,一场围绕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体育等领域融合的国际性文化盛宴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政策突破,打造高地
北京市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工作中,改革、创新、开放是贯穿始终的“基因”。打造服务业开放创新制度高地,政策突破渐呈常态化。三轮试点方案推出了403项试点举措。
“经第三方机构评估,试点形成122项全国首创政策或创新制度安排,政策引领的服务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闫立刚介绍说。
试点建立了推动项目落地的“一库四机制”,即试点项目库,服务管家机制、定期调度机制、政企对接机制、市场化督查机制。今年以来,新入库项目238个,累计入库项目697个,其中在推项目434个。
即将召开的服贸会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不仅搭建了全球服务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我国积极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服务贸易需要2020年服贸会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舞台来展示自己。正如李俊所言,“要通过服贸会这个载体,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中国服务业的开放,让世界各国的企业在中国有更多的机遇”。
5.服务创新重要性凸显,包括顾客参与的全员创新是趋势
目前,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服务特色和服务创新。从结构视角看,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全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代表经济转型未来方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缺乏服务特色和服务创新,具体表现为:一是有利于创新的服务行业的发展不足,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品牌策划和营销咨询服务业等发展极为不充分,严重制约了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二是服务企业内部缺乏创新意识和体制机制,许多服务企业甚至没有研发部门,造成服务创新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新技术、新形势使服务创新重要性凸显。由于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即顾客的参与性,包括顾客在内的全员创新是未来服务创新的趋势。
①提高服务企业基础创新能力。服务业中小企业较多,基础能力薄弱,加上服务业流程工艺创新比较复杂,且没有国外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基础创新能力愈加重要。②提高服务人员创新能力,并鼓励顾客参与服务创新。鉴于服务人员在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应提高服务人员的创新能力。服务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如餐饮、物流等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而研发设计、互联网服务、教育、医疗等高科技公司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各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差较大,增加了服务人员创新能力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而顾客参与服务创新的过程管理则更加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