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区域综合考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双脚量神州,一心为强国”是《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徐峙对吴传钧先生的概括和总结。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的足迹踏遍中国所有省区,重视实地考察也是其长期坚持的治学风范。吴传钧先生视综合考察为“建设计划的计划”,是“以经济为纲而不是以学科为纲”,并把综合考察和区域研究相结合,提出区域综合考察的主要课题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产的合理布局,需要将政治—经济—技术三结合,工作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要多学科联合作战,应用各种方法从多方面进行区域研究,从而提出比较全面的区域开发建议,以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对边疆地区的资源状况了解甚少,在竺可桢先生的倡导下,1956年开始组建综合考察工作。几十年来,吴传钧先生不仅参加过黑龙江综合考察、黄河综合考察,云南、华南热带生物资源考察,还协助竺可桢先生主持黑龙江综合考察工作,担任青藏高原和西南国土资源综合考察的科学顾问。

吴传钧先生一贯强调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早在50年代初,他负责进行了铁道部包头—银川—兰州铁路经济选线工作;为配合水利建设,他参加了黄河流域的初期规划,还承担了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中的生产布局工作。60年代初,组织了华南、云南热带作物合理布局,华北工业基地布局调查研究等。

80年代以来,国家战略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自然环境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他认为人地关系研究需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提出:“人地关系是否协调抑或矛盾,不决定于地而决定于人。”因此,“要主动认识、自觉地按照地的规律去利用和改变地,以达到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这就是人和地的客观关系”。

吴传钧先生认为:“当前世界面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资源在地域上和时间上的供应失调、环境污染扩大而质量恶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扩展失控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加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不仅经济生产受到阻碍,人类社会本身也将面临危机。”“在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口与社会经济要素为一端,资源与自然环境为另一端,双方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存在着多种直接反馈作用,并密切交织在一起。它们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和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抑控作用;二是人类对自然系统投入可控资源,治理自然灾害,开发不可控资源,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产出。这样,人地间相互作用在投入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此可见投入产出是人地系统中最基本的双向作用过程。”

在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口与发展是人的主导因素,资源与环境是地的主导因素,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因素,如何使四者的关系协调和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所在。《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后,吴传钧很快就强调地理学会要结合21世纪议程的实施,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并提出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分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单纯的定性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部是否协调,人类对其施行调控的可能幅度等,都应该使其数量化。 N3wj0cEHSsUqQjXohr60tFlMtJBUUvAoxMgwpX44havpD57/LMrY6OOSmxQrKe7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