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夏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考取公费将去英国留学,胡师为我题“学业并重”四字作为临别勉词,意即做学问和创事业二者不可偏废。他本人毕生即以此立志自勉,在治学方面,强学力行,推陈出新,开拓引路;在创业方面,培养专业人才,创建研究机构,组织学术团体,主持专业刊物等厥功尤伟。胡师自1928年从法国留学归国即任母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兼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又于1953年转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和人口研究所教授,在两校先后执教76载,培养了大批地理学和人口学专门人才,包括2名院士和上百名教授。胡师于1928—1930年协助竺可桢业师创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41年在中央大学研究生院创建地理学部,兼任部主任,开展研究工作,并培养地理专业硕士生;195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人口地理研究室,1981年扩建为人口研究所,任所长,1984年增设博士后科研站;胡师于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并创办《地理学报》,先后任总干事、学报主编和理事长,组织领导全国性的地理学术活动;1981年胡师又应聘出任中国人口学会顾问。回顾胡师70年的学术生涯、所作所为,对发展中国地理学和地理事业作出了重大的、卓越的贡献,无愧为我国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我在胡师的长期熏陶下,耳濡目染,亦步亦趋,以师道是从,除治学外,亦甘愿为发展中国地理事业而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亦先后参与中国地理学会的业务组织工作,主编《地理学报》;支持湖南经济地理所和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所的建立和《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创刊;为扩大中国在国际地理界的影响而承担联合国大学(UNU)顾问和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副主席的工作,以此来告慰业师对我的殷切瞩望。如今业师虽已谢世,但我仍然不忘“学业并重”的立身之道。我时常记得法国人文地理学界有两位大师,即白兰士和白吕纳,他俩的师生情谊感人至深,白吕纳在纪念老师白兰士时说:“恕我骄傲地声明:我是白兰士教导出来的学生,而且将永远是他的学生。我的思想、我的感觉、我对人地关系的最初认识乃至我对地理学的爱好,莫不出于老师的教化。”这正是我对胡焕庸老师想永远表达的同样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