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成果丰硕著作等身

胡师自1924年开始发表论文,迄至1990年搁笔,前后66年,共发表论文及专著168种,平均每年2.5种(表2-1)。在最初阶段(1924—1937年),平均每年发表3.2种,内容涉及面极广,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共十多个分支学科,显示其治学基础之广博。1937—1949年间,由于环境不安,又缺乏发表条件,平均每年仅1.4种,内容以国内外区域地理为主,经济地理次之。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1949—1965年),平均每年写1.2种,内容以治理淮河为主,并结合在华东师范大学授课,以自然地理较多,并开始人口地理研究。“文革”前后的12年(1966—1978年),全国动乱,科研工作瘫痪,无成果。

表2-1 胡焕庸著作分类统计

1978年中央拨乱反正,带来了科学的春天,胡师焕发革命的青春,他说:“别人的时间是以年计算的,我的时间只能以天计算,只要我的呼吸不停,我的工作也就一日不止,努力争取夺回我在‘十年内乱’中白白浪费掉的宝贵光阴,为祖国的地理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余热。”当时他已近80高龄,视力衰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书,而且右手发抖不能书写,竟学会了用左手写字,他这种为事业而奋斗的毅力,令人敬佩。他凭此毅力辛勤工作,因而在1979—1984年间,平均每年发表论著7.8种之多,着力主攻人口地理,旁及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1984年他因年事已高,辞去人口所所长职务,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然笔耕不止,1985—1990年间,平均每年发表成果10.4种,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竟然出现了他一生中最高产的奇迹,他以具体行动实践了对人民的诺言,走完了一个地理学大师的光辉历程。 8/fBoO1yNs70Y8vrKQUF6ayBlTSmmFvl18tBqwk7QRuMe4BWUetTbvPGTr/1da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