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学术生平

胡焕庸,字肖堂。1901 年 11 月 20 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1919年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文史地部。1920年,竺可桢来校任教。1921年,南高扩建成东南大学,并成立我国第一个地学系,由竺可桢任主任。1923年,胡焕庸在南高毕业,即赴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任史地教员。1926年春,他回到南京补读东南大学学分,获得理学士学位,并于同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进修。

1928年9月,胡焕庸从法国回国,既担任中央大学地学系教授,又担任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成为竺可桢在这两个单位的得力助手。从1930年起,竺可桢不再担任中央大学教授。竺可桢留下的自然地理学和气候学的教学任务,几乎全部由胡焕庸担任。1930年,中央大学地学系分成地理系和地质系,由胡焕庸任地理系主任。

从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是中央大学地理系(包括此前的地学系)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10年中,特别是1930年以后的7年,胡焕庸在培养地理人才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担负起气候学和自然地理的几乎全部教学任务,包括地学通论、气候学、天气预报、地图投影以及亚洲和欧洲自然地理。此外,他还从事地理教学基本建设,如编写教材、编绘挂图、组建中国地理教育研究会、创刊《地理教育》等等。

正当胡焕庸和中央大学地理系在工作上取得进展的时候,七七事变发生。中央大学迁至重庆。迁址后的中央大学地理系缺乏中国地理和经济地理的教师。为此,胡焕庸改教中国地理和经济地理课程,并且结合教学工作完成一系列的中国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专著,并公开出版。1941年,中央大学研究院成立地理研究部,由胡焕庸任主任,当年就招收首届研究生3名。以后,每年招收研究生,直到抗战胜利后他去美国考察时为止。

1949年后胡焕庸曾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年,后在治淮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工作3年。1953年,他调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直到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室)成立为止,除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外,他主要从事世界地理的教学和研究。1981年以后,胡焕庸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人口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1984年起,他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从1985年起,他担任博士后研究站的指导教授。他在1989年3月退休以后,仍返聘任教并担任人口研究所名誉所长。 +Zuk3i875DkNps7Kf7I66fiwUQeDUtSMgdNl1bR8FgkPnmG8IxDwCncpVArsb60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