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一)韵律性

儿歌之所以叫“歌”,就是其音乐性非常突出。节奏鲜明、韵律优美,是儿歌最本质的特征。

心理学研究发现,新生儿已经具有良好的听觉能力,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这种与生俱来的听觉能力在12~13岁以前一直在增长。这就为幼儿欣赏儿歌提供了最基本的生理基础,这也是儿歌成为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的主要原因。

微课

儿歌的主要特点

幼儿不是凭借文字,而是借助音乐来感觉儿歌,所以,儿歌对音乐的韵律性要求较高。有些儿歌在内容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它和谐、鲜明的音乐韵律能从听觉上给幼儿愉悦,引起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比如摇篮歌一类的儿歌在这点上表现尤为突出。

儿歌的韵律性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首句就入韵,有的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如我国的传统儿歌《小老鼠》: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吱吱吱,猫来了,叽里咕噜下来。

视频

还有的儿歌多采用叠词叠韵,词语重复的手法,形成有规律的反复,产生回环往复的效果,如常瑞的《小猪吃得饱饱》:

小猪吃得饱饱

小猪吃得饱饱,

闭着眼睛睡觉。

大耳朵在扇扇,

小尾巴在摇摇。

咕噜噜噜噜,

咕噜噜噜噜,

咕噜咕噜,

咕噜咕噜,

小尾巴在摇摇。

视频

全歌多处使用叠词叠韵和摹声词,韵脚响亮,富有语言的音响美、回环美,活泼生动地展现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形象。

儿歌的韵律性,不仅表现在韵律上,还表现在节奏上。儿歌中的节奏是由句子的停顿决定的。在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念唱起来,句子中的短暂停顿,就形成了节奏。一般说来,两字句为一拍,三字句(或四字句)为两拍,五字句为三拍,七字句(或六字句)为四拍。一般一首儿歌中交错运用不同的字数,儿歌的节奏感就更为鲜明。如儿歌《姥姥的老歌谣》

姥姥的老歌谣

姥姥的老歌谣,

摇晃着我童年的午觉。

摇啊摇,摇啊摇,

伴唱是树上的知了。

看着身边老花猫,

我的眼皮渐渐打架了。

摇啊摇,摇啊摇,

草儿绿了又黄了。

听着那老歌谣,

不知不觉我已经长高。

摇啊摇,摇啊摇,

玩具换成大书包。

姥姥的老歌谣,

已经在我心里发芽了。

长呀长,长呀长,

藤蔓见头不见梢。

姥姥的老歌谣,

就像藤蔓在心里缠绕,

这边牵着我,

那边是姥姥。

视频

(二)趣味性

幼儿的年龄较小,大脑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他们感知事物多是由表象入手,他们习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形状、色彩、声音来认识、熟悉、理解周围的事物。因此,儿歌总是十分注重具体、形象、艺术地表现幼儿的生活情趣,字里行间中有着稚拙美。一首情趣盎然的儿歌,能唤起孩子对事物的快乐联想,从中得到乐趣。如儿歌《一园青菜成了精》:

一园青菜成了精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绿葱葱。

最近几天没人问,他们个个成了精。

绿头萝卜称大王,红头萝卜当娘娘。

隔壁莲藕急了眼,一封战书打进园。

豆芽菜跪倒来报信,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两边兄弟来叫阵,大呼小叫争输赢。

小葱端起银杆枪,一个劲儿向前冲。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葱撞个倒栽葱。

韭菜使出双刃锋,呼啦呼啦上了阵。

黄瓜甩起扫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莲藕斗得劲头儿足,胡萝卜急得搬救兵。

歪嘴葫芦放大炮,轰隆隆隆三声响。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黄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满身红,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黄水,打得凉粉战兢兢。

藕王一看抵不过,一头钻进烂泥坑。

视频

这首生动而充满想象力的儿歌,语言幽默诙谐,情节生动有趣,极富嬉戏意味。根据这首儿歌创编的绘本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再如儿歌《秋天真美丽》

秋天真美丽

稀奇稀奇真稀奇,

秋天田野真美丽。

玉米穿上大黄衣,

聚集珍珠一粒粒。

棉花露出白色衣,

裂开嘴巴笑嘻嘻。

稻子献上谷大礼,

扭动腰子把舞起,

南瓜挺起大肚皮,

大小可与车轮比。

秋天秋天真美丽,

秋天秋天真美好。

视频

这首儿歌用拟人手法,把各种农作物描绘得生动有趣,玉米的果实一粒粒,儿歌里说就像珍珠一样饱满;棉花白白的,从花苞里露出来,就像孩子裂着嘴巴笑嘻嘻;微风吹拂着稻穗,好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更有趣的是圆滚滚的南瓜,大肚皮一挺,好像一个小车轮。

(三)游戏性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不可或缺的,是最能体现幼儿愉快情绪的方式,也是解放孩子天性的最好方式。儿歌和游戏相辅相成,唱儿歌不做游戏显得单调乏味,做游戏不唱儿歌也觉得呆板无趣,所以儿歌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而游戏活动也需要儿歌的伴奏来增添趣味。

从民间的游戏活动看,很多儿歌本身就是用来伴奏游戏活动的。如儿歌《丢手绢》就是对丢手绢这种游戏过程的准确记载。

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视频

游戏开始前,准备几块手绢,然后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歌谣、讲故事。

又如儿歌《找朋友》:

找朋友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再见!

视频

一首儿歌,完整地再现了两个小朋友从寻找朋友到和朋友再见的场景。敬礼、握手、再见,简单而明确的动作指令中,孩子也受到了很好的礼仪教育。

有些儿歌还是游戏时的动作指挥,一方面可以指挥个人的具体动作,另一方面协调大家的活动,如《跳绳歌》就是指挥大家跳绳的相关动作的儿歌。

跳绳歌

花儿红,鸟儿叫,

柳树底下把绳跳。

脚步越跳越灵巧。

你也跳,我也跳,

一个挨着一个跳,

挺起胸,向前跳,

脚步轻轻别摔跤。

一根绳,两人摇。

摇下来,像小船;

摇上去,像小桥。

你来跳,我来跳,

蹦蹦跳跳多可爱。

儿歌不仅有组织游戏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就使它具有了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具有的特殊功用。比如儿歌《金钩钩》:

金钩钩

金钩钩,银钩钩,

说话要算数,不然是小狗。

金钩钩,银钩钩,

说话要算数,请你伸出小手手。

一二三,钩呀钩呀钩三钩!

“拉钩上吊”是很多孩子在游戏前表示接受游戏的规则和结果,绝不反悔的一种形式,《金钩钩》反映的就是这个仪式的过程,它既是游戏也是约定,是对孩子遵守既定规则的一种约束和教育。

还有的儿歌让孩子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寓教于乐。比如《老鼠娶媳妇》把十多个“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热热闹闹的“猫鼠游戏”歌:

老鼠娶媳妇

小老鼠,抬花轿,

接新娘,放花炮。

吹的吹,打的打,

唱的唱,跳的跳,

拥的拥,挤的挤,

搂的搂,抱的抱,

拉拉扯扯真热闹。

喵喵喵,猫来了,

小老鼠,吓坏了,

公公扶婆婆,

妈妈拉宝宝,

这里钻,那里逃,

呼啦一下跑光了。

视频 bPTTRaqrBECqckHPahH6kicwufpl6/fxvGVxA0b0rHQowR0kJc4mJLmkzuGEh18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