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儿歌概述

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文学形式。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听过母亲或其他成人吟唱儿歌。在儿时的记忆里,总有那么几首童谣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这些温婉动听的歌谣,配以近乎天籁的浅吟低唱,是“人之初”的文学熏染和精神抚慰,是孩子们整个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们现在看到的儿歌作品,有一部分来自民间的童谣,最初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传唱,在传唱过程中经过有心人的收录、整理而得以流传至今。但是,传统的童谣因在历史的发展中,承载着特殊的功能,比如预测个人的兴衰及朝代的更迭等,“小则写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因此很多的民间童谣,很少从孩子本身出发,极少关注孩子的生活。当今人们所说的儿歌,多是指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们在吸取中国传统童谣的基础上,从孩子身心特点出发,紧贴孩子实际生活而创作的“儿童歌谣”。

儿歌多短小简洁、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因此,对于幼儿而言,听觉上的愉悦会带来极强的舒适感,而当他们进入了语言学习的阶段,唱念或朗诵儿歌,对语言的训练、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儿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帮孩子增加了知识,扩展了生活经验。

在注重早期教育的今天,人们借助儿歌,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至真至善至美的种子,这种子发芽、破土、开花、结果,种种美好将伴其终生。

一、儿歌的含义和发展

儿歌是一种为孩子创作的,符合低幼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适合幼儿倾听吟唱的歌谣。古代称之为“孺子歌”“小儿语”“童谣”“童子谣”等,五四以后称为“儿歌”。

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民间文学,以口耳相授、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播,“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随着文字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儿歌也得以逐渐发展。在《诗经》《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典籍中就有零星的童谣的记载,但是这一时期的童谣都与朝代的兴衰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带有浓烈的政治因素,所以这类童谣在实质上不是为儿童创作的。

公元15到16世纪,在一些历史典籍中,虽然收录的童谣依然不多,但童谣的内容有了某些变化。如明代地方志《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的儿歌:“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儿童童年生活的活泼场景。从明代开始,一些文人开始专门搜集民间儿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精通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音乐戏曲,在天文地理、花草虫鱼、生物医学等方面的造诣也很深。尤为值得称赞的是,他在民谣上倾注了很多精力,在他的《古今风谣》中辑录了大量的童谣。该书共二卷,搜罗、摘引时谣、童谣等280余首。所选歌谣内容多涉及时政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中对童谣的收集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童谣情况。明代吕坤编著的《演小儿语》,可以说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一部个人搜集的儿歌集,其收录了包括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流传的儿歌46首,文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耳相传。至此,儿歌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到了清代,出现了《天籁集》(郑旭旦编,许之叙校),收48首童谣,每首都有编者按语。这些来自民间为当时儿童喜爱的歌谣,内容有的侧重于传达丰富的实用经验,有的寄寓着美好心愿,主题单纯,题材广泛,形式活泼;另外还有悟痴生的《广天籁集》等优秀儿歌集,进一步肯定了儿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天籁之音”。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孕育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歌谣运动,就是把“民俗歌谣”导引、转化为五四白话诗歌、白话小说、白话散文的中间物。在这一导引、转化过程中,蔡元培先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蔡元培早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就已经认识到了民俗歌谣在民间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把这一运动导向深入的是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1920年冬,歌谣征集处改为歌谣研究会。先后参加歌谣研究会这个团体或流派的领袖人物,除了刘半农、沈尹默外,还有文学家胡适、常惠、朱自清等。他们以《歌谣》周刊为主阵地,征集各地歌谣,并把征集来的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人们开始注重对儿童的教育培养,专门为孩子创作的新歌谣开始涌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随着人们对儿童文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儿歌的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多样,儿歌的艺术品位也大大提升。一方面,大批的作家、作曲家参与儿歌的创作中,他们有的还把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运用到儿童歌曲创作中,将儿童歌曲注入新的活力,涌现了大量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另一方面,由于国产儿童动画片和儿童电视剧的发展,一批优秀的动画片和电视剧主题歌也走进了孩子们心田,如动画片《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葫芦娃》《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西游记》等影视作品主题歌都随着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影响了许多幼儿,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前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儿歌的开发在网络新媒体的大背景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形式儿歌。如芝兰玉树旗下现象级lP贝瓦系列为国内儿童产业最知名IP之一。明星产品“贝瓦儿歌”己打造超过3万分钟的影音资源及1000种出版与多媒体材料,使芝兰玉树占据“原创儿歌第一品牌”的行业地位。2015年“贝瓦”系列动漫内容入选文化部“2015年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贝瓦儿歌集合了许多朗朗上口的经典曲目,它们语言活泼、歌词丰富,并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生活常识,是帮助孩子认识事物、了解世界的媒介之一。贝瓦还有一些新开发的儿歌,也深受幼儿的欢迎。如高维那词曲的《好宝宝》:“天蓝蓝,白云飘,背起小书包。花儿开,鸟儿叫,太阳公公笑。勤刷牙,勤洗澡,我是好宝宝。爱妈妈,爱爸爸,我要快快长高……”其他如贝乐虎儿歌、宝宝巴士儿歌、兔小贝儿歌等,都是以动画呈现的儿歌,更适合幼儿观赏和学习。一些音乐人也投入对儿歌的创作开发中,如音乐人彭野,原名彭乃洪,知名新儿歌词曲作家,用他的父爱、他的真情为孩子们创作了200多首新儿歌。他被誉为“中国新儿歌之父”,是中央电视台儿童歌曲大赛评委。他的代表作有《爱我你就抱抱我》(词曲)、《爸爸妈妈听我说》(词曲)、《孙悟空打妖怪》(作曲)等。彭野大胆地将流行音乐的制作手法运用到儿歌的制作中,歌词健康向上,旋律朗朗上口,伴奏动感十足,给儿歌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理念。还有一些歌曲如《听我说谢谢你》《我是一颗跳跳糖》《小跳蛙》《快乐的小青蛙》等,也深受幼儿的欢迎,儿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期,儿歌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6lHM5bDjY7DS5fn1omcNJNbn3v/aemGoKeOSd9dZZj3JLuD4NNy6TbpKaBKaA6Y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