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非洲留学生涯

我国于1981年9月份开始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名为留学,实为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进修两年。学子们大都年过40岁,英语口语不过关,所以在出国前,我们被集中起来,由外籍教师和本校英语老师给我们补习英语,主要学习口语。当时的我们全力以赴,但我们都感到,我们这帮子人学好英语口语太难了。我英语口语虽然有点底子,但遗憾的是中途一段时期学业荒废,更不用说英语口语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至我们英语集中培训时,我荒废了18年的英语口语已说不出口了。学校非常重视并积极选派年轻教师出国进修,南京大学校师资科李德地老师专门负责我们的英语补习和出国事宜。补习几个月英语后,学校要求我们自己先行联系发达国家专业对口的著名高等院校。我首先联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W.A.汉斯(W.A.Hance)教授和波士顿大学的H.J.德贝里(H.J.de Blij)教授,两位都是美国著名的非洲地理研究学者。汉斯教授很快回信,欢迎我去哥伦比亚大学,但他实话实说,他已退休,但还是表示希望能在哥伦比亚大学相见。德贝里教授回信说他已离开波士顿大学并受聘于佛罗里达州一所高校。他在信中推荐了一位教授,请我与他直接联系。在联系未定时,李德地老师请我到他办公室。他的第一句话是:“你的好消息来了,教育部派你去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留学两年。”这时已是1982年5月,需尽快准备办理赴坦桑尼亚的相关手续。根据对方要求,我需提供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复印件和我大学五年的各科考试成绩复印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每位公派出国的留学生行前必须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集中学习几天。当时的集训中心设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我奉命于6月下旬赴该校报到集训。报到时,我才知道与我一起去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留学的还有两位,一位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斯瓦希里语专业的冯玉培老师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斯瓦希里语播音员万玉珍同志,他们两位是进修斯瓦希里语,我是进修非洲地理。集训完毕后,国家向每位留学生发放了600元的出国服装费。

教育部事先给我们三人预订好了国际机票,我们三人于7月1日乘坐中国民航飞机启程出国,从北京起飞,直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我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派员到机场接我们三人入住使馆,三天后转机,换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国际机场,途经巴基斯坦卡拉奇国际机场时曾短暂停留,乘客下飞机在候机大厅停留半小时,再行登机,继续航行。

在我国驻亚的斯亚贝巴大使馆小住的几天内,使馆派车派员陪我们游览全城的主要景点和别具特色的城市建筑。大型城市石雕十分气派,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别具。非洲统一组织(现为非洲联盟)总部建筑气势恢宏。总统府建筑突显民族特色。埃塞俄比亚人待中国人十分友好。这些都给我这初来乍到的远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初印象。

随后,我们搭乘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飞行途中需在坦桑尼亚东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国际机场停留半个小时。当飞机盘旋在乞力马扎罗山峰上空时,透过飞机舷窗俯视,我第一次看到了赤道上屹立着冰雪覆盖山峰的奇特雪山景观。在机场停留半小时后,飞机继续飞往目的地达累斯萨拉姆机场。飞机平稳降落后,我们走出机舱。我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和文化处的两位秘书来机场迎接我们。我们在大使馆住了一个星期,一方面为入校做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等待大使馆与校方联系和落实我们入学的相关事宜。我们三人经文化处每人领取了一床单人草席、一顶蚊帐、一只枕头和一条枕巾。入学相关事宜落实后,大使馆派专车把我们送进学校,我们先直接入住学生宿舍。我与冯玉培老师入住第一宿舍10号房间,万玉珍就直接入住女生宿舍第三宿舍。学生餐厅就在第一宿舍近处,我们就在这处餐厅解决一日三餐。安排好住处后,文化处的同志陪我们拜会了学校地理系主任和斯瓦希里语系主任。此后,我们陆续办好了入学注册的相关手续。这样,我们就算开始了两年的留学生活。名为留学,实为进修。学校发给我们的学生证上面写着“Short-term Student”。

从南京大学到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我们远涉太平洋和印度洋,不远万里求学而至。我第一次远离祖国,能在两地不同的时空中融入我所渴望求知的文化圈内,实在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和幸事。

刚入住学生宿舍时,我与非洲学生同在一个餐厅吃饭,同住宿舍楼,开始时对周围的社会文化氛围非常不适应。我这个初来乍到的远方学子情绪上多少有点波动。我国派遣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去了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因学科发展需要不得不到研究对象国家来。我是研究非洲地理的,不到非洲国家来学习,还能到欧美国家去研究非洲吗?派我到非洲国家来,是国家学科发展的需要,我必须尽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尽快融入非洲社会,去认识非洲人,了解他们,研究他们。我与非洲学生经过两年的相处,从陌生到认识,到了解,到熟知,相处慢慢地融洽,相互有了感情,相处甚欢,也学会相互开玩笑了。经过两年的相处,我与非洲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成为促进我完成非洲地理进修和研究工作的强大动力。

1984年上半年,在我即将完成两年的进修与研究之时,发生了两件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事。第一件,是我建议以我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名义举办一次招待会,答谢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在我两年在该校进修与研究期间给我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该大学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慷慨解囊资助我赴坦桑尼亚全国各地开展野外考察,使我实现了在完成两篇研究论文英文手稿的基础上,进一步奔赴坦桑尼亚大陆和桑给巴尔岛进行实地野外考察,帮助我积累了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实拍了许多照片,这对我这样长期从事非洲地理研究工作的中国学者来说,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财富,为我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笔花钱买不来的财富,令我终生难忘。大使馆对我的建议十分重视,嘱我提供邀请名单。出席这次招待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客人一行,由人文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穆莱教授带队。宴席十分丰盛,都是大使馆面点师傅巧手制作的特色小吃,饮料主要有青岛啤酒和进口的威士忌、白兰地等。客人们喜欢喝青岛啤酒。据大使馆同志介绍,外国客人都喜欢出席中国大使馆举办的招待会,因为中国人待人诚恳而热情,菜肴丰盛。这可能与各国的饮食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宴会结束后,我们请客人们到会议室就座,简短欢迎和致谢后,开始放映国产影片《武当》。客人们十分赞赏这部影片。

另一件事是我即将结束留学生活回国之前,我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专为我举行了一次学成回国饯行晚宴,以示欢送。晚宴上,我向大使馆领导和全体馆员表达了深情厚谊,感谢他们给我的多方面支持和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留学任务。答谢后,我举杯走向各餐桌向每一位馆员敬酒,以此谢别。

在我1984年7月回国以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地理系的我的顾问教授P.S.马罗(P.S.Maro)在给我校校长的信件中,对我在该大学的两年进修研究工作给予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为我两年的留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详见英文信件)现附上马罗教授给我校校长的原始信件: +1jrF0OMl1OpSg2DOBEFv4TKLAz2/MA+MRDON3Svq7V43k2353bB1JZ9XuaS+2h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