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涨渡湖

涨渡湖,位于长江北岸,武汉市新洲区南部,与黄冈市团风县隔河相望。主要入湖河流有倒水、举水等,出流于东南隅经人工渠道排入长江,出口已建闸控制,为一受人工控制的水库型湖泊。

《湖北省湖泊志》载,涨渡湖原与长江自然相通,万里长江东出龙口,为“双流夹”所阻,分成南北两支,南支渐成主流,北支渐渐淤塞变成涨渡湖。元末明初,涨渡湖名“断天河”,明代中期逐步演变为湖。

对比康熙年间地图(图2-16)和民国六年地图(图2-13),康熙年间地图中阳逻和团风之间的未命名湖泊应是涨渡湖,其面积约64.9平方千米。民国六年地图显示,涨渡湖南部湖区名称为戚湖,湖泊总面积约141.2平方千米。《中国湖泊志》载,涨渡湖原有面积152.3平方千米,经围垦后面积35.2平方千米。《湖北省湖泊志》载,历史上涨渡湖区最大面积达280平方千米,为长江东支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中期演变为湖后一直和长江相通,直到1923年堵龙干堤建成,始独立称湖。20世纪 30 年代,涨渡湖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20世纪50年代,湖区开始大规模围垦,水面迅速萎缩到40平方千米,与长江的联系被人为切断。据2012年湖北省“一湖一勘”调查,其平均水面面积35.8平方千米。康熙至民国初期,涨渡湖面积大幅扩张,至50年代保持相对稳定,后续的围垦导致湖泊急剧萎缩。

图2-16 《康熙皇舆全览图》(湖广舆图)之五湖、涨渡湖诸湖

图2-17 涨渡湖不同时期对比 BJWZku21mHfhytq8Ri8Ckyn+446+FL5Apau04ZaULIzVeEvc5nnuytu3dyBtQp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