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一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概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除了教学活动本身,更多是通过教师与学前儿童的交流、互动得以提升,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正是促进学前儿童倾听与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是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双向互动,因此,宽松、自由的环境对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

一、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含义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前儿童围绕随机生成或事先设计好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前儿童通过与同伴或成人的交流,在动态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

二、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特点
(一)围绕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展开

谈话活动需调动学前儿童的兴趣,形成一个热烈的谈话氛围。选择一个有趣的中心话题,能充分调动学前儿童的兴趣,使学前儿童有话想说,乐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学前儿童感兴趣的话题通常包括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喜欢的人或动物、有趣的事物等。谈话的话题可以是“好吃的水果”“我的一家人”“我喜爱的动物”“我喜欢的动画片”“我长大了”“可爱的‘大白’”“生活中的节日”“有趣的广告”等。

(二)在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

谈话需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作为支持,因此为了让学前儿童有话可谈,教师选择的谈话主题要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和知识经验。这些话题通常与学前儿童近期关注、谈论的内容有关。如炎热的夏季可选择谈话话题“在沙滩上”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前儿童近期喜欢阅读和谈论的图画书、喜欢玩的游戏、喜欢聊的内容选择话题。

在组织学前儿童谈话之前,要有意识地丰富学前儿童的相关素材。例如,在开展谈话活动之前,提供相应的书籍供学前儿童阅读,或者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学前儿童参观或游览等。

典型案例

谈一谈到邮局寄钱

教师有时会跟学前儿童谈怎样到邮局寄信。在通信发达的当下,成人之间的通信都以电话、微信、视频为主,寄文件都以快递为主,学前儿童缺少到邮局寄信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无法很好地进行交谈。这样的教育形式不是谈话,因为学前儿童之间、教师与儿童之间不会产生交流,最终变成教师的一家之谈。

如果学前儿童附近的社区里正好有邮局,到邮局寄信可以成为谈话的话题,但是考虑到学前儿童寄信的经验不足,在谈话前期应多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邮局、了解邮局的外部特征和内部部门分工等,亲眼看一看邮局里有什么,观察邮局里的工作人员在做什么,人们到邮局做了什么,邮筒是什么样子的,信怎么投;还可以尝试“写”一封信,自己装信封、贴邮票,并进行投寄等。在亲身实践后,学前儿童积累了有关邮局的知识经验,谈话的素材自然就多了,学前儿童之间、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才能产生交流。

(三)注重谈话的多方信息交流

讲述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儿童的独白语言,而谈话活动更侧重于儿童的交往语言或对白语言,侧重于师生间、同伴间的信息交流与补充。因此,教师应鼓励学前儿童对同伴的谈话内容进行补充,发表不同的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见闻、感受和体验。谈话活动的交流模式通常有以下三种:学前儿童主动向教师发起交谈;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新的语言经验进行交流,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学前儿童之间自由交流,这种交流是学前儿童互相主导的。

典型案例

有趣的海底世界

儿童A找到教师,问:“老师,你去过海底世界吗?”

教师:“去过呀!你也去过吗?”

A:“对,我昨天去的。那你看到海马了吗?”

教师:“还真没有,我看到鳐鱼和很多其他的,没看到海马,它在哪儿呀?”

A:“我告诉你,我一开始也没有发现,因为它就这么一点点小,但我把眼睛睁大了看的,我就看到了!在一个小鱼缸里面。”

教师:“那你看得可真仔细!它是什么样子的?”

A:“它的头有点像马,身体是弯弯的,我觉得很可爱。”

教师:“怪不得它叫海马呢!那它游的时候和马跑起来一样快吗?”

A:“不是的,它没有腿,它有鳍!我觉得它就在那儿一动不动的,可能它在休息。”

教师:“听你这么说,我也觉得海马很可爱!我下次去海底世界一定好好找一找!”

在谈话中可以发现,儿童A在参观海底世界时对马特别感兴趣,对海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到幼儿园以后,就急于向教师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起了关于海马的谈话。教师跟随儿童的表达,与其展开了积极的交谈。

(四)营造自由宽松的谈话环境

《指南》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学前儿童对话题进行扩展,允许学前儿童对见解发表不同的看法。同时,因为谈话活动不同于讲述活动,语言更加自由、宽泛,不强求一定要用规范的用语。

(五)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

学前儿童是谈话活动的主人,教师在参与谈话的过程中,要仔细倾听学前儿童的谈话进程,在学前儿童的谈话已经脱离中心话题时,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学前儿童回归主题;也可以用隐性示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或感受,暗示学前儿童谈话的内容和方式。

三、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类型
(一)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活动

谈话不只局限于教师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谈话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少不了与他人交流,如果教师能够敏锐地捕捉话题,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不但可以快速提高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进对儿童的了解,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1.日常个别谈话

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在入园时、游戏时、盥洗时、进餐后、散步时、起床后、离园前等环节的零散时间中,教师都可以与个别儿童进行交谈。有时是学前儿童出于表达的欲望或想亲近教师而主动发起交谈,有时是教师因为某种情境所需向学前儿童发起交谈。日常个别谈话比较简短,随时随地可以发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满足学前儿童单独与教师交谈的需要。

在日常个别谈话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和实际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交谈。例如,班内某个幼儿不爱吃蔬菜,教师可以针对幼儿这一不良饮食习惯,制定一个详细计划,每天利用一点时间与这个幼儿进行谈话,从幼儿知道哪些蔬菜、蔬菜的颜色,慢慢增加谈话难度,在谈话中,不仅培养幼儿说话的兴趣,了解幼儿的想法,更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日常集体交谈

在集体交谈中,由于参与者较多,谈话会更自由、更生动,可以是学前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谈,也可以是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的交谈。日常集体谈话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为儿童创设一个自由谈话的环境,针对活动中的问题或临时发生的问题,教师随机组织谈话活动。这里的随机组织并不是随意组织。例如,集体教学活动“我眼中的春天”,活动中幼儿从植物谈到动物,兴趣盎然,活动结束后话题仍然不能结束。针对这些,教师就可以发起随机谈话。一方面尊重了幼儿,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典型案例

枫叶是什么颜色?

餐后,孩子们在园中自由散步。笑笑捡到一片枫叶,她拿着枫叶找到李老师:“老师,这片枫叶是红色的。为什么我前几天在动物园看到的枫叶是绿色的呢?”李老师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她对笑笑敏锐的观察力感到惊讶,随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谈话契机,便组织幼儿围坐在枫树下,请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欢欢说:“绿色枫叶可能是小时候,红色的枫叶大,绿色枫叶长大就变成红色了。”

壮壮说:“枫叶春夏秋冬是有变化的,不同季节颜色不一样。”

妍妍说:“它们可能是两颗不同的种子,一颗长出绿色的叶子,一颗长出红色的叶子。”可可说:“那个红色的枫叶是先长出来的,绿色的后长出来。”

洪子说:“可能红叶长出来又落掉了,然后长出绿叶子。”

孩子们对同一季节有两种颜色的枫叶都有自己的推断和想法,他们调动生活经验,猜测、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规律。其实在幼儿园就能看到不同颜色的枫叶,李老师便继续带领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眼见为实地观察和再思考。

李老师说:“那你们仔细看,这棵枫树上的叶子颜色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乐乐说:“颜色不一样,有的红,有的绿。”

瑶瑶说:“你看这个叶子,一片叶子上有的地方绿,有的地方黄。”

李老师说:“刚长出来的枫叶是什么颜色的?”

孩子们一起回答:“绿色。”因为他们在日常活动中经常观察。

李老师说:“那绿色的枫叶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

圆圆说:“因为枫叶小的时候都是绿色,长大了就会变红。”

大志说:“因为枫叶晒的太阳多了,就变成了红色。”

佳佳说:“妈妈告诉我,枫叶变红是因为里面有花青素。”

(二)集体教学中的谈话活动

集体教学中的谈话活动就是教师根据预先确定的话题,制订计划和活动方案,有目的地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谈话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在活动中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要与儿童积极互动,或提供机会让儿童与同伴积极互动,使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学到有用的经验。

集体教学中的谈话活动根据谈话主题,可分为:

1.共同生活经验生成的谈话主题

为了有效地组织集体教学中的谈话活动,选择全班幼儿都感兴趣和具有共同生活经验的谈话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共同生活经验生成的谈话主题可以让本班幼儿找到相同的兴趣点,这样教师组织起谈话活动就可以让幼儿集体参与,有话可说,并且能够大胆说。但这些经验比较零散、片面,多停留在表面认识,通过谈话可以进一步加深儿童对所谈事物的认识和体验,使儿童获得的知识系统化,使儿童学会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这类主题有:

(1)周围环境变化引起的谈话(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等)。

(2)游览参观后的谈话(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超市等)。

(3)认识节日(春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

2.个人生活经验生成的谈话主题

个人生活经验谈话是指教师针对本班儿童各自的生活经验,组织全班儿童集体参与的谈话活动。个人生活经验谈话的主题是儿童个人所经历和热爱的,通过谈话可以使儿童相互了解和沟通,认识他人,学会正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这类主题有:

(1)我最喜欢的……(人、物、一个地方等)。

(2)我身边的人(爸爸、妈妈、老师等)。

(3)我经历的事(洗碗、旅行、照顾妹妹等)。

练一练

头脑风暴:请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成为儿童谈话活动的话题,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拓展阅读

谈话活动与科学活动中的“总结性谈话”的区别

在科学活动中,有一种叫“总结性谈话”的活动内容。谈话活动与科学活动中的“总结性谈话”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活动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谈话活动侧重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不追求话题内容的认识范畴。教师在设计实施谈话活动时,较多地注意幼儿围绕某一话题“说些什么”和“怎样说”。而“总结性谈话”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有关的科学教育内容,通过谈话来巩固加深幼儿对有关科学内容的认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各种类型教育活动之间本身就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科学教育“总结性谈话”渗透语言教育内容,而语言教育谈话活动也有可能综合科学教育的内容。从语言教育活动研究的角度出发,不必特别去划清谈话活动和其他活动的界限,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根据语言教育的目标,切实提高幼儿的谈话水平。 ELzYbg4CxsPO8L3utobs+DGaR02fiis2nAwq7VSH8Aw+3Z81XJZVwIda6C0nfy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