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项目二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学前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儿童语言发展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可能就会丧失语言发展的良机。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发展。作为幼儿园未来的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因材施教,为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打基础,从而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呈现出其特有的规律。学前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可以概括为语音的掌握、词汇的掌握、句子的掌握、口语理解及口语表达的掌握等。

(一)学前儿童掌握语音的特征

学会正确的发音是建立在对语音理解的基础之上,学前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听音的能力、语音的辨别能力、控制和调节发音的能力。

3岁左右的儿童听觉系统没有发育成熟,气管、舌头等器官还未发育完善,因此,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舌头的现象。例如,把“姥姥”说成“脑脑”,“吃饭”说成“西饭”等。并且,其听音、辨音、发音的能力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相似音如“z”“zh”等,一些儿童还难以分辨清楚。

4岁以后儿童的语音器官基本发育完善,如果接受到良好的语音环境刺激,就能掌握本民族的大部分语音了。但是对于一些难发音、难辨别音、相似音等,儿童还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

大部分5岁以后的儿童已经能做到发音正确,根据不同的情境调节自己的语音语调,能清楚地分出四声,并且可以纠正、评价其他人的发音。因此,此阶段让儿童练习发音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儿童清楚地吐字的能力。

拓展阅读

有趣的哭声

沃尔夫等人研究指出新生儿大约出生一个星期以后,他们的哭叫声已分化为三种:

第一种是表示“愤怒”的哭叫声,表现为比一般的哭叫声更响亮。

第二种是表示“疼痛”的哭叫声,表现为哭叫时停顿较短。

第三种是哭声短而低沉,时高时低,很有节奏感。这种哭叫声一般发生在需要帮助的情况下,如婴幼儿渴了、饿了的时候可能会发出有节奏的哭叫声。

(二)学前儿童掌握词汇的特征

词汇的掌握量是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幼儿期也是幼儿掌握词汇最迅速的时期,有研究表明幼儿期词汇增长呈直线上升趋势。3~4岁儿童的词汇量为1 000~1 100个;4~5岁儿童的词汇量为1 600~3 000个;5~6岁儿童的词汇量能增加到3 000~4 000个。

学前儿童对词汇的掌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兴趣需求、词汇难度等因素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先掌握具有具体形象的词,再掌握抽象概括的词;先掌握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再掌握不经常使用的词;先掌握动词、名称,再掌握形容词、副词。

(三)学前儿童掌握句子的特征

学前儿童对句子的掌握是在交流、模仿中实现的。他们将掌握的词汇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表达,用于实际生活的交流需求。学前儿童对语句的掌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完整句的出现、复合句的发展、语句的复杂程度提高、具有明显语法意识。

3岁左右的儿童可以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这一时期表达出来的句子常常是不完整的,经常会用一个词代替一个句子。例如,如果儿童想要家长抱一抱会说“抱抱”。这一时期还表现出用没有主语的短语进行表达,或用词颠倒等情况,例如,如果儿童想喝水经常会指着水杯说“要,水”。

4~5岁的儿童可用句子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使用的句子出现由简单句向复合句过渡的趋势,但会出现省略关联词的现象。随着儿童词汇量的增加,句子表达的丰富性会逐渐提高,但是会出现用词不当、逻辑混乱等现象。

5~6岁儿童的语句表达更有逻辑性,并且出现复杂结构和联合结构的句子。同时也可以将一些表情、动作等融合到语句的表达当中,能够生动、有感情地描述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物。

二、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会环境等。

(一)内部因素

1.生理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生理因素包括发音器官和听觉系统的发育成熟情况。

(1)发音器官

发音器官根据在发音当中的作用,可分为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吐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呼吸器官包括肺、膈肌和胸廓。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吐字器官包括唇、齿、舌等。共鸣器官由口腔、咽腔、鼻腔和胸腔构成。学前儿童很多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我们会发现儿童的声调较成人高,因为他们的声带比成人短。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说话总是吐字不清,有些时候是由于儿童发音器官发育晚、发育慢造成的,因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拓展阅读

如何保护幼儿的发音器官

幼儿的发声器官是口腔、喉头、声带。儿童发声器官虽然具备基本结构,但是咽部狭小,而且垂直,声带短且薄,因此在发声过程中要保护嗓子。

1.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大声哭喊。如不注意,久而久之,会影响声带的发育。

2.当咽喉部疲乏或有炎症时,应禁止唱歌,直到完全恢复为止。

3.不要迎风唱歌和歌后喝冷饮,这样也会损伤声带。

4.孩子唱歌和朗诵的音量都不应该过强,时间也不应该过长。

5.注意饮食营养卫生,对发声器官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等,应少食用。

(2)听觉系统

听觉是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从外界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听觉神经中枢,声音从外界传到大脑的过程中,需要听觉系统各个部分都参与其中。研究发现,在胎儿期的第五个月就已经有了听觉能力,第六个月时听觉感受器官基本发育成熟,出生以后就能适应外界的大部分声音。婴幼儿出生后的0~6个月对声音有了辨别能力,例如,听到较大的声音会害怕,听到声音会寻找声源等。学前儿童的外耳道比较狭窄,鼓膜较厚。5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一直到10岁才能完成,但这并不影响儿童的听觉能力。学前儿童听觉器官的发育,是其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

2.认知因素

认知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感知观察力等。这些能力的发展情况可直接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成熟是其语言表达的基础,儿童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认识经验,才能进行适当合理的表达;如果缺乏认知能力,当他们听到成人说话时,可能由于经验不足而不理解,或者由于词语积累不多,从而出现表达障碍。良好的认知能力可以丰富幼儿词汇量、准确掌握词语表达的意思,这些能力会让学前儿童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与表达。

(二)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生活、学习的环境,家庭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父母良好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经济收入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研究发现在父母文化高的家庭中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较好。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更加重视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这些家长的文化素养更高,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更加科学。

另外,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恰当的教育手段会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相反,不正确的手段会阻碍儿童语言的发展。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上非常用心,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识字、背古诗等,这些手段不符合其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家长应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用生动的语言给儿童讲故事,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2.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场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词汇,而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幼儿园里,应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会刺激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例如,幼儿园语言图书区应布置得宽敞明亮,提供丰富有趣的图书等。另外,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也会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师通过组织有趣的语言活动,激发儿童对故事、图书、诗歌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给儿童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组织儿童进行表演、讨论等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大胆地表达。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儿童,语言掌握情况有较大差别。例如大多数的四川、湖南人,比较能吃辣,因此这两个地区的儿童对“辣”字的掌握,要比其他地区的儿童早。另外,各个地区的语言发音习惯不同,也会影响儿童语言的掌握情况,例如湖北地区不分“l”“n”音的儿童要比其他地区多。此外,许多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的儿童语言发展落后于城市儿童。刘兆吉的相关研究发现,同龄的农村幼儿,特别是3~4岁的农村幼儿,语言发展落后于城市幼儿。 xfKuFeEKJoZU9/+1mJxxd4fyAsYEttaZ+DWgxRdjs9KoZE904XawytEjom/+ST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