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

基布兹作为一种运动,它的出现与现代巴勒斯坦地区出现的一个接一个移民浪潮——亦称作阿利亚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这一连绵不断移民浪潮的产物之一。

第二次阿利亚浪潮发生在 1904 年到 1914 年间。在此期间,有大约 4 万犹太人来到以色列地区,他们大多来自东欧。这次移民潮对巴勒斯坦地区正在蓬勃发展的犹太社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归的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北部加利利湖以南建立了第一个基布兹,取名为“德加尼亚”。后来成为以色列著名将领的摩西·达扬就诞生在该基布兹。基布兹的诞生意味着现代以色列地区标志性创新农业制度的建立。

基布兹运动最初是围绕土地开展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的最大愿望,或者说唯一的愿望是:如何能够在人烟稀少、土地荒凉的巴勒斯坦地区,在被逐出近两千年的犹太故土上重新建设一个“犹太民族之家”。大量历史文献表明,现代以色列农业,特别是基布兹运动主要是依靠犹太国民基金从奥斯曼帝国不同卖家购买的土地蓬勃发展起来的。犹太国民基金正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正式开展后组建的一家为犹太民族重新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犹太国”服务的金融机构。

犹太国民基金发出的号召犹太人捐款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区购买土地的劝捐海报(希伯来语),以筹集更多的资金让回归以色列故土的犹太人有土地可以定居和劳作,并重新建立犹太人的家园,这是设立犹太国民基金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初期的主要目标。

随第一波阿利亚运动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移民在地里耕耘。土地、资金等均出自犹太财阀埃德蒙·罗斯柴尔德家族。

从 19 世纪 80 年代起,由于反犹思潮在欧洲,特别是在东欧和俄国重新抬头,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日益加剧,成千上万在那里生活了近千年的犹太人不得不选择离开,被迫逃离欧洲。尽管绝大部分人的逃亡目的地是北美(移民那里的人数到 1920 年就已经超过 200 万),不过,一些深受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影响的犹太人还是选择巴勒斯坦地区作为迁徙的目的地,并试图在那里扎根定居,为实现建设一个犹太人家园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自然条件极为险恶,不少地方是“除了风、岩石和一片太阳烤焦了的土地之外,一无所有的荒漠”。

在这一情况下,外来的移民想单门独户在那里落户定居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基本就不会种地,这与长期存在的反犹主义有直接关联。譬如,不允许犹太人拥有不动产和土地的歧视政策使西欧的犹太人自 11 世纪以来就基本上逐步与农业生产脱钩,成为城市人。而生活在东欧地区特别是俄国乡村的犹太人,虽然仍然生活在乡村,但从事的基本上是一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当,而不是直接的农业生产。因此,如果把此时的欧洲犹太人描绘成一群脱离农业生产的城市化族群,应该是成立的。这些既缺乏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又面临安全问题(周围敌视的阿拉伯人不断袭击“外来”犹太移民)的犹太人,大都倾向选择一种有组织的集体生活,以便相互间可以有照应和帮助。

早年的犹太定居点环境景象,土地荒凉,基本见不到树木和植被,四处是沙砾,帐篷是拓荒者最初的住房。

事实上,早期(19 世纪末)的犹太移民几乎人人都经历过“集体化”阶段。这兴许可以被看作基布兹的雏形。遗憾的是,这种“集体生活”的模式并不为当时热心组织犹太移民定居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捐助人罗斯柴尔德家族所认可。他们由于得益于资本主义制度,对以“集体”观念占支配地位的共产主义思想有天然的排斥。由于他们的反对,随第一次移民浪潮(1882—1903)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逐渐放弃了早期的集体生活,转而成为自耕农。

不过,有组织的集体生活方式并没有失去其吸引力。在老罗斯柴尔德死后,特别是当第二次移民浪潮(1904—1914)席卷巴勒斯坦地区时,形式多样、程度不一的集体化定居点又开始增加。

尽管这种自 19 世纪 80 年代起就形成的集体化传统对基布兹的创立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基布兹作为一种创新农业形态的最终出现主要还是应当归功于在第二次移民浪潮中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定居的犹太新移民的理想和奋斗。

这些选择前往巴勒斯坦地区的新移民与当地的老居民不一样。他们不仅年轻,富有理想,受过现代化教育,而且还受到当时欧洲各种新思想的熏陶。他们移民巴勒斯坦地区不仅是为了解决犹太人遭歧视受迫害的问题,而且是为了在一个崭新的社会基础上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一个丰衣足食、人人平等并享有民族权利的犹太人家园。这可以被视为基布兹出现的社会背景。

当然,基布兹运动出现的真正原因在于一批犹太拓荒者的思想取向。在那些影响并决定这些拓荒者思想取向的众多因素中,有三种思想特别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它们的存在在总体上决定了基布兹运动的性质、基本准则、组织形态、生活方式和经营形式。

(一)共产主义思想

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大同思想,中世纪后期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即本书所指的共产主义)思想,都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憧憬。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把目标设定为:追求人类的自由、公正、平等,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社会主义的概念在 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出现,最初,学者们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来概括以往思想家所憧憬向往的社会制度。这一思想在 19 世纪的欧洲大陆曾得到广泛传播。

其实,犹太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表达这种憧憬的民族,他们从信仰的角度提出了末世论思想。《圣经》宣称:在上帝的安排下,一个完美的世界终将在世界末日到来之际实现,公正和正义必将获得胜利,整个人类都将获得和平,各民族之间不再有纷争,世间万物都将和睦。犹太传统认为,生活的目标是在尘世间建立起一个公正、和平与繁荣的人类社会。犹太先知曾经不吝其详地描绘了最后得救的日子——理想社会的图景:“日子将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大山要滴下甜酒,小山都必流奶。”(《阿摩司书》第七章第十三节)那时举世和平,共享盛世,各民族放下武器,战争不再发生,也不再有压迫和迫害。正因如此,共产主义思想对在欧洲社会,特别是对生活在东欧被歧视、受压迫和迫害的犹太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期间,有相当数量的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都是犹太人,这一现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那些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一般受教育水平都很高,他们不可避免地更多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曾专门从事过研究和传播这些思想的工作。譬如,大批来自俄国的新移民就曾加入俄国的革命团体,致力于推翻沙皇政权的斗争。随着他们的到来,共产主义思想也被带入这一地区。例如,马尼亚·维尔布谢维茨·肖哈特和约瑟夫·特朗佩尔多就是两位深受俄国共产主义运动影响的犹太移民。他们不仅积极支持集体化,还根据共产主义的原则提出了实现集体化的具体意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只要我们略微仔细考察一下基布兹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难看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

共产主义思想在基布兹的运用主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财产公有共享和取消一切雇工剥削。

财产公有共享思想导致了“按需分配”原则的实行。无论是在早期基布兹艰苦的条件下,还是后来基布兹经济大发展后,按需分配原则一直贯穿在基布兹生活中。在基布兹,成员的一切物质需要均由基布兹集体提供:服装统一发放,并由洗衣房统一清洗;成员在公共食堂一起用餐;住宿也是由基布兹统一安排;孩子则是在儿童之家集体生活成长,有专门人员负责统一照看。

“劳动光荣”和取消一切雇工剥削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导致基布兹成员必须人人劳作,所有的工作必须大家分担、分工去做。劳动上升为基布兹成员的“第一需要”,积极、主动、全心全意从事分配的任何工作、劳务。工作不再有贵贱之分,人人都是生产者。

(二)犹太复国主义思想

第一批移民与第二批移民(即创建基布兹的这批移民)相比较,后者不仅更多地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而且基本上全都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拥护者和参与者。毫无疑问,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是影响基布兹的又一重要思想,从头至尾人们都可以感受到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存在和具有的影响力,这是基布兹创建、发展、壮大的思想源泉之一。

众所周知,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欧洲旧大陆对犹太人愈演愈烈的歧视和迫害,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新的美好生活,他们完全可以像其他族人那样选择巴勒斯坦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如当时绝大多数犹太人选择的北美等地区。然而,由于受到从摩西·赫斯到利奥·平斯克,再到西奥多·赫茨尔这些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奠基人的思想影响,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还是选择了巴勒斯坦,后来成为基布兹成员的犹太人更是如此。实际上,他们是为在巴勒斯坦实现犹太民族作为一个主权民族的伟大事业而来的。这正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要实现的目标。

西奥多·赫茨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

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除了在基布兹创建时期给人们以精神鼓舞,还在日后扩大基布兹规模的行动上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1897 年 8 月29 日,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已由一个分散的、自发的、地区性群众运动,发展成为一个有纲领、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世界性政治运动。大会通过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纲领》明确宣布: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这一目标事实上成为基布兹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会场。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全面展开,其思想更是直接影响成千上万前往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移民。

1899 年,犹太殖民托拉斯成立。该机构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巴勒斯坦的开发事业。1901 年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又决定成立犹太国民基金会,筹措资金用于购置土地和发展犹太人定居点。开发重建古老的故土成为犹太移民的中心任务。犹太民族朝着家园建设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截至 1914 年,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直接投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犹太人已超过 13 万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了 43 个犹太定居点。这一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现代犹太民族的根已经重新深深扎在了犹太人的故土上。在犹太人的故土巴勒斯坦地区建设一个犹太人之家,成为加入基布兹运动的犹太移民基本的目标。

出巨资支持犹太人返回故土、建设一个新的犹太人家园的罗斯柴尔德曾经这样对犹太开拓者说:“既不是你们的贫困,也不是你们的需要才激起我前来救助的古道热肠。在这个地区,还有许多人比你们更贫穷、更需要救助。我也不是出于怜悯。你们要在我们先辈被抢夺走的这块土地上定居,要让离散的子女重返祖国,这种神圣的献身精神促使我来援助你们,帮助你们实现这桩事业,这桩对我们大家来说极为神圣的事业。”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斯坦号的召宣全传世画界,犹可太以人看帮出助农建业设劳动巴是勒 主色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中心已经从德国转移到英国。以英国犹太化学家、政治家哈伊姆·魏兹曼为首的领导层抓住时机,游说当时对中东和巴勒斯坦怀有野心的英国当局,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促使英国政府于 1917年 11月 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民的民族之家”。

《贝尔福宣言》的发表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取得的一项重大外交胜利,也是犹太人返乡复国运动目标实现的真正转折点。

新一代领导人魏兹曼

在《贝尔福宣言》的鼓舞下,第三次阿利亚浪潮随即掀起。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回归以色列故土,他们特别是年轻人都希望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民的民族之家出一份力。

可以看出,犹太民族在重建自己民族家园的过程中,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动员生活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回归故土,是当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应该看到运动动员犹太人回归故土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通过数次阿利亚浪潮,加上基布兹、莫沙夫农业定居点对新到移民的成功吸收和消化,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数量开始大幅增长。人数的大幅增长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能够不断增强的根本保障,是犹太人家园得以建成的根本保障,更是以色列社会走向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难怪,今天的以色列仍然千方百计动员散居在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故土。

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与其亲手签发的《贝尔福宣言》信件

随第三次阿利亚浪潮来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三)回归自然思想

这里指的主要是犹太理论家阿侬·大卫·戈登(A.D.Gordon)的思想。

戈登也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亲自协助创建了第一个基布兹。他本人深受尼采、伯格森和托尔斯泰的影响,主张把回归自然的思想付诸实践。戈登认为,唯有通过在以色列土地上身体力行地劳动,才能治愈和净化犹太人回归祖国的心灵。他把这种劳动称为“希伯来劳动”,认为“希伯来劳动”既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目的之所在,因而就是生活的最高价值之所在。

戈登不是单纯的理论家,而是身体力行者,他在生命最后 18 年里都在巴勒斯坦从事农业劳动。他以极大的献身精神,几乎是以宗教式的虔诚在田地里和柑橘园里干活。他的榜样激励了许多身处艰难困苦中的年轻移民。因此在以色列,人们可以看到图像资料上的戈登是一个留着长胡子,身着农民服装,在“基布兹”的农田里弯着腰,双手拿着锄头干活的形象。他认为体力劳动具有绝对的道德价值,不仅有益于人的心理和精神生活,还有助于打破知识与经验之间的隔阂,是医治犹太人、社会和民族的良方。

长期以来,特别是 18 世纪启蒙运动之后的欧洲社会,在赋予犹太人以公民权的同时,不时指责犹太人是社会上的一个寄生民族。当然,这一指责与欧洲犹太人的职业倾向有关。众所周知,由于欧洲长期存在的反犹主义,许多领域不允许犹太人介入。譬如,由于不允许犹太人拥有土地和武器,犹太人事实上被剥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和习武当兵的权利。犹太人由于被排除在中世纪以来出现的行会之外,很难开设工厂。由于犹太人在欧洲基督教社会通常会受到“最后一个被雇佣和第一个被解雇”的待遇,成为工厂工人的犹太人数量大大减少。这样,“工农兵”这社会最主要的三个领域均将犹太人排挤出去。犹太人为了生计,只能从事直接生产以外的工作,如经商、借贷、医疗、会计等服务性行业,成为社会的中介阶层。这样,犹太人从事的工作便不再是“体力劳动”,而更多的是“脑力劳动”了。而在常人看来,他们就是社会的“寄生”阶层,是不劳而获者。从事脑力劳动的犹太人因此常常被指责为“非正常人”,被漫画丑化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正因如此,犹太思想家戈登倡导犹太人回归自然,与土地打交道,成为劳动生产者,从而把自身锻造成为“正常人”。他的这一倡导在犹太人中,特别是在犹太年轻人中,获得了很大的反响,成为那一时代犹太移民拓荒者行动的力量源泉。

随阿利亚运动回归故土的犹太青年拓荒者,一边放牧一边学习希伯来语。

意第绪宣传海报,号召犹太人回归以色列故土,成为那里的建设者。

健康、自信的犹太拓荒者被塑造成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戈登还认为人类参与创造活动(如耕种土地)可以避免人们脱离自然、脱离宇宙。戈登这一回归自然思想的传播和流行赋予了基布兹运动一种崇拜体力劳动的意识形态。在戈登思想的影响下,那些移民巴勒斯坦、建立基布兹的犹太人尽管没有任何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却仍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劳动,并最终用自己的双手获得了他们所献身事业的成功。 h8we47lnQe2Umz7PwrTv5SxWPurmxRA444w8vDnwiKqHvm/44Snh7O+wcvtMZu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