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赛事的偾张

201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的规模;各地方版的指导意见相继发布以后,将累计达到7万亿元的水平。在政策刺激、百姓需求以及市场反应的多维助力下,整个体育产业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国2012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为9 500亿元,实现增加值3 136亿元,GDP占比仅为0.60%;2013年相应数据分别为11 000亿元、3 563亿元和0.63%;2014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3 575亿元,实现增加值 4 041 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 0.64%。 [1] 201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5 49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0.8%。201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今年我国体育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预计到2018年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1%,体育消费将近1万亿元,体育产业机构的数量增长将超过20%,吸纳就业人员将超过440万人。体育产业对促消费、惠民生、稳增长的作用不断体现。同时指出体育产业发展的结构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健身休闲产业和竞赛表演业增速均超过20%。 [2]

在体育产业整体迸发的同时,体育赛事也在快速发展,无论是全国性或国际性规模较大的体育赛事,还是商业性或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在数量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仅马拉松赛事便从2011年全年的22场,一跃发展至2017年的1 102场(田协注册),各类武术搏击赛事、自行车赛事、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各项目比赛也是大量举办。第三方赛事票务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售项目成交张数方面,相比于 2016 年,2017 年的体育赛事出现了480%的增长,成为经济下行压力下一道耀眼的风景。无论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赛事当中,还是以观众的身份观赏赛事,人们对赛事的热情都已经被点燃,也带动了赛事关联业态的发展。而体育赛事媒体版权(传统的电视转播权)作为体育赛事的重要传播手段和盈利来源,既关系到赛事本身的影响力传播,也关系到自身变现,同时对媒体又是很好的新闻来源,尤其是影响力较为突出的国内外顶级赛事资源。赛事的发展自然带动了市场对体育赛事媒体版权的关注。

1.1.2 体育政策红利带来了资本的活跃

2014年国发〔2014〕46号文件的发布可以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节点,而2015年则可以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元年。在2014年顶层政策的设计下,2015年,全国各地方相继出台了配套的政策文件,随后相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从中央到地方对体育产业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在政策上给予了顶层设计,提供了诸多的支持。在金融危机阴影犹在,诸多传统行业遇到发展瓶颈的背景下,诸多市场主体敏锐地嗅到了体育产业领域的机会,以及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所具有的潜力。诸多传统资本力量意识到体育赛事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并洞察到体育赛事媒体版权在整个体育赛事产业乃至体育产业中的资源价值,纷纷布局体育产业。比如,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体育、腾讯成立了腾讯体育、苏宁成立了苏宁体育、万达成立了万达体育、中国移动与咪咕达成合作涉足世界杯版权,等等。这些资本大佬布局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购买囤积体育赛事版权。

腾讯体育2015年年初NBA网络独家版权的获得拉开了体育赛事版权竞逐的新时代。自此之后,CCTV-体育频道、五星体育、乐视体育、PPTV体育、新浪体育、阿里体育、万达体育、腾讯体育、体奥动力等相关主体展开了体育赛事版权争夺大战。而在大力布局的体育赛事版权中,大部分是通过引进而得到的境外或国际性赛事资源(见表1-1)。截至2016年4月,乐视体育一举拿下了超过310项体育赛事的转播权,其中72%是独家权益。较为典型的引进项目有亚冠、12强赛、英超、英格兰足总杯、英冠、英甲、英乙、欧冠、意甲、意大利杯、西甲、西班牙国王杯、德甲、德国杯、法甲、德国国家队、日本J联赛、韩国K联赛、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以及NCAA Pac-12联盟旗下篮球、橄榄球、足球、ATP、WTA、NFL、PGA锦标赛,美国名人赛事和国际汽联世界拉力锦标赛(WRC)等。腾讯体育引进了NBA、英超、FIBA、西甲、NFL、英雄联盟等赛事资源;PPTV体育重点引进了西甲、亚冠、英超、UFC、WWE中国房车锦标赛等赛事的版权;新浪体育则引进了意甲、欧冠、德甲、亚冠等赛事的版权。

表1-1 主要主体购买赛事版权情况(不完全统计)

成立于2015年的万达体育通过收购直接控股赛事公司,首先入股马德里竞技俱乐部,又以10.5亿欧元的价格并购了瑞士盈方体育传媒,同年8月以6.5亿美元收购了世界铁人公司(WTC)。阿里体育成立于2015年9月,2016年开始培育原创性电竞运动会(WESG)。2017年,苏宁体育集齐欧洲五大联赛赛事版权,并将中超、亚冠、欧冠等赛事版权尽收囊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引进国际赛事版权的投资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不包含未公开的数字)。2018年7月,苏宁体育在以2.5亿欧元获得德甲5年版权后,其在体育赛事媒体版权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百亿。从中国企业的行动路径中,我们能够观察到体育赛事版权的引进呈现出全面出击的态势。引进主体从早期的以传统媒体(以央视为主)为主,衍生到包括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赛事公关公司等多元主体在内的竞争态势。而随着市场的开拓,体育赛事版权正在由“媒体版权为主”向“媒体版权+赛事所有权+赛事运营权+赞助权”等多版权资源拓展,表明引进竞争主体和引进竞争对象不断拓展的发展态势。

1.1.3 体育赛事媒体版权引进价格的盲目高企

近些年在顶层设计的东风下,资本市场对体育赛事媒体版权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争相布局优质的赛事媒体版权资源,市场出现了较为激烈的版权竞争态势,尤其是吸引了资本力量对这一领域的布局,典型的就是腾讯、苏宁、乐视等企业开始入局赛事媒体版权争夺。而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体育赛事媒体版权的引进价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比如,我们熟悉的篮球顶级优质赛事版权NBA,其近些年的网络版权价格呈现出几何式上涨的态势,从2010年前后的700万美元/年跃升至新一轮的1亿美元/年;足球联赛代表的英超大陆地区的版权价格也是突飞猛进,在2010年前后,英超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网络媒体版权仅有3年5 000万美元左右,而近期苏宁以7.21亿美元(7亿美元直播版权+2 100万美元点播权,约合49.67亿元人民币)的费用获得英超3年的媒体版权,再次冲击着行业的感官,10年十余倍的增速,着实让人感慨,这一价格也远远超过了同期的美国英超版权价格(6年10亿美元,每年1.67亿美元),让人感叹资本的“疯狂”。而就体育传媒市场来说,无论是版权资源的开发能力还是消费市场的成熟度,我国相较于美国市场来说都还处在相对稚嫩的状态,尤其是体育赛事媒体版权的运作方式及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版权价格却远超对方。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苏宁版权引进的高价格致以冷观。不仅苏宁,在中国市场的推动下,国际赛事版权的引进价格普遍呈现出几何式跃升。在市场的培育阶段,如何收回成本并且持续发展,这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乐视体育在“疯狂”的两年之后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问题,原本构建的以赛事媒体版权为核心的生态圈已宣告失败,引发了市场理性投资赛事媒体版权的反思。

1.1.4 体育赛事媒体版权运营变现乏力

体育赛事版权大肆引进的目的是借助上游的版权资源占有并形成特有的垄断市场,进而变现,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但目前在我们的体育赛事媒体版权市场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重心失衡状态。诸多买方将主要或重要的精力置于各类顶级赛事媒体版权的竞得上,而在赛事媒体版权的开发运营上,要么是对自我版权运营的能力评估不足,要么是对赛事媒体版权开发市场的估计过于乐观,要么是对赛事媒体版权运营的困难考虑不足,在获得赛事媒体版权后未能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资本变现。因为版权的过度投入、变现能力不足所造成的企业倒闭现象并不鲜见。近两年,阔步前进的乐视体育因为在媒体版权策略上采取“贪大求全”的策略,在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将过多的资金投到版权的获得上,透支了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导致最终被动的境地,其所购得的版权被竞争对手纷纷蚕食。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不少新媒体的出价策略就是以攫取资源、不计成本为出发点,最终能否收到回报,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周期才能一见分晓的。” [3] 从当前的市场运作情况来看,体育赛事媒体版权的运营变现模式还存在诸多变数,各家版权争夺主体都在不停地摸索中,但变现乏力是当下不争的事实,值得我们去探讨。 2sXIGnn38IYTD9jtfz+K7q1HLcx+kRK0YrdLeOvhVppGOqIsDMe7HXYYbMf6lN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