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返回陈留,拜请巨富者卫弘助他招兵买马,以天子之名召集天下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诸侯群起响应,十八路大军会师,歃血为盟,推举袁绍为盟主,立志除掉董卓、匡扶汉室。袁绍命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攻打洛阳。袁绍之弟袁术有总督粮草之权,袁术心知孙坚是头猛虎,若让他攻入洛阳、杀了董卓,无异于除了一狼却多了一虎,因此故意不发粮草,致使孙坚大败。董卓命华雄出战,华雄连斩诸侯联军几员大将,又袭了孙坚的寨子,来阵前搦战。联军士气大挫,此时,忽听角落里一人喊道:“小将愿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那人面如重枣,声如洪钟,正是关羽。袁术讥笑关羽不过区区一个马弓手。曹操见关羽仪表不凡,为其说和,又命人斟了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却道:“酒且放下,我去去就来。”说罢提刀上马,出帐迎敌。诸侯只听外面鼓声大振,天崩地裂一般,不消片刻,关羽回马,手提华雄首级扔在地上,酒仍是温的。曹操大喜,对刘备三人着意抚慰。
董卓得知华雄大败,亲领十五万大军前往虎牢关迎敌。吕布英勇无敌,连伤诸侯大将。张飞按捺不住,手操丈八蛇矛出战,与吕布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前助战,又斗了三十回合,战不败吕布。刘备也来助战,吕布终于抵挡不住,拍马回关去了。
董卓难以抵挡诸侯联军,便听从谋士李儒之策,将都城从洛阳迁往长安。挟持天子、百官,强逼洛阳百姓一同迁徙,扑死于路者不计其数。又纵兵烧杀抢掠,将整个洛阳城化为一片焦土。
《三国演义》原著中写的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南阳郡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读zhòu)、兖(读yǎn)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国相鲍信、北海国太守孔融(《三国志》记载为国相)、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郡太守马腾、北平郡太守公孙瓒、上党郡太守张杨、长沙郡太守孙坚、渤海郡太守袁绍,加上曹操本部兵马,统共十八路。
诸侯,其实是皇帝正式加封的,通常可以世袭、割据一方,是大王朝里的小政权,可见这些人其实不是诸侯,而是地方长官,“十八路诸侯”只是一个听起来更有气势的代称。太守,也就是郡守,是一个郡的最高长官;刺史,是朝廷指派到地方的“钦差大臣”;而国相,则是因为汉朝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到了东汉末年,仍有极少数的几个封国,孔融、鲍信就是这些小封国的国相。
在东汉末年,多个地方的太守、刺史都不再服从朝廷的调度,权力之大,与诸侯无异。因此,他们群起反抗董卓暴政的时候被称为“诸侯”也就是恰如其分的了。
这“十八路诸侯”在董卓乘虚而入,祸乱朝政时,群起反抗,这就是历史上《三国演义》诸侯纷争故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