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高览奉袁绍之命攻打曹营,果然大败。郭图唯恐他们回来证实自己献策有误,便向袁绍诬告张、高二人有降曹之意,不肯奋战,致使损兵折将。袁绍大怒,问罪于二人。张、高听闻后失望至极,转而投降了曹操。曹操乘胜追击,杀向袁军大营,官渡之战大获全胜。袁绍战败返回冀州,又聚敛四州之兵二三十万,继续迎战曹军。曹操采用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将袁军引至黄河岸边,杀得尸横遍野。袁绍吐血而亡,临终前传位给向来偏爱的幼子袁尚,结果长子袁谭不服,兄弟间自相残杀。曹操趁乱拿下冀、青、并、幽四州,后又在袁绍墓前设祭,想起当年与袁绍秉烛夜谈的往事,历历在目,不胜伤感。
曹操走访贤才,减免税赋,河北逐渐恢复安定。郭嘉力劝曹操深入沙漠远征乌桓,先平定北方,日后南征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曹操依言而行,率军北上,大获全胜,乌桓从此臣服于曹操。而郭嘉却因水土不服病逝于军中,曹操肝胆欲裂,痛哭不已。郭嘉死前留下的遗书中写道:“袁熙、袁尚逃往辽东,丞相切不可追杀,否则辽东太守公孙康必与二袁合力抵抗。若不追,他们必会自相残杀,丞相可以不战而胜。”曹操也依言而行,没有追杀。不久,辽东果然起了内讧,公孙康将袁熙、袁尚的人头送到曹操面前。至此,曹操终于平定北方,会师路上豪兴大发,在碣石上眺望茫茫大海,写下《观沧海》一诗。后修建铜雀台以彰功绩。曹操又将视线投向南方,决定先打荆州,后伐江东。
东汉末年有很多场重要的战争,其中一场就是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政治中心都是在北方:夏朝势力范围在中原(一说应该是在江汉平原),商朝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周朝的政治中心在镐京、洛阳,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秦朝的中心是咸阳,西汉的心脏在长安,东汉迁都到洛阳。灭了秦朝的项羽被人嘲笑说是不懂政治的“猴子”,就是因为他得到天下之后却将关中交给别人,自己跑回彭城老家去了。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政治中心依然是北方。此时的北方,曹操已经打败陶谦、张绣、吕布、袁术、刘备等,袁绍也打败了公孙瓒等,偌大的北方只剩彼此,于是他们必须分出胜负。
官渡之战就是双方的决战,想必那时全天下的人都在关注这场战争,它远比刘表、孙策等人的小战重要得多,这场战争将决定北方归谁统治,天下的中心归谁所有。
结果,曹操胜了。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的势力已经位列第一,然后又是他最器重的郭嘉发挥了重要作用,郭嘉的建议帮助曹操彻底消灭袁氏残存势力,也帮助曹操一鼓作气平定乌桓。北征乌桓的意义也很重大,这意味着曹操作为政治中心的保护者,致力于促进北方边地的和平。
北方在曹操手里得到了统一,未来走向已经清晰可见。实际上,东汉真正意义上的灭亡,以及曹氏立国,在官渡之战时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