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给家长的话

“经典名著鉴赏解读绘本”系列,收录了很多值得鉴赏解读的名著,排在最前的无疑就是近现代人们常说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如果要给“四大名著”排个先后,我个人以为:

《红楼梦》为首,这基本没有争议。它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之前茅,用一场盛大的悲欢离合写尽人间百态,作者见识之高、阅历之广令人浩叹,文字之下还藏着几层深意,因此说“红楼”是一门学问。

《西游记》为末,也没有争议。它借神魔写人,精彩纷呈。然而原著作者的个人色彩太强,时常讽刺上位者、挖苦迂腐之人。比起《红楼梦》既能理解大人物的立场也能洞悉小人物的内心,《西游记》这种嬉笑怒骂未免小家子气,它的主旨立意也是四大名著中最肤浅的。

人们通常觉得《三国演义》比《水浒传》技高一筹,我认为恰恰相反。《水浒传》的文学艺术水平比《三国演义》要高得多,它有很多深意藏在字里行间,其处理情节的技巧也足以做历代小说家的老师,像花瓣一样四散着写,为每个主要人物“作传”,最后又像大河入海一样归到一起。

《三国演义》写了军阀争天下的雄浑、士大夫的风骨与谋略。可是,某些谋略却颇为小说家言,经不起推敲,时常为了突出某个人物而贬低其他人物,而且几乎没有言外之意,把什么都写在明面上。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这就是技低一筹,让这部小说比《水浒传》逊色不少。

但三国历史的引人入胜,又比《水浒传》更加恢宏。真实的三国历史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生命力”。与后世的明朝、清朝不同。明朝统治者习惯于践踏士大夫的尊严,推行的“特务统治”可谓最黑暗的治国手段;清朝更是文臣武将全部跪倒,所有人只围着皇帝转,做皇权的奴才,于是一切都越发僵化,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随之衰弱。而三国时期完全不同,这个时期的人还保留着质朴的锐气。诸如此类都将在本书中一一解读。

“经典名著鉴赏解读绘本”系列,是对已有文学作品的点评,不是创作者的本职。做这项工作的,更倾向于评论者,而非艺术创作者。

古时候,文人著书立说,多半是以编书为主,如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组织众多门客编写了《淮南子》,就是对已有文化进行综合性的整编荟萃,叫作“做学问”。古时候,故事创作反倒是不太上得台面的,它们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极少被上流社会认可。大概也是受科举取士的大背景影响,民众基本是不识字的,而在识字的秀才当中,金榜题名的早已忙于政事,名落孙山的才有闲暇写书,于是这事从最初就蒙上一层“原罪”,似乎与不务正业画上了等号。也只有《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少数作品得以名垂青史,它们由一流文人所作,前者是纪晓岚身为博学者的自省与见解,后者是蒲松龄以小说家的文笔借妖写人以警世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这些一流文人所作的故事书里,他们反复强调的不是情节,而是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见解。)“四大名著”的作者真实姓名都是存疑的,应该也与古时候的这种价值观有关,写小说并不光彩,所以原著作者都不愿意署上自己的本名。

但如今,价值取向不同于古代。创作小说、剧本、散文、现代诗等或抒情或讲故事的工作,会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创作,是作者或作家的本职,而编著、编撰、品评之类,则似乎稍逊一等。

这是因为时代变了。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字,信息时代又让他们的观点和诉求积土成山,反过来影响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当故事创作等工作让民众获得了好处,那么故事创作者的地位自然也就随之提高。古时候著书立说是正经做学问,小说、戏说是不入流的,这在当时是正常的。而如今,人们对小说、戏说等艺术创作有了更高的娱乐需求,对艺术创作者的评价大大提高,而对评论者则相对淡漠,这也是正常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它们本身没有对错,所谓的好与坏、高与低,更多只是人们赋予时代需求的意义。

写作“经典名著鉴赏解读绘本”这一系列,将原著的内核“翻译”出来,交代在今时今日的读者面前,解析它们的历史背景、潜在知识、社会规律,是对古典名著和传统文化做的较好的传承。以如今的普世价值观去衡量经典名著,也是对今时今日的读者最大的尊重。

当然,如果各位读者读了名著仅仅记住一些脸谱化的人物形象、脍炙人口的经典桥段,那么这种阅读是片面的。同理,如果写作这本书仅仅是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全方位地认识这本古典名著及相关的历史知识,那么这也是片面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举一反三,学习到一些鉴赏好书、汲取营养、正视历史的阅读方法和思维习惯,那么它便实现了最大的意义。

写给少年读者的注释:

1.关于“东汉”:所谓东汉,通俗来讲,可以理解为就是指汉朝的后半段。秦朝灭亡之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汉朝历经二百余年之后,诸多社会矛盾越发加剧,刘姓皇族的威望日益下降,朝政大权逐渐落入外戚权贵王莽的手中。最终,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新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便被推翻。刘秀重新一统天下,恢复国号为“汉”,定都洛阳。后来,人们便将王莽篡汉之前的汉朝称为“前汉”,之后的汉朝称为“后汉”(《后汉书》也正是因此而得名)。又因为洛阳在西安的东面,因此人们也将王莽篡汉之前的汉朝称为“西汉”,之后的称为“东汉”。三国故事的开端,就是东汉末年。

2.关于“大将军”一职:古往今来,人们常将军队高层将领称为“大将军”。但在汉朝,“大将军”是一个官职。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征讨匈奴,他开创了集军权、政权于一身的“大司马大将军”一职,这是国家的最高军事统帅,权位高于太尉。废立皇帝的霍光与篡汉自立的王莽都是大司马大将军。在东汉末年,何进也是大将军。

3.关于“军阀”:在本书的解读内容中,指以军事力量割据地盘,把持政权,势力雄厚的阵营和代表。比如东汉末年的袁绍、吕布等人,都算是军阀。

4.关于“士族”与“世族”:士族,指东汉时期,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的豪门大姓,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享有特权。世族,泛指世代显赫的家族。

5.关于“江东”:在秦汉、三国时期,以安徽长江两岸划分,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被称为“江东”。由于东汉末年,吴国尚未建立,因此本书中将孙氏建国之前的政权代称为“江东”。

6.关于“巴蜀”:原本是古时候的部族名,秦国吞并巴、蜀之后,设立巴郡、蜀郡。汉朝时,巴郡、蜀郡被划分进益州范围内。这片地区也被泛称为“巴蜀之地”,在如今的四川盆地及附近地区。

◎ 赵卓筠

1992年出生于北京,历史与文学爱好者,致力于自由写作、图书策划。

◎ 插 画:席海军 孙 强

◎ 封面及内页设计:旧闻文化

◎ 特约监制:周 锦 苗 辉 郭 翔

◎ 产品经理:吕蕊江

◎ 特约编辑:王云欢

◎ 营销支持:赵一琪 张 超 fmeCDyT0FJM/VFDt7kkIsTpXpxUAm/s8M8v7v97fHv1YNBOAHjZN//IvSlVSUx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