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曹两军在黎阳各自深沟高垒,相持不下。曹操趁此时机亲点大军直奔徐州,刘备大败,兵马尽失,兄弟离散,狼狈不已。张飞杀出重围往芒砀山而去,刘备独自逃到袁绍帐下。
徐州只剩关羽一支兵马,被曹军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曹操素有爱才之心,便派张辽前去劝降。张辽对关羽道:“兄长若是今天战死,将来刘使君复出,你还怎能帮他?刘使君二位夫人也没了依靠,如何使得?”关羽思虑再三,说道:“既然如此,我有三约:一则,我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则,不得惊扰我二位嫂嫂;三则,我一旦得知兄长去向,不管千里万里,都去寻找。曹公能依,我便卸甲。不依,我宁愿战死。”曹操不愿答允最后一件,张辽劝道:“刘备待关羽无非厚恩,丞相若能待他更好,他自然会归顺。”曹操便答允了,带关羽返回许都,美女金银赏赐不断。关羽让众美女服侍二位嫂嫂,金银也交给二位嫂嫂收藏。
一日,曹操见关羽的战袍旧了,便送他一身新袍,关羽却将新袍穿在旧袍底下。曹操笑道:“云长何以如此节俭?”关羽道:“旧袍是兄长所赐,穿之如见兄面,关某不敢得新而忘旧。”曹操称赞道:“真义士也!”心中却已不悦,不知怎样才能打动关羽。过了几日,曹操见关羽的坐骑瘦弱不堪,又将吕布的赤兔马赐予关羽。关羽大喜,跪下称谢。曹操问道:“之前多少赏赐,云长都不曾下拜,如今为何?”关羽道:“我知此马日行千里,若得知兄长下落,一日之间便可见面。”曹操百感交集,无可奈何。
《三国志》记载,“布有良马曰赤兔”。《后汉书》也有记载,“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赤兔,原本写作“赤菟”。赤,是红色。菟,是多音字,读tú时,无义。《左传》写“楚人……谓虎於菟(读wū tú)”。“於菟”是老虎的意思。读tù时,通“兔”。
史书中只记载了赤兔是吕布的坐骑,并没有它后来又追随关羽的记载。
《东坡志林》写道:街巷中的小孩子淘气顽劣,家长都懒得管教他们,于是就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让他们去听人说书。说书先生讲三国的故事,孩子们听说刘备战败,就会流泪。可一听说曹操战败,就十分高兴。这很可能是说书先生加入了很多个人色彩,听众无知,就被牵着鼻子走。
京剧中,通常用脸谱的颜色来表示人物的性格,曹操的扮相一直是白脸,白脸意味着奸险、恶毒。千百年来,“奸贼”“狡诈”等字眼一直是曹操的标签。
《三国演义》是拥刘反曹的,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刘氏所代表的是正统,而曹氏等人是欺君篡逆的奸臣,处处体现着作者所处时代的特质和作者本人的思想倾向。但《三国演义》里的曹操的许多特点与正史记载的是相符合的:曹操注重恩义、爱惜人才,从他招揽将士、接受关羽的约定就能看出,他也常有大度的一面。这是原著作者“反曹”的同时仍然保留下来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