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打败了公孙瓒,独霸冀、青、并、幽四州,实力剧增。而袁术自从称帝之后便每况愈下,想要投奔袁绍,让出帝位与玉玺。刘备想借截击袁术摆脱曹操。曹操一时糊涂,竟借给刘备数千兵马,放他去了。袁术早已是穷途末路,逃命路上呕血而死,刘备获胜后不再返回许都,直接回了徐州。曹操立刻命令留守徐州的亲信车胄诛杀刘备,谁知陈登不愿刘备枉死,向刘备告密,关羽一怒之下将车胄杀死。刘备深恐曹操兴师问罪,向袁绍求援。袁绍帐下谋士沮授、田丰认为不应该对曹操大举用兵,只能徐图缓进;而审配、郭图、许攸认为攻打曹操是以强克弱势在必行。袁绍决定开战,命陈琳撰写讨贼檄文,向许都进军。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迎战袁绍,同时又命刘岱、王忠打出曹字旗号兵发徐州。刘备派关羽出城迎战,一战擒了王忠。张飞鞭打士卒,又故意放那士卒逃往刘岱军中告密,诱使刘岱中计,将其活捉。刘备生怕曹操亲自来打,不敢杀死刘岱、王忠,将他们放回许都。
国舅董承自刘备去后,日夜想着除灭曹操,终于寻到良机:曹操长年患有头风症,常要太医吉平医治。吉平有报国之心,与董承密议,在曹操药中下毒。没想到,董承的一个家奴偷听了他们的计划,被董承拿下打了四十脊杖,怀恨在心,逃出董府,将董承密谋之事告知曹操。曹操立即以雷霆手段将吉平拿住,吉平受尽酷刑也不肯招出余党。曹操又将董承捉来,拿到义诏,将上面署名的人尽皆处死。许都内部没了威胁,曹操得以全力迎战袁绍。
袁绍打败公孙瓒之后,已经是最强大的诸侯。虽然曹操雄踞中原,手上又有天子,但一山不容二虎,袁绍、曹操势必会有一场大战。
《三国志》记载,袁绍要对曹操用兵,沮授、田丰劝阻他说:“我们连年征战,百姓非常疲累,没有多少粮食,国库刚刚有一些收入,这些都是要忧虑的。应该向皇帝表示,我们要重视农桑,让百姓休养生息。如果行不通,就以曹操妨碍我们效忠皇帝为名,向黎阳进兵,给曹操施压,让他不得安宁。我们以逸待劳,三年之内大事可定。”审配、郭图却说:“如果我们的实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将其合围。如果我们的实力五倍于敌人,就可以放心地进攻,如果我们的实力与敌人差不多,也可以开战。如今,您英明神武,河朔地区(指黄河几字形流域,也就是袁绍的辖地)富庶强盛,攻打曹操易如反掌。现在若不尽快解决,以后就会有麻烦。”沮授又说:“铲除暴乱,是义兵。以强欺弱,是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必败。曹操迎天子到许都,我们却立刻去攻打他,很容易背负不义之名。而且战略决策,不看兵力多少。曹操法令严明,士卒精练,不是公孙瓒那么容易对付的。我们不肯以逸待劳,若是用兵毫无名义,实在令人担忧。”郭图等人又说:“武王伐纣,难道也不仁吗?攻打曹操怎会名不正言不顺!春秋时代,吴国之所以败给越国,就是因为不能审时度势。”
显然,袁绍手下谋臣众多,在此时基本分为两派,也就是沮授、田丰建议等上几年再与曹操开战,而郭图、审配等人建议尽快开战。袁绍听从了审配、郭图的建议,迅速对曹操用兵,结果在官渡之战中大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袁绍战败就说迅速开战是错的,因为袁绍战败的原因有很多,并不全是因为迅速开战。袁绍的谋臣所说的其实都有道理,袁绍听从哪一边的谋划都可以,但他必须将后续的事情都做好,只可惜他没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