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规律背后,是普遍的人性。

据说,人老了,住在大房子里会害怕。

如果城市大了,让人恐惧,可能也是衰老的迹象。

但城市还是在不断长大,尽管有人选择离开。

城市一直在两种力量的角逐之下生长。一种是向心力,它让你怀揣梦想;另一种是离心力,它让你肉身疲惫。

在这样的城市,你是“北漂”“沪漂”,甚至“蓉漂”吗?披星戴月的打工人,是留下,还是坚持?老家容不下梦想,城市容不下肉身,是真的吗?

也有可能你刚迈出大学校门,别人的选择是你规划自己人生的重要参考。甚至,你可能就是做规划工作的,正在参与影响城市未来的决策。你还可能是个房地产开发商,在哪儿造房子是你最重要的战略。

停一下!

你想清楚了吗?关于未来,关于20年之后?

20年之后,“90后”正式步入50岁。当从小与互联网为伴的一代人主宰世界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人会生活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吗?大城市会瓦解吗?人们会回归乡野吗?老龄化会带来房价崩盘吗?

这不是选择题,而是逻辑推理题。

在这本书里,我要告诉你三个“向心城市”趋势:人从农村集聚到城市,从小城市集聚到大城市,从城市的外围集聚到中心城区。

我会用大数据的方式,从城市内部通勤的“向心”特征开始说起(第一章)。然后要告诉你,即使是看单个城市,也一定要把它放在国家和区域的视野下,并且还要和农村一起看,我把这个称为“区域—城市主义”(第二章)。我将引入“空间均衡”的概念,帮你建立起活力、宜居、和谐这三个核心城市问题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把引起“向心城市”趋势的活力、宜居、和谐这三个问题拆成三个部分来说。

在活力这部分,我会解释城市活力的来源(第三章),这是向心力的根本来源。然后,我会运用大数据向你展现,城市是个体系,即使在城市群内部,也有向心特征(第四章)。之后,我要回答一个问题,政策是不是可以消解城市体系的向心特征?(第五章)

向心力的反面是离心力,它涉及城市的宜居问题。第六章讨论离心力的两个核心问题:拥堵与污染。在第七章,我们来看人类的技术和管理如何克服离心力,从而决定了城市的蔓延边界和人口规模。城市要长大,一定会扩张土地面积,那么,应该怎么利用土地,为“向心城市”提供空间?中国大城市的房价存在泡沫吗?第八章将回答这些问题。

在“向心城市”的趋势之下,城市内部如何保持和谐?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是第九章讨论的问题。进一步的,在“向心城市”的趋势之下,农村、收缩的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怎么发展?第十章将带你直面乡愁。

你看,一谈城市,必定要谈乡愁。在城市里,有亿万人是背井离乡的,人们借助于网络,从一个女孩那里,得到了慰藉。

女孩身着洁白的长衣,清晨的柔光拥着她缓缓起身。一天的劳作开始了,上山砍比她脑壳还大的笋,小水塘里捡起长着青苔的螺蛳。古乐声中,青蛙以慢动作腾空而起,厨房的光线准确地贴近她的脸和手。除了虚实相间的近景,还有几十米开外的远望。花生碎带着感动落在餐盘里,辣酱被冠名为“苏造”,通过外包装准确地对着镜头露出了两次。

这样的日子羡煞一众都市白领。画面里充满着乡愁,勾起了食欲,所有的美好都透露着两个字:专业。注意,是“专业”,而不是“农业”。

2019年,网红里最红的两位,一男一女,都姓李。在一篇网络文章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李姓小伙上热搜的次数,超过了所有明星。

阿里巴巴副总裁钟天华说:“双十一,他的直播销售额超过10亿。”

小伙说:“从今年(2019年)1月起,月收入达到了七位数。”

但风光的背后,有你看不到的辛苦。

365天,做了389场直播。一场直播大概多长时间?下午6点开始,播到凌晨1点。

直播结束后开总结会,凌晨4点睡觉。中午12点到下午5点,选品,准备晚上的直播。

同样是这篇文章,也提到,三年之前,小伙子还是有闲阶级。那时候,他只是南昌市一个普通的化妆品导购。月收入虽然只有三四千元,但活得超级自由。自从搞上了直播,他的“闲情”“闲心”就彻底消失了。

这篇文章的作者还发出了一个灵魂之问:“他现在虽然挣钱多,但完全没有了生活,是不是还不如回到以前呢?”

两位“网红”,一位向你展现着田园牧歌,一位向你展现着城市的压力。两人共同的特点是借助网络获得了成功。很多人相信,网络的力量会消解城市,使得你不再需要住在城市,尤其是“鸭梨山大”的大城市。

2020年,一句“早安,打工人”红遍了网络。在城市,每天上班,来回少则几十分钟,多则三四个小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到农村?悠闲、诗意,每天睡到自然醒。生活在城市的打工人,“996”的生活,换来的是几千元的月薪,是不是不值得?

的确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些年轻人老家在农村或者小城镇,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让他们感觉没有着落,于是他们把在城市挣的钱拿回老家买房或者盖房。如果你去农村看看,会发现有三成到四成的房子是空置的。虽然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但房子却越建越多。

还有些进城务工的朋友,挣的钱不够一步到位地建好农村老家的房子,于是,挣一点,盖一点。有的房子只造了个框架,有的只有底层是可以住人的,楼上几层连窗子都没有。

更多的年轻朋友,也许还没有在家乡置产业,但他们同样一面在城里打工,一面随时准备回去。

就在人们面对留下还是回家这样的抉择而举棋不定的时候,网红小伙从南昌搬到了上海,还在上海落了户、买了房。

工作完全靠网络开展,住在哪里应该都一样,他却选择落户大城市。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吗?他真的仅仅是因为挣了大钱才选择上海这样的城市吗?

这些问题,让我们一一解开。 cNfhWidU+/6nrwghHhzdKISlErUQPfSRpvO9Fo3GUJtQQiufrCIC/UGZufKGXB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