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回忆的视角

不妨再次回想你最近参加的那场婚礼。当婚礼的某个场景出现在你的脑海中时,思考这些问题:你能在这个场景中看到自己吗?还是感觉自己就在婚礼现场,通过自己的眼睛向外观察着一切,因而你并不是场景中的一个客体?我估计第二种可能性更大。然后你不妨回想下第一次去幼儿园的经历,这次你倒是很可能在回忆的画面中看到自己。

以上这两种回忆模式分别被称为“场景回忆”和“观察者回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区别这两种回忆模式的第一人。他认为这样区分对其精神分析的理论有所帮助。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在认知世界时感受到的原本是一帧帧的场景意象,而在回忆时却产生了“观察者回忆”(在这类回忆中,我们作为抽离的观察者,能在回忆的景象中看到自身),这无疑是因为记忆发生了重构。弗洛伊德发现,他的来访者在讲述童年记忆时,时常采取“观察者回忆”的角度,这让他确信人类的早期记忆本质上被重构了。

1983年,认知心理学家乔治亚·尼格罗(Georgia Nigro)和乌尔里克·奈塞尔(Ulric Neisser)发表了第一份针对“场景回忆”和“观察者回忆”的研究。他们要求参与研究的人根据关键词,比如“看惊悚片”“身处险境”等,回忆并讲述自己的相关经历。结果表明,这些回忆大多数属于“场景回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40%多)属于“观察者回忆”。回忆较久远往事时,我们倾向于在回忆中看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如弗洛伊德所言);而对近期发生的事,我们会以类似于当时感知和体验事物的方式回忆。

后续研究中,尼格罗和奈塞尔要求一部分参与者在回忆往事时,特别关注自己的情绪体验,而要求另一部分参与者留心回忆中的客观环境。结果很奇妙,关注情绪的参与者有更多的“场景回忆”,而关注周围环境的参与者有更多的“观察者回忆”。你关于婚礼的记忆符合同样的规律。如果我要你集中精力回想婚礼现场的客观环境(比如哪些人参加了、他们穿了怎样的礼服),你更有可能以“观察者回忆”的视角进行回忆;如果我要你在回想时关注自己的感受,你更可能体验“场景回忆”。这说明,作为回忆体验的重要部分,你是否能够在回忆当中看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你回想时决定的。回忆的角度决定你能否在回忆中看到自己,而角度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你抱着怎样的目的进行回想。你回忆的过程参与了记忆画面的绘制。

在一项更近期的研究中,实验参与者首先回忆了人生中各个时间点的往事,将这些回忆归入“场景回忆”或者“观察者回忆”,并对事情发生时和回想时体验到的情绪强度评分。然后他们被要求再次回想这些往事,其中一部分人以原本的角度回想,一部分人的回想角度从“观察者回忆”转变为“场景回忆”,另一部分人的角度从“场景回忆”转为“观察者回忆”。结果,当回想角度从“场景回忆”切换为“观察者回忆”时,人们对于事件的情绪体验与之前回忆时相比变弱了;而在回忆视角保持不变和由“观察者回忆”切换为“场景回忆”时,情绪体验的强度没有变化。

这些研究的发现可能同样适用于你对婚礼回忆的情况。假设我先请你以“场景回忆”的视角回忆新郎与新娘的第一支舞,你想起自己当时在现场的强烈的幸福感,甚至在你回想的当下,类似的感受再次涌现。哪怕我叫你再回想一次,仍以“场景回忆”的视角,你的体验也不会有多少改变。但假设我现在请你以“观察者回忆”的视角再次回想这对新人的第一支舞:在这次的回忆中,你能看到自己出现在回忆的画面中,比如你看到自己坐在桌前,看着这对新人站在舞池当中。我刚刚介绍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次回想当中,你的情绪体验不会那么强烈,你还会觉得自己当时在现场的感受也没有之前回想时那么强烈。这样的观察结果可能会让你很吃惊,它表明你回忆往事时的情绪体验至少部分取决于你回忆的角度,连事情发生当下你的那些情绪感受,也受到你此刻如何回忆的影响。 8EWalwHldj5sPMC+XbGnWfluxoBkJgW35LNi1ki/xmeTIZiLMngswD1mHLDqnvj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