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
哲学的意义何在?

我写过许多哲学入门的书,本书巨细无遗地介绍了从古希腊至现代的哲学精华,说是其中的最终版本也不为过。

哲学的历史如果从苏格拉底算起,就长达两千多年。反过来说,这表明哲学的内容具备普遍性,因此才能在漫长的岁月里绵延不断地传承、传播。

哲学原本就是具备这种普遍性的学问。一般来说,哲学是探究事物本质的活动,我想在这个定义上加上“透过批判性、根源性的探究”这个方法论。换言之,哲学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揭示事物的本质,最重要的是揭示的过程。

这就是批判性、根源性的思考。批判,也就是怀疑。事物的本质是如此隐晦,需要去探究,因此我们必须从怀疑开始,而且是不断地怀疑。

这时候就需要根源性的思考了。不是只怀疑一次,而是执拗地彻底怀疑,才能挖掘到事物的本质。反复质疑的过程,也就是哲学本身。因为哲学的希腊文philosophia,便是由philos(爱)与sophia(智慧)组成的,顾名思义,不断地探究智慧的过程就是哲学。在哲学中,怀疑便是爱智慧的行为。

哲学的漫长历史,便是追求智慧的历史。哲学家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结晶,其中一些是思考的方法,一些是思考的成果。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更进一步地深入探究智慧。

本书尽可能多地介绍了一些不同的哲学概念。具体来说,总共介绍了五十位哲学家,以及他们各自的两个主要的思想概念,合计共有一百个哲学概念。

这个数字算得上庞大了。通过本书,了解多达一百个哲学概念,思考能力一定会有飞跃性的提升。因为每一个概念,都是历经漫长的岁月所得到的智慧结晶,其中较为古老的概念,甚至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而它们如今依旧流传于世,无疑是坚若磐石的。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这些概念基本上按年代排列,如果依序阅读,也等于是读了一遍哲学史。不过从任何章节开始阅读都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乐在其中,因此从感兴趣的篇章开始读起也无妨。

对于不依序阅读的读者,最后我想说明一下本书的结构。

首先第一章,主要从希腊哲学介绍到中世纪神学。如同此章标题《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一样,哲学家为了有条理地解释这个世界而苦心孤诣。

接着第二章是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初期。就像此章标题《关于人的思考》一样,在此阶段,哲学家开始自觉地质疑“我”是什么,“人”又是什么。

第三章是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理性主义的对立,以及德国的观念论。如同此章标题《穷究理性的极限》一样,这个时期堪称人类理性得到彻底探究的时期。

第四章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德国、法国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中心是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就像此章标题《我是什么?》一样,这是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质疑的时代。

第五章是鸟瞰主要的现代思想。如同标题《推动世界的新规则》一样,这些思想都是在解释从二十世纪到现代,被称为后现代的哲学发展状况。

最后第六章是要思考社会与正义。如同此章标题《打造正义的社会》一样,指出在高度复杂化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的课题是打造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定义正义。

哲学无国界,它是一趟智慧的旅程。

那么,让我们立刻踏上回溯智慧历史的旅程吧!读者可以将本书当成这趟旅程的导览书。所有的哲学概念中,都提出了现代性的问题,请各位务必一同思考,享受旅程!

小川仁志 YUB0KL0VMGW3Ifjp3whiY2cRVKc83H3eNDTSqPGph3fMmjzIo692xW9BO4rf2eN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