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应该要有目标,但人为何需要目标呢?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思考如何生活。这时 道德家(moralist) 这个概念可以作为参考。
“道德家”一词源于道德(moral),顾名思义,它指的是书写道德的人。换句话说,是审视人应有的样貌,提出建言的作家总称。但是他们异于近代阐述道德哲学的思想家,并不会提出某些规范,或建构体系。
他们的目的完全是根据自己的体验,随心所欲地书写,并在著作中建议道德的生活方式。因此就形式来说,与其说是系统性的思想,反而更接近散文或箴言。
代表性的人物,有十六至十八世纪活跃在法国的思想家 蒙田 与 帕斯卡 。特别是《蒙田随笔》,更含有许多道德家模板的要素。
《蒙田随笔》的原书名Essais,来自法文essayer,意为尝试。亦即通过试验,发挥判断力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这本书的内容。蒙田在本书开头便揭示出自己对人的观点,就是“ 人是惊人的空虚、多样而变动的 存在 ”。
蒙田主张由于人是这样的存在,因此需要目标。他把这种天性比喻为一阵所向披靡的风。换句话说,对于在这个风中摆荡的灵魂,若是不赋予它一个凭恃之处,就会迷失在自我中,晕头转向。因此必须随时给灵魂一个作为目标迈进的对象。
不是人类很坚强,因此渴望目标,反而是因为人类太脆弱,没有目标就无法撑下去 ,这个说法令人不禁非常赞同。蒙田对人的观察可以说极为敏锐, 不对人做出过高的评价,但视其为具备理性的存在,才能做出这样的分析 。这正是道德家特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