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阿奎那

阿奎那——目的论式的世界观

哲学在中世纪的地位如何?

中世纪是受到基督教支配的时代。既然基督教是当时的宗教,上帝就是绝对的,不容置疑。但 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哲学要求怀疑一切,包括上帝在内 。因此该如何与哲学折中,便成了当时的一大问题。哲学究竟应该被如何看待? 阿奎那 目的论式的世界观 可作为这个问题的参考。

阿奎那写下神学集大成著作《神学大全》,也是 经院哲学 的完成者,可以说是尝试融合基督教与哲学的学者。经院(schola)就是学校(school)的语源,指的是附属于教会的学校。所谓经院哲学,便是在经院教导的基督教哲学。因此阿奎那才会被称为“经院哲学的完成者”。

阿奎那致力于钻研如何将十字军东侵后在欧洲重新被发现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与他所信仰的基督教融合在一起。其实当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早已被世人遗忘,这时才又通过阿拉伯世界反过来进口,因此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概念来解释基督教一时成为风潮。

一言以蔽之,阿奎那 努力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式的世界观,亦即一切事物皆会从物质(材料)向形式(完成的形象=目的)生成发展的观念,与基督教阶层秩序中一切事物皆朝上帝靠拢的观念重叠在一起来理解 。这便是经院哲学的具体内容。

不过,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与上帝不同的是,前者用于区别事物的存在与本质,而后者是指“ 事物的存在与本质是一体的 ”。上帝的存在即是本质。换言之,世上有些事物即使有概念,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就上帝而言,绝不可能有这种情形。上帝之所以位于阶层秩序的顶点,就是这个理由。

阿奎那最大的功绩,便是巧妙地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重叠在基督教的教义上,说明两者之间并无矛盾。 I/XPhuB8oUZDWlJoEw9wQUMvFEMuP6WQlzSfXGFlUQ/OuzlK3XYefqpwXwd4nYgE

目的论式的世界观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