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恐龙的困难在于,它们生活在很久以前——距今2.5亿年到6500万年前。我们对恐龙绝大部分的了解都是基于其遗留下来的化石骨骼和骨架,这些都是在时间的摧残中幸存下来的东西。
直到20世纪70年代,“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的观点几乎是不容置疑的。“冷血”是指动物的体温是可变的,但必须通过外部手段来控制(如晒太阳取暖)。相比之下,温血动物,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则通过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机制来保持恒定的体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古生物学家称,有很多因素表明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现代的爬行动物在爬行或行走时,它们的四肢会向外伸展,与它们不同的是,恐龙的主要类群,例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四肢直接在它们的身体下方行走。恐龙还有巨大的胸腔,可以容纳跟哺乳动物一样的心脏和双肺,而且它们的骨骼中有类似于温血动物骨骼中的快速血液循环通道。然而,恐龙“冷血论”的支持者认为,对于体形最大的恐龙,温血代谢可能会导致其体内过热而死亡。
然而,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恐龙体型越大,其血液就越温暖,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唯一的答案。
平均来说,恐龙要比我们今天看到的任何陆地动物都大得多。有以下几种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
在恐龙时代,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繁茂的植被,即使是最大型的食草动物也能毫不费力地找到充足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动物的体型越大,进化的优势就越大,因为体型大是防止被食肉恐龙杀死或吃掉的一种很好的防御手段。在这种“军备竞赛”中,食肉恐龙体型变大的原因都是相同的:体型越大,它们能捕食的猎物就越大。
其实还有一种关于大型食草恐龙更适合攀爬较高的植物枝杈的说法,不过这并不那么令人信服,因为没有理由相信当时存在食物短缺的情况。
那些相信恐龙是冷血动物的人认为,体型较大的冷血动物更能保持恒定的体温,白天身体变暖,晚上慢慢变凉。而对于体型较小的冷血动物来说,体表面积较大而质量相对较小,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往往难以生存。
那些相信恐龙是温血动物的人指出,恐龙不保温的皮肤是热量损失的一大原因,而大型恐龙较低的体表面积与质量比可以使它们免受对温血生物极其不利的低温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体型庞大既可能使冷血动物保持凉爽,也可能使温血动物保持温暖。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关于恐龙遗骸的两件事。首先,它死的时候是几岁?其次,它是不是老死的?虽然有时候我们可以从遗骸的伤痕中看出恐龙遭受了致命伤,但这仍不足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因此,对恐龙寿命的估计是基于我们对现代动物的了解,根据动物的体型、寿命以及新陈代谢之间的联系来加以判断的。根据这些因素计算得出,恐龙寿命估计在可观的75年到惊人的300年之间,对人类的观测尺度来说,这个年龄跨度确实非常大。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恐龙的皮肤构造仍一无所知。至于它们的皮肤颜色则由插画家们去想象,他们倾向于认为恐龙的肤色混合了蜥蜴的绿色以及大象和犀牛的灰色或暗褐色。然而2009年,在中国发现的恐龙遗骸上发现了皮肤和“原始羽毛”的残留物。这些连同恐龙遗骸的其他特征让人们相信,恐龙的皮肤和“原始羽毛”都是生物炫耀机制的一部分,用以改善其繁殖前景。
异性恐龙喜欢鲜艳的颜色只是一个纯粹的猜测,但至少这一发现在最近几年鼓励了插画家们打开他们的调色板,调出更加鲜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