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上节目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一定会说出以下这段话:“给我五分钟,我就能预测你下半辈子的财务状况。”
致富宣言:
我如何做到呢?只要跟你聊几句,我就可以看出你对于金钱和成功到底怀抱着一份怎样的“蓝图”。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金钱和成功的蓝图,它深植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这张蓝图比其他所有东西的总和都更能决定你的财富命运。
什么是财富蓝图?就像建筑蓝图是在盖房子之前所做的计划或设计,你的财富蓝图就是你对金钱所拟订的计划,或是所采取的态度。
以下要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它会决定你如何创造你的生活和财富。这个公式,被多位开发潜能的知名讲师用作教学的基础。它叫作“实现程序”(Process of Manifestation):
想法→感觉→行动=结果
致富法则:
你的财富蓝图,包含了你对金钱的想法、感觉和行动。
那么你的财富蓝图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很简单,它主要是由你所接收到的资讯或是“程式设定”而形成的,特别是你在小时候所接收到的资讯。
是谁造成了这些程式设定或者制约?对大部分人来说,它们来自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权威人士、老师、宗教领袖、媒体以及文化背景。
拿文化来说,某些文化对于金钱有某种观点,而另一种文化对金钱的观点却可能截然不同。你以为小孩是带着自己的金钱观出生的吗?当然不是。孩子对金钱的想法和行为,都是教育的结果。
这对所有大人来说也一样。你对钱的想法和行为是被教导出来的。这些教导,会变成制约,再变成自动反应,一辈子控制着你。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金钱观,除非你能介入并修正你心中的金钱档案,才可能做到—这正是这本书的目的。年年有数千人在我的训练课程上做到这一点,而且是在深入又持久的层次得到改变。
前面说过,想法产生感觉,感觉产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所以现在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你的想法是从哪里来的?你的想法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
你的想法来自你心灵储藏柜中的“资讯档案”,而这些资讯又是从你过去的“程式设定”而来。没错,你过去所受到的制约,决定了你心里会出现哪些念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某人的心灵受到了制约。
为了反映这样的认知,现在我们可以将“实现程序”修改为以下这个形式:
设定→想法→感觉→行动=结果
你的设定会产生想法;你的想法产生感觉;你的感觉产生行动;你的行动产生结果。
因此,就像处理个人电脑一样,只要先改变你的程式设定,就是跨出了重要的一大步,朝向新的结果前进。
我们是如何被制约的呢?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都被三个主要的方式制约:
语言设定: 你小时候听到了什么?
模仿: 你小时候看到了什么?
特殊事件: 你小时候有哪些遭遇?
这三方面的制约非常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所以现在就逐一来讨论。(在这本书的第二篇,你会学到如何重新把自己设定为“追求财富和成功”。)
首先讨论语言设定。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听过哪些和金钱、财富、有钱人有关的话?
你有没有听过以下这些说法?钱是万恶的渊薮,储蓄是为了不时之需,有钱人都很贪婪,有钱是一种罪过,钱很脏,你要努力工作才能赚到钱,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不可能又有钱又有内涵,金钱买不到快乐,有钱能使鬼推磨,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我们不该奢望得到那个东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钱,钱永远不够用,以及一句最恶名昭彰的—我们买不起。
我小时候,每次向父亲要钱时总会听到他大叫:“我是钱做的吗?”我总会开玩笑地回答:“我希望是呀。那我会要一条手臂、一只手,或是一根手指头。”他从来没有笑过。
这就是问题所在。你年幼时听到的任何有关金钱的话,都会留在你的潜意识里,成为支配你金钱观的一股力量。
语言的制约力实在太强大了。我儿子杰西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很兴奋地跑来对我说:“爸爸,我们去看《忍者神龟》的电影,就在我们家附近上映。”我已经活了半辈子,可还是想不通,这个路还走不稳的小娃竟然通晓地理。几个小时后,我在宣传这部电影的电视广告上找到了答案,这广告的最后一句话这样说:“现正在你家附近的影院上映。”
另一个关于语言制约力的例子,出现在我们训练课程的一个学员斯蒂芬身上。斯蒂芬的问题不是他赚不到钱,而是他留不住钱。
来上课的时候,斯蒂芬的年收入九年来都超过八十万美元,但他还是觉得钱不够花。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有办法花钱、借钱,或是因投资不当而惨赔。总之,他来上课的时候,财产净值几乎是零。
斯蒂芬告诉我们,在他成长的阶段,母亲总是说:“有钱人都很贪婪,他们靠穷人的血汗赚钱。赚的钱够用就好,多赚就是猪了。”
就算你不是科学家也能猜出斯蒂芬的潜意识会上演什么样的戏码。难怪他会变成穷光蛋,因为他被母亲的语言制约了,他相信有钱人都很贪心。所以他在心里把有钱与贪婪画上等号,如果他不想变成贪婪的人,他在潜意识里就会不想变得富有。
斯蒂芬爱他的母亲,不希望被母亲否定。但按照母亲的信念,斯蒂芬变得有钱之后,母亲是不会肯定他的。所以他只好把手上的钱都花掉,否则他就会变成一头猪!
你可能会想,被问到是要选择当有钱人,还是要选择赢得妈妈(或相似意义的人)的认同时,大部分人会选择当有钱人。才怪!人的心灵不是那样运作的。当然,选择财富似乎才是符合逻辑的决定,可是假如我们的潜意识必须在深植的情感和冷硬的逻辑之间做出抉择,情感几乎是每战必胜的。
致富法则:
回到斯蒂芬的故事。课程开始不到十分钟,斯蒂芬运用了几项非常有效的体验技巧之后,他的财富蓝图马上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后来不到两年,他就变成了大富翁。
斯蒂芬在这堂课上开始了解到,自己那些灰色的观念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他母亲的,而他母亲的观念又是从她过去所受到的制约而来。然后,我们帮斯蒂芬拟出一项策略,让他在变成有钱人之后也不会失去母亲的认同。
这项策略其实很简单。
斯蒂芬的母亲很喜欢夏威夷,所以斯蒂芬在夏威夷的毛伊岛投资了一栋海滨公寓大厦。他把母亲送到那里住了一整个冬天。母亲开心得不得了,斯蒂芬也是。首先,母亲现在很喜欢儿子有钱,还到处宣扬儿子的慷慨;其次,斯蒂芬有半年时间不必招呼母亲。真是两全其美!
以我自己来说,我的事业在一开始的缓慢起步之后渐渐有了起色,不过我投资的股票完全没赚钱。后来我开始观察自己的财富蓝图,才想起小时候我爸爸下班后就坐在餐桌前,读着报纸的股市版,然后捶桌子大吼:“那些该死的股票!”接下来他会大骂股市这套制度是多么愚蠢,去赌城玩吃角子老虎赢钱的概率都比买股票赚钱来得高。
你既然知道了语言的制约力量,应该不难明白我为什么在股市赚不到钱了吧?我的程式就是被设定成投资股票失败,而我的潜意识注定了我会选到错误的股票、价钱和时机。为什么?因为啊,我这是在配合我潜意识里的财富蓝图,也就是那句:“那些该死的股票!”
几乎就在我重新设定我的语言设定的隔天,我挑的几只股票就开始上涨,后来也持续获利,一直到现在。我只能说,直到我把这株巨大的有毒植物从我内在的“财务花园”里挖掉之后,我才有机会欣欣向荣,开花结果!这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不过只要你了解财富蓝图的运作方式,就会觉得一切都有道理可循。
我要再强调一次: 你的潜意识所受到的制约,决定了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行动,而你的行动就决定了你的结果。
关于改变有四个关键因素,每一个因素都在你重新设定财务蓝图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都很简单,但都很有威力。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 “察觉” 。你要先知道某件事存在,才谈得上改变它。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 “理解” 。理解了你的“思考方式”从何而来之后,你就会知道:一切都是从你的内在而生。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 “划清界限” 。只要你知道了这种思考方式不等于你自己,你就可以脱离它,并且选择保留它或放弃它。至于是要保留它还是要放弃它,就看你希望明天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你可以观察自己这种思考方式,把它看个清楚;这是一个深藏在你心中很久很久的“档案夹”,而这个档案夹里面的资讯对你可能早就不是真理,或不具任何价值。
第四个关键因素是 “重新设定” 。这个因素会在本书第二篇详加讨论,说明哪些是可以创造财富的“心灵档案”。
认识了这四个关键因素的意义之后,我们来谈谈如何开始改变你的财富蓝图。
一、察觉:写下你小时候听过的所有描述金钱、财富和有钱人的话语。
二、理解:写下你认为这些说法如何影响你的财务生活。
三、划清界限:你有没有看出来,那些关于金钱的想法只代表了你所学来的东西,而不是你自己的想法,也不是现在的你?你能不能看出来,你现在的所有选择都可以改变?
四、提出宣言:请把手放在你的心上,说出以下几句话:
“我所听到的关于金钱的看法,不见得都是真实的。我要选择新的思考方式,让它帮助我得到快乐和成功。”
第二种制约的方式叫作模仿。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或监护人对于金钱的态度是什么?是把财富管理得很好,还是很失败呢?他们是很爱花钱呢,还是很节俭?他们善于从投资中获利,还是根本不投资?他们会在人生中冒险,还是态度保守?他们的收入很稳定,还是时有时无?钱,在你家里是欢乐的源泉,还是痛苦的根源?
为什么要知道这些?因为,你可能听过一句话:“有样学样。”没错,人类差不多都是这样。小时候,我们是靠着模仿来学习几乎所有的事物。
虽然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但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老话实在太有道理了。
我想到一个小故事。有个女人在煮晚餐,把一块火腿的头和尾切下来丢掉。她丈夫看了觉得疑惑,女人解释说:“我妈妈都这样做。”她母亲那天刚好到女儿家吃饭,女儿夫妻俩就问她为什么把火腿的两端切掉,母亲回答:“我妈妈都这样做。”于是他们决定打电话问外婆为什么要把火腿的两端切掉,你猜外婆怎么回答?“因为我的锅子太小了!”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一般来说,在与钱有关的事情上,我们的态度通常会和爸爸或妈妈相同,或者是结合了双亲的做法。
譬如我爸爸自己创业,从事建筑业,每一次所盖的房子从十几户到几百户不等,而每一次都要动用巨额的投资。在房子卖出去之前,爸爸必须倾尽家里全部财产向银行贷一大笔钱。所以,每一次他只要展开新项目,我们家就过得很拮据,而且是欠一屁股债。
你可以想见,在这段时间内我爸的脾气不会太好,花钱也不会太慷慨。如果我向他要任何一个会花到钱的东西,他先是说“难道我是钱做的吗”,然后是“你疯了吗”,最后我当然一毛钱都没拿到,只得到一个“再问你就给我试试看”的瞪眼。
这个场景会持续一两年,直到我爸盖的那些房子都卖出去,然后我们就会快乐得像是在天堂一样。我爸会突然判若两人,他变得十分开心、和蔼可亲,而且非常慷慨阔绰。他会主动问我需不需要钱,我虽然很想“以眼还眼”,回瞪他一眼,不过我没那么笨,所以我就说:“当然啰,谢谢爸。”
好日子会一直持续到可怕的那一天,当他回家宣布:“我发现了一块不错的地。我们要开始盖房子了。”我记得很清楚这时我会对他说:“太好了,爸,祝你好运。”但是我的心会沉到谷底,因为我知道,又要开始挣扎了。
这个模式从我六岁左右,我有记忆以来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我二十一岁搬出父母家才结束—我那时以为这模式已经结束了。
二十一岁那一年我从学校毕业,你猜我从事哪一行?建筑业。后来我改行做了其他几种专案类型的营生。很奇怪,我通常会小赚一笔,但没多久就变得一穷二白。然后我再做其他事业,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可以再度站上世界的顶端,直到一年后又跌入谷底。
这种起起伏伏的模式持续了将近十年,一直到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可能不是我所选择的行业不对、伙伴不对、下属不对、大环境不好,也不是我在情况大好的时候选择要休息一阵子。我终于明白了,可能啊,可能,我是不自觉地重复着我爸那种时好时坏的赚钱模式。
我只能说,谢天谢地,我学会了你在这本书里将会学到的东西,把自己从“溜溜球”的模式拉出来,重新设定为收入稳定增长的模式。今天,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在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冒出很冲动的念头,想要改变什么(然后毁了我自己),不过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新的档案来帮我观察这种感觉,并对这种感觉说:“谢谢你的建议,但是现在我们要重新聚焦,回去工作。”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我举办的一场讨论会上。这场讨论会结束后,一如往常,学员们排着队到台前找我签名,向我打招呼,或是说谢谢。我永远忘不了一个老先生,他哭着走向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不断用袖子擦眼泪。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今年六十三岁了,一直在看书,只要有相关的课程我就去参加。每一个有名的讲师我都见过,也试过他们教的东西。我试过股票、房地产,还有十几种其他的生意,后来回学校念MBA(工商管理硕士),我学到的知识比十个人加起来都多,却从来没有在赚钱这件事上成功过。每次总是开始很棒,到最后却一无所有,这么多年来我从不明白为什么,我想我大概是个笨老头吧……
“直到今天听完你的演讲,体验了你所带领的这整个过程之后,我终于豁然开朗。我本身的资质没有问题,只是我被洗脑了。我父亲的财富蓝图不断在我身上带来报应。我父亲经历过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最低潮,每天出去找工作或是做生意,然而回家时总是两手空空。假如我四十年前就知道你这个关于模仿和蓝图模式的理论就好了。我实在浪费太多时间去学习其他知识了。”说完,他哭得更厉害了。
我回答道:“你所学到的知识没有浪费你的时间。它只是潜藏在‘心灵银行’中等待机会施展。现在你已经建立了一个‘成功蓝图’,你所学到的每一项东西都有用处,而且你会一飞冲天。”
在听到某些话的时候,人们会知道那是真理。只见他的脸色逐渐开朗,深深一呼吸,然后脸上浮出一抹灿烂的笑容。他紧紧拥抱着我说:“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
我后来收到他的信,他说一切都好。他在过去十八个月所累积的财富比过去十八年加起来还多。我真高兴听到这个消息。
所以,你或许拥有了全部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你的“蓝图”不是以成功为目标的话,那么你的金钱与财务状况仍然不会好看。
来参加我们课程的学员,有许多人的父母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或熬过经济大萧条。当这些学员听到父母亲的经验会影响他们的观念和处理金钱的习惯时,往往大为震惊。有些人挥霍无度,因为他们认为“你可能一夜之间就失去所有的钱,所以不如在有能耐的时候尽量享受”。有些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把钱都储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里要送你一句金玉良言:“未雨绸缪”固然是一句好话,却可能带来后患。我们另一套课程里教导了一项法则:“意念”的力量很惊人。如果你存钱是为了不时之需,那么你不会得到别的,你就是会等到那个有状况的“不时”出现!所以别再那样想啦,与其未雨绸缪,不如专心为了将来的快乐日子,为了终于不必再担心钱的那一天做准备— 根据意念法则的原理,你所预期的,你一定会得到。
前面提到,在金钱方面,大部分人的态度会和父母亲相似,或者完全相同。可是另一些人却与父母的方式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愤怒、叛逆有没有关系?其实,简单讲,这完全跟你有多生他们的气有关。
可惜我们小时候没办法对父母说:“爸,妈,我想跟你们说一件事。我不喜欢你们处理金钱的方法,不喜欢你们的生活方式,所以,等我长大,我的方法会跟你们完全不一样,我希望你们能了解。晚安,祝你们好梦。”
事情没有那样发生,相反地,如果时机不对,我们被惹恼了,通常我们会气急败坏,说出狠话:“我恨你。我永远都不要变成你这样。我长大以后会很有钱,可以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才不管你喜不喜欢。”然后我们会跑进房间,用力摔门,砸枕头或是把手边的任何东西到处乱丢,以此发泄怒气。
许多出身贫穷家庭的人会对自己的背景感到愤恨,心生叛逆,这些人通常会外出打拼变成有钱人,或是至少怀着要出人头地的动机。不过,他们喉咙里会哽着一口气—不管赚了多少钱,不管是不是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想要成功,他们通常都不快乐。为什么?因为那股驱使他们追求财富的原动力是愤恨。因此,金钱和怨恨在他们的心里纠结,越是有钱,越是想多赚一点钱,他们就越满怀怨气。
后来,他们内心的自我会说:“我受够了老是这样发脾气,把自己搞得很累。我只想过幸福平静的日子。”于是他们自问—问那制造出这种心态的同一个心灵—应该怎么办。所得到的答案是:“如果你想摆脱怒气,应该先把烫手山芋给扔了。”他们接收到这个指引,在潜意识里想把钱给甩掉。
结果他们花费超支,投资错误,为了离婚付出巨大代价,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而毁了自己的事业。不管如何,这些人现在总算高兴了—是吗?错!现在情况更糟了,因为他们仍然怨气冲天,而且还花光了钱。
他们丢错东西了!
他们把钱丢开,而不是把愤怒扔掉;他们丢的是“果”而不是“因”。他们对父母和家庭的愤恨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除非能消解这份怒气,否则不管他们是贫是富,都不可能真正感到快乐或平静。
追求财富和成就的原因或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如果你的动力来源并不是正面的,例如你是出于恐惧、愤怒而想致富,或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想成功,那么你的钱永远不会带给你快乐。
为什么?因为你不可能用钱来解决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以恐惧为例,我在训练课上询问学员:“认为恐惧是追求成就的最大动力的,请举手。”没有几个人举手。然而当我问道:“认为安全感是追求成就的主要动力的,请举手。”几乎所有人都举手了。要知道,“追求安全感”和“恐惧”这两种动机,说穿了其实是很相似的东西。追求安全感,是出于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基本上便是一种恐惧心理。
致富法则:
那么,赚更多的钱可以消除恐惧吗?别异想天开了!为什么?因为金钱不是问题的根源,恐惧才是。更糟的是,恐惧不只是一个问题,它还是一种习惯。因此,赚大钱只是改变了你的恐惧的样子。
假如我们破产了,往往会害怕无法东山再起,或是钱赚得不够多。但是,一旦我们成功了,内心的恐惧通常会转变成“万一我失去了我已经赚到的一切,该怎么办?”,或是“所有人都想拿走我的钱”,或是“我会被国税局榨干”。简单来说,除非我们能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把恐惧消除,否则再多的钱也帮不上忙。
当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部分人都宁愿在有钱的时候担心会失去一切,也不愿口袋空空。不过,这两种生活方式都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
很多出于恐惧心理而拼命想赚钱的人,是把获得财富当作一种证明自己“够好”的方式。这个难题在本书第二篇会详加讨论,然后你就会明白,再多的钱也不可能让你对自己满意。你会成为现在的样子,并不是金钱造成的。而你心中那个“永远必须证明自己”的课题,变成了你习惯的生活方式,你根本没有察觉到它在折磨你。你说自己是功成名就人士,苦干实干,意志坚决—这些特质都不错,唯一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会这样?推动这一切的根本动力到底是什么?
那些被某种力量驱使着要证明自己够好的人,觉得生活中一切的人事物都“不够”,而再多的钱也不能减轻这种痛苦。再多的钱或其他物质,都不可能使这种人的内心得到满足。
我要再强调一次:问题都在你自己身上。记住,你的内在世界决定了你的外在世界,如果你认定自己不够好,你就会把这个想法合理化,并且创造出那个“不够”的现实状况。相反地, 如果你相 信自己是富足的,你也会把那个信念合理化,并且创造出富足丰盛。为什么?因为“丰盛”会变成你的根源,自然而然成为你的生活方式。
你要在心中划清界限,不要让愤怒、恐惧成为你追求财富和证明自己的动力,然后你就可以建立新的联结,让你赚钱赚得很有目标,觉得自己有所贡献,而且从中得到喜悦。这样一来,你就永远不必以摆脱金钱来得到快乐。
与父母相背而行,不尽然都是错的。如果你是个叛逆的孩子(排行老二的孩子往往如此),而家人的理财习惯不好,那么你跟他们不同反而可能是好事。但如果你的父母很有成就,而你却反抗他们,那么你可能会陷入严重的财务问题。不管你是哪种状况,重要的是你要认清楚一件事:你的生活方式,与双亲的金钱观,或者其中一人的金钱观,有密切的关联。
察觉:想一想父母处理金钱的方式和习惯是怎样的,你跟他们有哪些地方是完全一样的,哪些是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把这些写下来。
理解:这个模仿步骤如何改变你的财务生活?把它写下来。
划清界限:你明白这个方式只是你后天学习的,并不是你自己原本有的吗?你明白现在你有权利选择改变吗?
这是我的宣言:
请你把手放在你的心上,大声说:
“我所模仿的金钱观念是他们的。我现在要选择自己的方式。”
现在,摸着你的头说:
“这是有钱人的脑袋!”
第三种使我们受到制约的重要因素是特殊事件。你小时候,对于金钱、财富和有钱人有什么经历或体会?这些经历太重要了,因为它们会形成你一生的信念或是幻想。
让我举个例子说明。有个名叫乔希的护士来参加密集训练课程。她的收入很高,但不知为什么总是会把钱花光。我们深入了解后发现,她十一岁的时候,有一次与父母和姐姐去中餐厅吃饭,这期间,她父母又为了钱的事而针锋相对。她父亲站起身,大吼大叫并捶打桌子。她记得父亲的脸一会儿泛红一会儿发青,然后心脏病发,倒在地上。乔希是学校的游泳校队队员,学过心肺复苏术,于是立即为父亲做急救,但仍然回天乏术。父亲死在她的怀里。
因此,从那一天起,在乔希的心里,金钱就和痛苦紧密相连。也难怪她成年以后会出于潜意识挥霍掉所有的钱,以减轻内心的痛苦。有意思的是,她选择了当护士。为什么?也许她还想要挽救她父亲的生命?
在我们的训练课程里,我们帮乔希找出她旧的财富蓝图,并且加以修正。今天,她正大步迈向财务自由之路,也不再当护士了—并不是她不喜欢护士这份工作,而是因为她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因是错误的。她现在是财务规划师,也是一份助人的工作,不过是一对一的工作—深入了解客户过去的程式如何控制了他们今日的理财方式。
我再举一个更接近核心的例子。我太太小时候只要听到卖冰激凌的货车接近的叮当铃声,就会跑去找妈妈要硬币,她妈妈总是回答她:“对不起,亲爱的,我没有钱,你去找爸爸要。爸爸才有钱。”我太太便跑去找爸爸要,然后开开心心地去买冰激凌吃。
日复一日,同样的状况不断重复,那么,我太太最后会学到什么样的金钱概念呢?
第一个就是,男人才有钱。所以我们结婚后,你猜她会期待我怎么做?没错,拿钱回家。我告诉你,这回她要的可不仅仅是硬币而已,她的段数已经提高了。
她学到的第二个概念是,女人没有钱。如果她妈妈(她的模仿对象)没有钱,显然她也应该如此。于是她在潜意识里就会想花掉所有的钱。这件事,她做得十分彻底。你给她一百美元,她花一百美元;你给她两百美元,她就花两百美元;如果你给她五百美元,她就把五百美元花光;如果你给她一千美元,她会花一千美元。后来她来上我的课,学会了各种财务杠杆的技巧。我给她两千美元,她可以花掉一万美元!我试着向她解释:“亲爱的,你这样不对。财务杠杆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拿到那一万美元,而不是花掉它。”不知为何,她就是听不进去。
我们不会为别的事吵架,只会为钱的话题争执。这差一点使我们赔上了婚姻。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对于金钱的看法如此截然不同。对我太太来说,金钱意味着立即的享受(就好像她小时候享受她的冰激凌一样)。我则相反,从小就相信必须不断累积金钱,才能换取自由。
对我来说,不管我太太什么时候花了钱,她花掉的都不是钱,而是我们未来的自由。但是对她而言,不管何时,我只要阻止她花钱,就是在剥夺她人生中的享受。
感谢老天,我们后来都学会了修正自己的财富蓝图,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了两人的婚姻而创造了第三份财富蓝图。
这一切努力有用吗?这么说吧,我这辈子至今遇到过三项奇迹:
第一,我的女儿出生。
第二,我的儿子出生。
第三,我太太和我不再为钱而争吵!
统计数字显示,导致婚姻破裂的头号杀手就是钱。人们会为钱吵架,背后最大的原因不是钱本身,而是夫妻两人的“财富蓝图”无法配合。重点不在于你有多少钱,或者你根本没有钱,重点是,如果你的财富蓝图与对方不一致,那就麻烦了。这个道理,对于夫妻、情侣、家人,甚至商业伙伴都可以成立。所以,你要了解的是财富蓝图的问题,而不是金钱的问题。一旦你能看出对方的财富蓝图,你们就能用适合你们双方的方式来相处。
如何看出对方的财富蓝图?首先你要开始知道并接受,你伙伴的“财富档案”可能与你有所不同。知道之后,不要觉得沮丧,而要用谅解的态度面对。尽可能去理解你的伙伴在钱这件事上最在乎的是什么,并找出他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哪些恐惧。用这种方式,你就可以从原因下手,而不是一味去对付结果,这样才可能改善彼此的关系。如果不这样做,你根本别想改善你与对方的关系。
我们的密集训练课程会让你学到,如何辨识你合作对象的财富蓝图,如何创造你们俩的崭新财富蓝图,让它来帮助你们,得到你们想要的好处。它可以帮助大多数人解除人生几种重大痛苦中的一种。
寄件人:黛柏拉·查米托夫
收件人:哈维·艾克
主旨:我在钱这件事上得到了自由!
哈维:
今天,我坐着什么都不必做就可以有十八份收入进账,而且我不需要再工作了。是的,我很富有,不过重要的是我的生命变得富裕、快乐而充足!可是以前不是这样。
以前,金钱一直是我的负担,我把理财的事情交给陌生人打理,所以我不需要自己花心思。上一次股市崩盘,我几乎失去了全部,而我竟然是等到一切都迟了才发现自己快要完蛋。
更严重的是,我失去了自尊。恐惧、羞耻和绝望把我击垮了,我躲开所有的人,一直在惩罚我自己,直到我被拖去参加你的训练课程。
在那个让人脱胎换骨的周末,我重新拿回自主权,决定要自己掌握自己的钱和自己的理财命运。我采用了财富宣言法,原谅了我过去的错误,从心底相信自己值得拥有财富。
现在,我觉得管理自己的钱是很有意思的事!我在钱这件事上得到了自由,也知道我永远都会这样自由,因为我像有钱人一样思考!
谢谢你,哈维。谢谢你。
你可以和伙伴一起做以下的练习。
坐下来,回想你们关于金钱的记忆—你小时候听到的话、你家庭的习惯模式,以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另外,要知道钱对于你的伙伴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享乐,还是自由?是安全感,还是身份地位?这么做,可以帮助你们找出双方目前的财富蓝图,也能帮助你们发现彼此在这个问题上的冲突。
接着,讨论你们想要一起得到什么—不是你们个人的目标,而是你们两人以伙伴关系想得到什么。一起决定你们俩在金钱和成功方面的共同目标是什么、态度是什么,然后把你们协议遵守的态度与行动写下来,贴在墙上。日后如果发生了问题,就用温和的方式提醒对方,当初你们在客观而理性、不被旧的财富蓝图所困的时候,曾经一起决定的事情。
察觉: 你小时候曾经遇到哪些与钱有关的事,在情绪上或情感上产生了重大反应?
理解: 这个事件如何影响了你目前的财务生活?把它写下来。
划清界限: 你知不知道,这种生活方式只是你后天学习来的,并不是你原本有的?你知道你现在可以选择改变它吗?
这是我的宣言:
请你把手放在你的心上,说:
“我要放开我以前那些没有正面意义的金钱经历,
我要创造新的富裕的未来。”
现在,摸着你的头说:
“这是有钱人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