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自我觉知

● 心理上的疾病很难意识到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得·弗洛伊德 曾悲观地说道:“人总是想受苦。”我想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会反驳,说“我不想受苦”“我想要幸福”等。

其实,这样的话不仅弗洛伊德说过,卡伦·霍妮也曾说:“人总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这种现象被称为“扩散的外化”,是将内部的心理过程,作为在自己外部发生的事情来经历的倾向。

如果某个人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忍受的空虚感,便无法面对生命的虚无。然而,他并不是直接感受到自己人生的空虚,而是通过朋友的死亡或者日常生活才能感受得到。比如,他对在社会上小有成就的某位朋友持有偏见,这位朋友去世时,他便说道:“人总有一死,事业再成功又有何用。”说完后内心竟有种莫名的心安。

描述身边朋友们的各种人生也是虚无的一种表现。表面上说着“人生不过如此”,实际上却用各种无关紧要的事,勉强把自己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来逃避自己人生的虚无感。即使如此,很多人依然会说:“我不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不放的。”

与生理上的疾病不同,心理上的疾病很难被意识到。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甚至一直在误解。任何人都有自己知道的病,也都有自己不知道的病。谁都知道发烧39摄氏度便是生病,但出现心理疾病未必会知道,比如依赖症。

依赖症也被称为“否认病”。有赌博依赖症的人总是坚持说自己没有问题。因此,来咨询赌博依赖症的大多不是本人,而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

对于心理疾病,当事人很容易坚持说自己很健康。生理上的疾病则大不相同。没有人会在高烧39摄氏度的情况下坚持说自己很好,也不会在寒风中慢跑。

听到“人总是想受苦”“人总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之类的说法,也许你会否认。但遗憾的是,事实的确如此。人并不想受苦,也不想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但在无意识中却会如此。

无论弗洛伊德和卡伦·霍妮如何解释,很多人都不会认为“人总是想受苦”。因为人们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无意识中的想法。如果不知道自己无意识中想要痛苦,那么,一个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收获幸福。

1.坦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没有人想受苦,我也不想,却时常紧紧抓住痛苦不放。倘若你能意识到这一点,你的世界便会大为不同。然而,痛苦中的人往往很难意识到并承认这一点。

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紧紧抓住痛苦不放的态度,没有理解“想要幸福”这一生存态度的本质。

“我不想受苦,我想要幸福”的意思,就是希望避开烟雾,获得篝火。用卡伦·霍妮的话来说,就是“神经症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不切实际,以自我为中心。

其实,当你意识到自己在无意识的世界里想要逃避内心的纠葛,意识到自己正在逃避内心的真正矛盾,你的世界就会发生改变。意识到这一点,认真思考自己为何执着于现在的痛苦,就能隐约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若能坦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深处,人生就会变好。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如此痛苦,我究竟想要保护什么?

它真的值得保护吗?

也许,它们只是些没用的东西呢?

不,应该是无益甚至有害的东西吧?

也许我被什么欺骗了吧?

也许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妄想吧?

也许我只是理解错了什么吧?

是说“人总是想受苦”的弗洛伊德有什么问题,还是我自己误会了什么?

直面自己无意识中的矛盾,疑问便会迎刃而解。

2.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错误的东西

弗洛伊德说:“人总是想受苦。”卡伦·霍妮说:“人总会紧紧抓住让自己不幸的感情。”人们之所以不认同这些想法,其实是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也可以说很多人无意中忽略了现实。

有的人自出生以来便历经苦难,身心饱受磨炼。如果发自内心地渴望幸福,定然不会认同“人总是想受苦”这种说法。然而,人生并不是为了幸福而设定的,换言之,人生并非必须幸福,这才是关键所在。

很多人都误以为“人生必须幸福”。每个人都会害怕一些东西,自身也会有可怕之处,即令他人畏惧之处。这便是现实的人生。然而,很多人以为自己的人生中不能或者不应该有可怕的东西。这样的人生观从根本上便是错误的。倘若抱有这样的人生观生活,自以为是地无视现实,即使长大成人,内心也依然幼稚如童,无法自立,甚至认为所有人都应该顺应自己。

任性自私的人若能将自己的人生与那些愿意接受现实、认可“人生并非必须幸福”并且努力生活的人的人生做一个对比,便会对自己的人生大失所望。

当然,人生来就不同。有人在母亲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也有人是在母亲的冷嘲热讽中成长。有人饱尝父爱,在父亲的暖心鼓励下逐渐自立成长,也有人生来便被父亲否定,甚至不断被挖苦“你这种人活着根本没有价值”,身心饱受摧残地长大成人。

也有些父母过于依赖孩子,不能承受孩子离开带来的空虚之感,甚至企图用自杀逼迫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这样的孩子只能被迫在这种“严重施虐者”的精神折磨下,以受虐者的角色成长。

总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皆有不同,有人经历过地狱般的千锤百炼,也有人备受宠爱、一帆风顺。可以说,人生来便背负着不同的命运。掌握自己的命运,便是活出自己的人生。

3.意识到无意识的存在,才能战胜它

这是一个名叫杰伊的毒品依赖症患者的故事。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时,总是莫名地感到不快,身心皆不舒服。他遭遇坎坷,人生不顺,进而自杀未遂。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他开始吸食海洛因。

后来,他入院治疗。出院时,他的父亲在加利福尼亚,母亲在纽约。他担心去母亲那里会重蹈覆辙,便决定去父亲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并在出院3周前给母亲写了一封信。

出院后,他表面上要去加利福尼亚的父亲那里,但无意识中还是想去纽约的母亲那里。当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结果他虽然事先做出了决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去了母亲所在的纽约。

不管他嘴上说什么,无意识中依然不想改变,拒绝改变。可以说,倘若意识不到自己的无意识,便无法战胜无意识。

他来到母亲的住处后,发现母亲与男朋友一起生活,没有他的房间,他便住到了祖母那里。不久,母亲与男朋友分手,他又回去和母亲一起生活。结果,他又感觉到生活的无趣和不幸,再次吸毒。

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母亲和儿子之间自我陶醉式的束缚关系。

杰伊与祖母一起生活时可以正常工作,与人相处也十分融洽。但他回到母亲身边便开始吸毒。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杰伊和母亲的关系。在杰伊看来,母亲永远可以无条件地庇护自己,与自己有着直接且最为密切的联系。他离不开母亲,离开母亲就会痛苦,但时刻绑在一起又会身心不快。

4.自我觉知是获取幸福的前提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阻碍自身成长的力量。我们没有意识到它有多么强大,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退行欲求多么强烈。这是神经症倾向强烈的人最大的问题。可以说,人之所以感觉不幸,是因为用错了力气,甚至在用力阻碍自己。

倘若意识到这一点,便能渐渐收获幸福,世界亦会更加和平。

很多人不认为无意识的力量大于意识的力量,弗洛伊德称这种抵抗意识为“抵抗运动”。然而,因无意识的力量之强大而烦恼的人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这本书正是帮助你正确了解自己内心的一本书,它能让你认清并了解自己无意识中妨碍自身成长的力量。

神经症倾向较强的人,在意识上可能真的想要治疗自己的神经症。但是,他们想要改变的其实只是表象。比如,有人总是闷闷不乐,便想改变这种闷闷不乐的性格。但这只是一种表象。他想改变这种闷闷不乐的表象,但无意识中并不打算消除内心隐藏的愤怒。换言之,他放任自己闷闷不乐的原因,只是想改变结果。如同一个人想大吃特吃却不想长胖一样。也如同一个人想减肥,却不愿意节食和运动一样。

认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人生未来便会绚烂多彩。有些人之所以无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许是无意识中自以为是的正义感所致。意识领域中的正义感,也许在无意识领域中也只是复仇心而已。

其实,只要意识到想法和切身感受是两回事,便会豁然开朗。如果想要独立、不受伤,或者想要被人疼爱,就必须改变自己对自己的态度,只是人们在无意识中拒绝理解这一点。

通过本书,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与明白自己在无意识中拒绝什么。 RlDnrJEJpUu5RNFMEOS/MSrZs8RT3E3CGLXQXmPf1pHZp0I3MInNvgE9zABVcZ7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