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越南铜鼓研究回顾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国土面积约3295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人口9620万(2019年4月)。越南地形呈狭长的S形,从最南端到最北端直线距离为1650公里,东西最窄处为5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中部长山山脉纵贯南北。主要河流有北部的红河与南部的湄公河。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京(越)族、岱依族、泰族、华族(汉族)、高棉族、芒族、侬族、赫蒙族、瑶族等54个民族,京(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平原和沿海地区,其他民族主要居住在北部和西部靠近越中、越老、越柬边境的高原山区和河谷盆地。

越南是古代铜鼓主要的分布区域,也是发现和保存铜鼓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是古代铜鼓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鼓在越南有着极高的地位,是越南民族文化值得骄傲的无价之宝,被认为是古越族文明和越南古代文化的标志。因此,越南高度重视铜鼓及其文化,不断组织对铜鼓的搜集、记录、整理和研究。

按铜鼓的蕴藏量来说,越南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个铜鼓大国。但越南到目前止究竟有多少面铜鼓,还没有一个很确切的统计数字,有上千面 、八百多面 以及约六百面铜鼓及一百多面小铜鼓 [1] 等说法。

越南现存铜鼓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科学的考古发掘,二是在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基本建设中偶然发现,三是私人手中的传世品,以在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基本建设中偶然发现和传世品居多。比如,越南最早发现的铜鼓是1893年出土于河南宁省(今河南省)理仁县如琢社的玉缕1号鼓;1993年老街省老街市红河右岸的山丘上发现的19面铜鼓 ,其实都是在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中偶然发现的。越南众多的铜鼓中只有少部分是在遗址和墓葬里经科学的考古发掘发现的,如东山、越溪、春罗等墓地中出土的铜鼓。

从目前发现的铜鼓看,越南铜鼓分布范围广泛,却又有相对集中的区域,现已在全国四十余个省市发现有铜鼓,但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偏北一带,南部较少且零星分布于沿海一线。

由于越南19世纪末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铜鼓的研究最初主要掌握在法国和其他欧洲学者的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属越南在河内设立远东博古学院,逐渐成为世界研究铜鼓的重要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殖民主义土崩瓦解,西方铜鼓研究热逐渐冷却,铜鼓研究的中心东移,越南对铜鼓的研究也活跃起来。1945年越南取得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之后,开始对越南古代的铜鼓进行调查、收集、发掘和研究工作,并自1950年代中期起,越南学者逐渐掌握了铜鼓研究的主动权并开始发表相关论文。

1956年,陈文甲发表了《铜鼓与越南的奴隶占有制》一文,这是越南学者研究铜鼓的第一篇论文。作者依据中国古籍的记载,认为越南的铸铜技术和铜鼓铸造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1957年,河内师范大学陶维英教授撰写了《铜鼓文化和骆越铜鼓》等论著,并在1959年出版的《越南古代史》一书中,用较大的篇幅系统论述了越南铜鼓的起源、分布等问题,认为铜鼓起源是在越南北方,创制铜鼓的是雒越人。

1962年,黎文兰发表了《关于古代铜鼓起源的探讨》一文,提出铜鼓在地理上起源于越南北方的观点。1963年,河内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黎文兰、范文耿、阮灵合著的《越南青铜时代的第一批遗迹》,该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到1960年代初为止,在越南境内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址和铜器时代遗物,对越南发现的黑格尔Ⅰ型铜鼓进行了排队分式,并推测了相对年代。

1970年代,铜鼓成为越南考古和历史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越南《考古学》杂志在1974年连续出版了两期铜鼓研究专辑,发表了30位作者的29篇文章,论述和探讨了铜鼓的起源、类型、分布、年代、装饰艺术、合金成分、铸造技术和用途等问题。

1975年越南历史博物馆出版了阮文煊、黄荣编著的《越南发现的东山铜鼓》一书,逐一介绍了在越南发现的52面东山型铜鼓,并对这些铜鼓进行了分类,确定了年代,对铜鼓的起源、分布、装饰艺术、用途等问题发表了意见。该书可以说是70年代越南铜鼓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反映了越南学术界关于铜鼓的基本观点。

1987年,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范明玄、阮文煊、郑生编著的《东山铜鼓》一书,对他们认为属于东山型(黑格尔Ⅰ型)的铜鼓作了全面介绍,其中包括在中国发现的148面和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发现的55面类似的铜鼓。

1990年,范明玄、阮文好、赖文道编著的《越南的东山铜鼓》出版,该书以清晰的照片和精致的线图,逐一展示了越南境内发现的115面东山铜鼓和中国云南出土的3面铜鼓,以及奥地利维也纳收藏的1面东山铜鼓,并按其年代先后分成5组21式。该书是迄今为止越南收集东山铜鼓资料最全面的著作,其分类法也是最权威的。

2005年,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范德孟教授出版了《越南南部东山(黑格尔Ⅰ型)铜鼓》一书,详细介绍了越南南部东山铜鼓的发现,并做了相应的研究

2013年清化省博物馆编辑出版了《清化铜鼓》一书,以图录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发现于清化省的136面铜鼓,以及数十面小铜鼓(明器),主要是黑格尔Ⅰ型和Ⅱ型铜鼓,另有黑格尔Ⅲ型和异形铜鼓各一面 [2]

1991年中国和越南关系正常化后,越南学者加强了与中国学者的交流,并积极撰写铜鼓研究论文,参加在中国召开的古代铜鼓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黄春征、阮文好、何文瑨、叶廷花等学者在中国发表了较多关于越南铜鼓的文章。

进入21世纪,越南学者与国外学者开展了合作研究。2004年越南与日本联合考古调查团编写的《鼎乡遗址》一书在日本东京大学用英文发表,书中介绍了鼎乡遗址中发掘出土的东山铜鼓。2011年,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国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编著出版了《越南铜鼓》一书。

越南学者认为,黑格尔Ⅰ型铜鼓上的纹饰如太阳纹、翔鹭纹、羽人纹、鹿纹、船纹,几何花纹如圆圈纹、切线纹、锯齿纹、栉纹和东山文化铜器的花纹相似,而且铜鼓又在东山文化遗址和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是东山文化中最独特的产品,因此称为“东山铜鼓”,并认为东山铜鼓等同于黑格尔Ⅰ类铜鼓。因此,越南学者关于铜鼓的论述绝大部分是围绕对东山文化的研究来进行的,对铜鼓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黑格尔Ⅰ型(东山铜鼓)上,除对黑格尔Ⅱ型偶有论述外,其他类型的铜鼓只是在一些论文和报告中简略提及,大多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1] Luu Tran Tien, “Vietnamese Bronze Drums, ” in Thanh Hoa Bronze Drums .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2013.

[2] Thanh Hoa Provincial Museum, Thanh Hoa Bronze Drums . Social Sciences Publishng House, 2013. nqUEplubPGJ+WCgHwtIqiSbYWINCKFTsN0nRqjgDWVNliDCGgFpHGf4SMNvije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