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基督教的宗教道德本质。在基督教中,世界是上帝的爱创造的,世界上的生命也是由上帝的爱支撑的。上帝为了替人类赎罪让他的儿子献出了生命,这就是上帝的爱:“神就是爱”(《约翰一书》,第4章,第8节)。耶稣基督承认《旧约》中爱上帝和身边的人的诫命,并为这一诫命定下了新的准则:“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翰福音》,第15章,第12节)基督还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马可福音》,第12章,第30—31节)基督教的爱是很复杂的现象,它包含许多因素:同情心、虔诚、感恩、廉耻感、耐心、怜悯、做善事和展现其他美德的愿望等。耶稣基督在号召他的追随者和门徒要爱和宽容时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第5章,第44节)关于基督教的爱,使徒保罗这样写道:“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并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1—8节,第13节)
基督教的爱是要付出牺牲的爱,这意味着对基督和他所有诫命的忠诚,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上帝和身边的人。在基督教伦理学中爱还是至高的神学美德。
安德烈·鲁布廖夫(约1360—1430)是被封圣的最伟大的俄罗斯圣像画师。早年,他曾在拜占庭和保加利亚学习和工作。他十分熟悉拜占庭先师绘制圣像画的原则和技艺。关于他生平的资料保存下来的不多,他是何时进入圣三一谢尔盖大修道院的也不得而知,只知道当时修道院的拉多涅日的尼康发现了他的绘画才能,把他送到莫斯科的安德罗尼科夫修道院去进一步完善绘画技艺,该修道院为尼康的朋友圣安德罗尼科夫所建。在这座修道院里,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的儿子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看到了安德烈·鲁布廖夫的绘画作品,十分赞赏,将它们作为杰出画作放置在克里姆林宫中。这些画作确实因与以往圣像画的不同风格而令人惊叹。以前的圣像画师往往都把圣者的面容描画得如同严厉的法官,引起人对上帝的恐惧;而安德烈·鲁布廖夫的圣像画体现的是神性的和谐,色彩明亮而欢快,圣像是温暖的,展现出神的爱,并且祈祷者和圣者的形象在对天堂和谐的共同快乐感觉中融为一体。画师在1412年前后画的著名圣像画《圣三一》被公认为神学启示的最高成就。这幅圣像画是为圣三一谢尔盖修道院(后为大修道院)绘制的。画中有三位朝圣者,象征上帝的三位天使,他们来向亚伯拉罕报喜讯。安德烈·鲁布廖夫在创作这幅画时,建立起一种以天使形象来表现上帝三个位格的新规则,即集中全力去描绘体现圣三位一体的形象。无论是画师的同时代人还是后人,都充分肯定他的创作的意义。在圣像画师去世一百多年以后,在伊凡雷帝时代,东正教会主教会议曾发出指令:在用圣像画描绘圣三位一体时,必须遵照他的画法。这位伟大的圣像画师为许多大教堂画过圣像,其中包括兹韦尼哥罗德和弗拉基米尔的教堂。2001年,俄罗斯设立了圣安德烈·像画有突出贡献的人。安德烈·鲁布廖夫的纪念日为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