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所引白马诗,守卫边疆、战死沙场的主人公都可能位居将军,所重却不在为某人作传,不具姓名。而在群雄争杀的东汉末年,真的出现了一位白马将军——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在世时雄踞一方,死后史上留名。
公孙瓒出身官宦门第,“家世二千石”,略如九卿、刺史、郡守的等级,但由于其母乃地位卑贱的妾室,只能从小吏做起。其人一望便觉与众不同,“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长得帅,声音洪亮,且能言善辩,被太守看中,招为女婿。婚后的他有过一段入山从名师读书的时光,再入官场后被重用,“举上计吏”,即负责年终时向朝廷呈送郡中统计簿册,并接受问询。此一职务通常由各州郡的副职担任,选中他显然是格外重视。这时的太守已换为刘君,不久因事被抓,槛车押赴洛阳,律法严禁属下伴随,公孙瓒化装成家丁,一路侍奉照料。至京师后,刘君被判处流徙日南(汉代行政区划,在今越南中部),当时视为瘴疠绝域,瓒于北邙山置酒祭辞先人,慷慨悲泣,决然随侍南下。岂知刘君于途中遇赦,公孙瓒得以安然返回,也因此攒了不少人气,被任为长史。是时汉室衰微,东北部的鲜卑、乌桓等经常袭扰边地,一次公孙瓒率数十骑巡行塞下,猝然与数百鲜卑骑兵相遇,见难以脱身,即与属下相约死战,率先持长矛冲向敌阵,杀伤众多,己方也伤亡过半。他的坐骑已是白马了吗?不能证实,大概还没有。公孙瓒经此一战名声大震,升为骑都尉,浴血征杀,曾陷入重围,历两百多天才艰难返回。《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记述交战实况:“瓒深入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时多雨雪,队阬死者十五六,虏亦饥困,远走柳城。”置于死地而后生,实非侥幸。之后公孙瓒官拜降虏校尉,封都亭侯,掌领重兵,开始在形式上搞点噱头,不光自己骑乘一匹白骏马,贴身近卫也一律换成了白马。传曰:
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虏识瓒声,惮其勇,莫敢抗犯。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
于是,公孙瓒就成了胡汉闻名的白马将军,一班亲卫则号为“白马义从”。义从,归义从命,本指胡羌各部归附汉廷之人,此处用以形容那些追随效命的勇士。公孙瓒曾读书山中,不会不去研读《孙子兵法》,却将“能而示之不能”一条丢在脑后。果然,乌桓首领在告诫回避“白马长史”的同时,也将其画像作为靶子,命属下精骑识别和演习箭法,思谋着搞一次斩首行动。
让亲随统一骑乘白马,是一种炫耀夸示,其实也是一种障眼法,有着保护主帅的作用。史称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为数十名善射之士,临战时分为左右翼,亦重在随扈捍卫。而到了王粲的《英雄记》中,其数量竟陡然激增——
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
与曹植并称“曹王”、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的王粲,弃史笔而入于传奇一路,写得极度夸张。白马之为世所珍,第一位的原因当不仅在其神骏,更在其数量稀少。以邻近游牧部落的地缘优势,公孙瓒可以为亲从配备几十匹白马,却难以组建数千骑的白马兵团,这是一种基于常识的推测。
白马将军公孙瓒的结局很悲惨。生性的残忍嗜杀,在官场的争名夺利,掌权后的“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杀害旧主刘虞一家老小的恶劣行径,以及越来越强烈的疑忌之心,注定了众叛亲离的结果。所建易京被攻破之际,公孙瓒缢死姊妹妻子,引火自焚,其白马与那些个“白马义从”,均不知所终。
历史上的白马将军,地位更高、名声更糟的是侯景。此人狡黠狠鸷,一生叛附无定,先后做过东魏的定州刺史、濮阳郡公,南梁的河南王、大将军,叛乱后残破建康城,饿死梁武帝,逼娶溧阳公主,自称“宇宙大将军”,篡位自立,暴长暴落,兵败后竟被民众分食,尸骸无存。《南史·贼臣传》述其生平大略时,不忘记一笔他的白马故事:
先是,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谣。
以其地位,侯景不仅可称“白马将军”,还可号称“白马郡公”“白马王”“白马天子”,后世却呼为“白马小儿”。为何?皆因侯景志大德薄,品性残暴卑污,又迷信儿童谣谶,竟然也做了几天伪汉皇帝,便将白马将军与黄口小儿之歌谣相牵结,构成一个谑且虐的语词组合。
侯景之后,出现了一位颇具人望的白马将军,即历仕唐、后梁和后唐的王审知。审知起家陇亩,与两个哥哥历经战阵,皆至高位。《新五代史·闽世家》记述了其家族据有福建的一段史实,王审知在位时敬贤惠民,实施德政,能于天下大乱之际坚拒分裂自立,也比较重视亲情,传曰:“审知为人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著此一句,则知他的两个哥哥大约不骑白马。
史上的白马将军不止上述几人,而白马也非武将的专属,皇亲国戚与文臣乃至于江湖好汉均可骑乘。如东汉初曾任光禄勋、太子太傅的张湛,就喜欢骑着白马上朝,也喜欢当面犯颜谏诤,被汉光武帝称为“白马生”,多少有一点儿揶揄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