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畏天爱人
——弘历的回应

《大风歌》的前两句是铺垫和蓄势,第三句才是重点,抒发郁积在心中的焦虑,留下一个新生帝国统治者的问号,那就是:得到政权后,怎样才可以使之长治久安?

这是奠定两汉四百余年帝基的汉高祖的疑问,是其耿耿于怀的心结和创痛,旧日的股肱之臣一个个称兵叛乱,又复依靠谁来捍卫国家呢?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心病,那就是自知身体已难支撑太久,继承人的问题令他极为纠结。前朝的秦始皇何其强毅,就因为选错了继位者,逝后仅三载,庞大帝国便告崩解。前车之鉴,可不深虑乎?但在太子刘盈与爱子如意之间如何取舍,他也拿不定主意。而这些又不能发诸歌诗,不能对父老乡亲吐露,只得憋在心底。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即便当朝天子也是如此。

比较起来,清廷从偏于一隅到定都北京,以不足十万满洲男丁攻掠控制中原,面对的风险和压力要大得多。崛起时的满洲是一个战斗民族,统治集团有强大进取心和无时不在的危机意识,几代帝王惨淡经营,终于坐稳了江山。弘历说他的父皇雍正帝“日不暇给”,没有时间东巡祭祖,所说的也是实情。

作为古代文体的赋,《盛京赋》也是铺排渲染,颇不易读,大旨则见于卷首小序。乾隆帝如道家常,自说自话,其实也回应了汉高祖的千年之问,他说:

尝闻以父母之心为心者,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者,天下无不睦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者,天下无不爱之民物。斯言也,人尽宜勉,而所系于为人君者尤重。然三语之中,又惟以祖宗之心为心居其要焉。盖以祖宗之心为心,则必思开创之维艰,知守成之不易,兢兢业业,畏天爱人。

阅读至此,不可能不联想到弘历父辈的皇位之争,兄弟阋墙,结成团团伙伙,无所不用其极,令晚年的康熙帝伤透了心。设若能知“以父母之心为心”,兄弟同心,各以聪明才智效力于国家,将是一个怎样兴盛的局面?文中不言,其实也隐含对父皇雍正帝的批评,其在登基后残酷对待几位兄弟,监押软禁,甚而逐出宗室,自也算不得“以父母之心为心”。

《盛京赋》是一篇大赋,立意高远,包容宏富。有人说是文臣代拟的,实在不了解弘历,不了解他的学识和他的高傲。我曾经细读过他的《御制诗文集》,以诗纪事,同时写人,写自己的心情,很有价值。乾隆八年的大清帝国存在的问题很多,黄河决口,米价上涨,流民闹事,官兵废弛,秘密会党滋蔓……而他的东巡往返超过四个月,“念祖宗缔构之艰难,思列圣燕贻之绵永”,“溯源报本,弥深追远之情”,意在对贵近大臣进行一次触及灵魂的传统教育。

我们常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时代的变化,但人心和人性则相对稳定,看不出根本的差异。再回到汉高祖,其《大风歌》中蕴含的既有“祖宗之心”,也隐约可见“父母之心”,这也是《大风歌》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其至今仍能引发共鸣之处。龙吟,可喻指君主的吟诵,两位相隔近两千年的帝王以其歌赋,做了一次隔空对话。乾隆帝提出的“畏天爱人”,回应了汉高祖的世纪之问,而以刘邦的性格似乎做不到这一点,实际上弘历也远没有做到。

2020年10月于京北两棠轩 rrp3DQutSb2XHdNXhclFEnrSc8dlzuIrF2XFZwz6i9dcxo+RxkHSD5WInn0wjo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