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鲁迅教我》题记

这是我的第二本关于鲁迅的文字的选集。

今年是鲁迅研究室成立三十周年;是李何林教授出任研究室主任的三十周年,是他把我从机修工厂热处理车间带到研究室的三十周年;也是我从业余到专职研究鲁迅的三十年。“三十而立”,可我的成绩是这样单薄、肤浅,自然,也许并不平庸。然而,何“立”之有?不过,我深深感念李何林先生,是他在那“文革”还没有结束的艰难日子里,想方设法改变了我的命运。今年他逝世已经快二十年了,我只能用这样的东西来纪念他,毕竟很是惭愧。

鲁迅活着的时候,有人说他是“托尼思想”,有人奉他为“思想界的权威者”;他逝世后,有人赞颂他是“伟大的思想家”。但质疑之声此伏彼起,不但认为鲁迅不是思想家,甚至连什么思想也没有。三十年来,我集中思考这个问题。我思考的结果是肯定的。那么,他“有什么”思想?“是怎样的”思想?他的思想是“为什么的”?我的理由是:我觉得我从他的全部著作与译文中发现了他以“立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提出了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观点。这一系列观点,排列起来,大体是:

一、人是一切人间世的问题——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民族的和国家的——的根本。不是“因素”,是“根柢”。

二、人是生物,生命是第一义的。这种“自然而然”的事实,是关于“人”的问题的根基。

三、人的生命,自然首先是生理的,属于“体格”的内涵。但人有“精神”,即属于心理的内涵。在体格和精神之间,即生理和心理之间,精神是第一的。人的精神决定“生命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高下”。

四、人有两大本能,即食欲和性欲。在食欲和性欲之间,食欲第一,“食欲的根柢,实在比性欲还要深”。

五、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人性中有动物性;动物性是复杂的,并非单一的“恶”或“丑”。人性的参照系是动物性。

六、人性的全面涵养、发展和实现,包含科学和情愫两大类别。科学是“人性之光”。

七、人是群居的,唯有群居才能生存。在个人和群体之间,个人是本位;没有了“个人”,群体即不复存在。“于自己保存之外”,才能做为了群体的事情。但是:“为社会计,牺牲生命当然并非终极目的,凡牺牲者,皆系为人所杀,或万一幸存,于社会或有恶影响,故宁愿弃其生命耳。”所以:个人是本位,“民众为主体”。

八、人的觉醒,从说心里话开始。人的群体的觉醒,从个人开始。“盖惟声发自心,朕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

九、人类是有性生殖,是两性异体的。人我关系第一是两性的关系。合理的两性关系是“自他两利”。“自他两利”的原则适用于整个人我关系:夫妇、家庭、家族、群体、民族、民族间和国与国之间。

十、两性关系中的婚姻关系,是当事人绝对个人的事情,与任何人无关。“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

十一、人类的生存是子子孙孙延续的。“高曾祖,父而身,自子孙,至玄孙”,个个是“中间物”。人类为了发展,也即进化,在父母子女之间,子女第一,以幼者、弱者为本位。

十二、人类的群居构建为社会。人在社会中,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是分裂的,地位、待遇是不平等的。人,被分割成“主人”、“奴隶”和“奴才”。

十三、人一降生,就在既定既成的人际关系之中,认同“奴隶”,谅解“奴隶”;拒绝做“奴才”,憎恶“奴才”。

十四、人被压迫了,为解除压迫的斗争是合理的。“奴隶”唯有斗争才能争取到“主人”的地位。“我们中国的人道怎么样?那答话,想来只能‘……’。对于人道只能‘……’的人的头上,决不会掉下人道来。因为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不是别人布施,捐助的。”

十五、“奴隶”的斗争是求解放,不是争夺“虎皮交椅”;不是“翻身”做“主子”,再去奴役别的“奴隶”。

十六、“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

十七、反抗“权势者”,不为“权势者”设计“治国的方法”,不取媚于“权势者”,“不愿意在有权者的刀下,颂扬他的威权,并奚落其敌人来取媚”。

十八、学界有三魂:官魂、匪魂和民魂。“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其实,整个人界,都是如此的。

十九、“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罗。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

二十、总之:“人固然应该生存,但为的是进化;也不妨受苦,但为的是解除将来的一切苦;更应该战斗,但为的是改革。”

我现在领会到的是这些。鲁迅“立人”的思想,至少包含这些吧。这二十条,每一条都有鲁迅的原话作证据,都是可以复按的。

可是,自从我发表《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以来,二十五年过去了,我未能把这些心得写成文字。我知道,这是我先天缺乏理论思维,后天的学力严重不足,我偏爱的方法也限制了我。

我的方法是只读鲁迅,通读鲁迅,在通读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再从通读中搜集相关的议论,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补充,是进一步发挥,还是互相抵牾,乃至相反?相反,是相成还是别立一说?然后归纳成为心得。我深知我远没有读通鲁迅;不懂的地方也还多。不懂的就是不懂,我存疑;但决不断章取义,用摘句搭建“一家之言”,强说鲁迅“有什么”和“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我更知道,我充其量只是一个祖述鲁迅的人。我没有创造的学力和思想之力。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平生亲历,以及所见所闻,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谈起”。幸运的是,我居然上了大学,学习中文,读到了鲁迅。于是偏爱鲁迅,坚持阅读了五十年,向他求教了五十年罢了。而到鲁迅研究室以来的三十年,所写的东西,都是求教所得的片段心得。我自知它们不一定符合鲁迅原意。但五十年求教的诚心是可以自白的,也即以“鲁迅教我”为书名。是也非也,敬待读者明教。

我感激每一个阅读这本小册子的读者。

我尤其感激给我提出批评,给我指教的读者。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星期日 HJCoo9OQJ/kqLqr/KNM8kDgB7rLC2ws4Zthaq6j/jMRrZWm4RhHsHomhSJD3mz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