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 6 月,张大千在台湾撰文介绍吴子深画展,言及自己与吴湖帆、冯超然和吴子深订交之轶事曰:“海上言书画者,莫不盛称三吴一冯,三吴为吴门吴湖帆、吴子深,石门吴待秋,冯者毗陵冯超然也。予先后识湖帆、超然于嵩山草堂,最后与子深相遇于北平董柚岑座中,握手如平观,恨相见晚,此抗战前数年事,屈指二十年往矣……”张大千所谓在嵩山草堂结识吴湖帆与冯超然之时,冯、吴已经同住嵩山弄数年。笔者此文琐谈冯、吴两人七十生日,也正是讲述两画家在嵩山弄内度过的寿辰之日。两家的生日庆贺,映现两家数十年的管鲍之交,文人气息之浓郁,乃是人所称道的艺坛佳话。
己丑(1949)年,与吴湖帆、冯超然两者均熟识的友人获得了吴湖帆仿唐寅《秋山萧寺图》直幅,快慰之余欲使画幅愈加完美,便请冯超然为之添加笔墨。冯忖量已有对门老友绘画于纸,如添补颂唱两人数十年交谊的文字,不但旨趣浓厚,亦更耐人寻味,即赋绝句曰:“读画敲诗意自如,卅年巷陌对门居。业秋风雨留题处,几见铜驼没草墟。”题后虽感满意,然觉意犹未尽,特将绝句文字默记。不久冯为友人绘扇,见扇面为泥金,又兴致勃发,一面绘以山水,另一面上拷贝此二十八字,以抒发与对门老友同弄三十年,几经时代风云变幻,几见神州铜驼草莽,数十年交谊终始勿渝的情感。吴湖帆心知对门老友对数十年友谊的看重,在品赏冯之绝句两年后的冯之七十寿辰,吴特意赠老友洒金扇面,且填《鹧鸪天》词一首曰:“三十年来对户居。相逢琐语画诗书。碧云回绕青灯梦,紫燕常迎夕照车。知己感,解人惧。个中大智若愚愚。人生七十还当壮,明月清风一捻须。小诗奉慎得老兄寿。”直接表述了三十年来与老友之交往,乃是日间一起看戏访友,夜则一起点灯挥毫,寒来暑往,言和意顺,无论赏图品画,或是发科打诨,知己之感令两人说笑全无顾忌。读冯氏的诗与吴氏的词之开头两句,几乎字字相同而排列稍有改换。读者也许不知,吴氏所用“碧云回绕青灯梦”之清浊俱含的取笑文字,尚有暗喻冯、吴的两支烟枪,时常半夜在嵩山草堂共榻夜话而吞云吐雾之意也。
吴湖帆赠冯超然洒金扇面(局部)
冯超然之绝句于泥金扇面(局部)
吴湖帆性格豪爽,热情奔放,善言谈,喜交际。除了运笔书画,作诗填词、题跋语、写书信、录琐事、记日记等等,均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癸卯(1963)年吴湖帆七十寿辰,许多亲朋好友、门生弟子赠礼,都被他顺手而记,涓滴不漏。吴湖帆的知交与学生,知晓吴喜抽烟,特别是雪茄,故礼单上所见,乃是徐玥送雪茄烟五十支等,俞子才送雪茄二匣又带图章,任书博犀角图章又雪茄,黄隽之送小雪茄小蛋糕,童月莲送雪茄蛋糕,等等,可戏谑为弟子们个个“投其所好”。孙邦瑞送蓝牡丹烟四百支,李秋君送三炮台烟一厅,亦是要让吴氏称心快意。而开门弟子王季迁时已移居美国多年,动过一番心思的礼品,乃是北宋画家武宗元所绘《朝元仙杖图》画卷的印本。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是王季迁一生最珍爱的藏品。20 世纪 50 年代,为了获得这幅国宝级的珍品,王氏以六幅名画从犹太古董商手中换来。当犹太商了解到此卷为极品,顿生悔意,与王示意换回,王当然不从。犹太商试图凭借其熟悉美国律师,以状告之举在法庭上将此画拿回。未料聪明反被聪明误,王氏捅破犹太商语言矛盾之漏洞,犹太商在法庭败诉,王乃大胜而归。经历了此番经济上、法律上的惊险周折,王氏视此画为生命的一部分。老师的七十大寿,获得的还仅是此卷的印本。吴湖帆女婿徐伟士知丈人为苏州人,送虾子酱油两瓶,虽非大礼,却是苏州特产,要让老丈人欢喜。至于酒类和饮料如白兰地、乐口福、咖啡、可可精、红绿茶叶,水果与干果如苹果生梨、生枣蜜枣等,鱼肉海鲜如鸡鸭皮蛋、火腿海蜇等,实是盆钵满盈;被面棉毯、绸缎衣料也应有尽有;合送整菜一桌的,也不乏其人。诚然,蛋糕当是不可缺少的生日礼品,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吉祥物,驱除恶魔带来好运,故大多数朋友所送的还是蛋糕。体现文人墨客雅兴的尚有以诗词为赠,如瞿蜕之、龙榆生、黄希爽等,龙榆生填《南乡子·为吴湖帆七十寿》曰:“虹贯米家船,清绝溪山上素笺。岂但江东推独步,翛然。万汇森罗挫笔端。揽镜看华颠,座上当时最少年。犹有童心俱未老,翩翩。黄菊丹枫晚更妍。”再说张大千,特地从巴西寄吴《泼墨荷花图》,落款曰:“癸酉夏日,恭介湖帆老长兄七十大寿,大千弟张爰,三巴摩诘山中拜寄。”借以祝贺老友古稀寿辰。吴见而喜之添词曰:“亭亭绝色,散清波香汗。湛露明珠翠盘满。镜屏开,玉女斜立瑶台,拼醉舞,颠倒烟横雾乱。晓风吹未醒,倾盖鸳鸯,惊道雌霓界银汉。旧梦正依依,梦断情痴,凭谁计,月华西转。闹一舸,残红水中央,纵拨尽相思,淡妆秋换。此去岁次苏东坡《洞仙歌》韵,移题大千是图上空。吴倩并识。”尽管是借旧词题画,仍可见欣然自得。
吴湖帆七十寿辰朋友的祝寿礼单(四页中之两页)
吕贞白所赠的稀罕之礼为《重订〈佞宋词痕〉序言》,记述吴湖帆关照自己作序之事。文字云:“今年君征七十,删定旧稿,并整饬十年来新作,重订《佞宋词痕》,厘为六集,嘱为弁言。余顾而笑曰:‘自来词人画人例享大年。张子野、黄大痴皆寿登大耋。词人得词最多者辛稼轩,七百余阙;陈迦陵,一千七百余阙。以君之冲和素抱,是寿者征,当年逾大耋,笑傲子野、大痴,得词之富,亦应远胜稼轩、迦陵,可操左券,吾侪论词之乐正无穷期。’词序君词,并为君寿,曷为《词寿图》以记之?君其欣然进一觞而命笔也。癸卯七月初二日,弟吕贞白谨序。”吕贞白(1907-1984),本名传元,字贞白,又字伯子,以字行。江西九江人。年十四岁随侍父亲南通为官,拜张謇为师,习古文诗词。20 世纪 30 年代又随父定居上海。40 年代曾在中央大学教授,为汪东学生,掌文学院古典文学教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职于华东文化部文物处、上海人民图书馆等单位。1957 年,调入古典文学出版社任秘书,兼任古籍整理编辑组副组长、编审。审读了大量古籍整理和版本目录学的书稿。1970 年退休,还担任《二十四史》整理本的校样审读。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又应邀担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培训工作。1982 年,被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聘为顾问,参与规划制订。编审工作之外,1956 年起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授课予青年教师与研究生版本目录学和古典诗词学等。直至 1984 年,还被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吴湖帆寿庆七十,冯超然已离世数年。时冯超然女儿冯佩方与儿子冯让先送“湖帆爷叔”(上海话对叔叔的称呼)之礼,是经过认真商量后的决定。两人呈送的乃是清代谢淞洲之直幅画《溪山静对图》。谢淞洲,清代人,字沧湄,号林村,长洲(今苏州)人。布衣,能诗,画师元人,得四家意趣,兼宋人笔意。精于览古,雍正帝曾命他鉴别内府所藏书画真赝。冯超然藏谢淞洲画仅两幅,一幅为《山水图》,另一则为《溪山静对图》。对冯超然后辈所送《溪山静对图》,大多有“此礼不轻”之评价。然笔者认为,不单说冯、吴两人一生交谊之深厚,单凭“湖帆爷叔”对冯超然“生平交谊所感也”之感叹,“此礼不轻”之说法,似乎应改为“理所当然”为妥。丁丑(1937)年冯佩方结婚时,吴湖帆为座上宾。《丑簃日记》1937 年三月廿九日记有“冯超然女端予出阁,下午在浦东同乡会宴客,偕季迁、程云岑同去,晤张紫东等,熟人不少。”冯佩方(1908-1977),一名佩芳,字端予。自小即从父亲学画,时山水、人物、花卉等均已出手不凡,为嵩山草堂众多女弟子中之一。冯佩方、冯让先结婚时,湖帆爷叔均为之作对联庆贺,两人对此铭记在心。
谢淞洲《溪山静对图》
相比吴湖帆,冯超然的七十寿辰之日可谓平淡。冯超然之子冯让先(1922-2015),字烛天。1944 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建筑系,受业于著名建筑师陈植先生(1902-2001)门下。数十年一直从事于交通部航务水运系统建筑工程师的工作,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曾担任中国港湾工程公司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公司的总工程师。退休后移居美国加州,被FCA建筑设计公司聘为顾问建筑师。冯让先承父教,擅国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书画家们生活窘困,即使是民国年间名震画坛的画家,靠鬻画为生已是“此路不通”。时冯超然与其他知名书画家一样,已无固定的经济收入,更窘困的还是昔日之嵩山草堂,仍是一个包括亲戚在内、要靠他的收入方能延续生活的冯门大家庭。凑巧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主要博物馆仅存留了很少的文物书画,大部分的名贵文物书画均被国民党运至台湾。博物馆要重整并发展,只能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书画家、收藏家与实业家手中的古名家书画,故博物馆专职人员经常上冯超然之门征收古书画件,冯超然仅靠售出书画收藏品,尚可勉强支撑大家庭开支。辛卯(1951)年冯超然七十寿辰,恰儿子冯让先年逢三十,父子俩在上海“中国照相馆”摄了百龄照,冯超然题写于照片曰:“大树婆娑小树青,须眉毕照不辞形。皎然而立衰翁后,恰好今年合百龄。”“皎然而立”四字并非单喻儿子站立之态,亦指儿子在建筑界已站稳脚跟。冯让先大学毕业后,依仗文学功底,先在震旦大学附中任代课国学老师,后在永丰义记染织厂任文书主任。1947 年,在上海招商局产业部谋职,担任了副工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港务局担任建筑师,不但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师生涯,工资收入除应付自己小家庭,尚可以承担一部分冯门大家庭的负担。然时运不济,形势连年转厄,不但博物馆的书画索购减少,冯让先小家庭又增添了第三个小孩。三个孩子均患有遗传性支气管哮喘,冯让先小家庭经济负担增重,对大家庭无法顾及。壬辰(1952)年,冯超然七十足岁,再读父子百龄照原题,感觉原二十八字味已苦涩,于是打趣地运笔再题:“大树婆娑生意尽,小庭修竹又新青。回看而立才知老,父子今年一百龄。”顺心之事乃是喻为竹叶新青的大胖孙子出生,悲哀的则是自己又增一岁,垂暮年岁之步无法停歇;苦涩的“生意尽”三字,则把自身无经济来源、儿子又无力相助冯门大家庭之困境,吐露得啼笑皆非,捉襟见肘。儿子让先心中明白,父亲改写之诗虽是自嘲与无奈,却不失为同符合契的实话。他不忘将父亲改字后的诗句抄录,存以纪念。
冯超然父子辛卯年之百龄照与冯超然辛卯年的题写
冯让先抄录父亲壬辰年另一题写的笔记
虽生活境遇每况愈下,吴湖帆、冯超然与其他许多书画家们一样,依旧不忘为国捐赠。如 1951 年 7 月《新民晚报》之文《美术工作者捐献支前书画折扇明天起义卖》报道云:“……参加作画与书写的人,共一百一十多人。其中姚虞琴老先生,已经八十五岁了,他的兰、竹最有名气,原已很少作画,可是为了抗美援朝,他不断争先绘画,并且题句都是新的内容,这是值得钦佩的。七旬高龄的工笔画家熊松泉先生,是画老虎和狮子的能手,冯超然老先生的字,邓粪翁(散木)先生的字,白蕉先生的字,都是不可多得的。”癸巳(1953)年 2 月,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成立。黄宾虹被聘为研究所所长,冯超然被聘为研究员,开始得到了政府的津贴,这也是美术界对他几十年辛苦耕耘之业绩的认可。
冯超然握笔不勤,年轻时曾为自己题一号为“白云溪上懒渔”。从不写日记,即使对自认成功之画颇有感慨,也仅是涂抹些心得作为题跋。好友亲朋、同名弟子等如何为他作七十寿辰之庆贺,无法从其笔录知晓。笔者手头有冯的挚友庞国钧贺其七十生日之扇面题写,可做参考。文字先是绍介历来不计名利之画家们均可获高寿,随之文笔峰回路转,放纵潇洒,不单称道中国画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为人们聊以自慰的精神支柱,且对冯超然大力颂赞捧场,读来趣妙超脱,故将全文抄录如下:“自来画家造诣深至者,辄享耄寿。盖游神岩壑颐,性景光则胸次萧然﹐淡泊名利﹐故能穷而无忧﹐仕而不溺。历稽前哲黄子久﹐年登八十有六﹔沈石田八十三﹐其世父南斋亦八十余﹔文衡山九十,其子三桥七十六﹔文水八十三,从子五峰七十有四﹔陈眉公八十二﹔王仲山八十﹔程松圆七十九﹔王烟客八十九﹔王圆照八十﹔王麓台七十四﹔王石谷八十六﹔杨西亭八十余,皆其证也。方今百度更新,人人以增进国力阜财御侮为事,无复欣赏六艺,齎币以求其志趣高迈者,至以玩物丧志讥之,噫,过矣。凡一名一物之经数千年﹐数千人殚精洗炼﹐以至于至善之域﹐其不容弃如土苴于一旦,必也。时有通塞﹐事有缓急,修文必先偃武,讲艺此于投戈。它日八方无事﹐物力充盈﹐当百务余暇。人有蠲烦适性之思﹐则溪山卧游﹐烟霞供养﹐惟画是宜。家置一缣﹐人手一扇﹐殊非过语尔,时也将于何求之。求之嵩山草堂时﹐则主人坐堂之南荣﹐焚膏濡笔﹐弟子钗弁拂几捧砚﹐晓钟欲动﹐一纸初成﹐得之者如珠林宝船﹐与黄﹑沈名迹争重﹐而主人之年寿亦相颉颃。世运休明﹐或且度越前古﹐岂不美哉。谨书以侑古稀之觞。超翁七十寿。辛卯七月﹐莪闇弟庞国钧。”庞国钧(18851966),字蘅裳,号鹤缘、鹤园,又号莪闇,别署梦鹤词人,江苏吴江人。曾是苏州名园“鹤园”的主人,故又自号鹤缘。祖父庞庆麟,字小雅,号屈庐,同治进士;父庞元启,字葭荪,晚清举人。庞国钧弱冠时曾受业于光绪进士钱崇威,后入江苏巡抚并直至为晚清一品大臣的陈夔龙门下。曾为“正社”书画会会员。熟掌故,善诗词,工书法,尤精行楷。郑逸梅老先生记有:“蘅裳常为陈夔龙代笔作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柳亚子举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庞国均与其胞弟庞国镐(1897-1966),字京周,均为冯超然与吴湖帆的知交。想来冯超然的亲朋好友与门弟子为冯七十做寿,亦是毋庸置疑。
庞国钧贺冯超然古稀之年所作的扇面
吴湖帆为冯佩方所填的词《八声甘州》
被吴湖帆称为“天下小仙画第一”的吴伟《铁笛图》卷,冯超然读之即如痴如醉而难舍难离。蒋穀孙得此卷后,曾携画卷至嵩山草堂让冯超然观赏。获蒋氏许可,冯将画本存留了几天,专心致志将其临摹了下来,临本则交予冯佩方收藏。后吴湖帆以一千八百金把《铁笛图》从蒋穀孙手中易得,并请冯超然作了题跋。冯之跋语云:“小仙画狂放居多,若此卷之谨严守法,绝无仅有。春间密韵楼主人携至草堂,观赏竟日,爱不忍释,留之草堂,遂摹一过,不见中郎,犹得虎贲,殆以此意为耳。今秋丑簃吾兄获此瑰宝,出示索题,对此恍与古人共语,漫识数言,以志欣幸。”冯超然离世后,冯佩方为纪念父亲,特地请湖帆叔为父亲之摹本题跋。吴湖帆为之填写《八声甘州·为冯佩方题其尊人超翁临小仙铁笛图卷子》的全词为:“倚红牙铁笛一声吹,晦迹寄愁怀。听清霜喷竹,微风送籁,芳草无涯。不道玉龙哀怨,动地起春雷。歌彻伊州曲,还唱瑶台。认取状元画本,就弘农遗韵,白鹤重胎。(冯超然别号白鹤溪懒渔。)忆长吟月下,劫后诉余灰。更凝思枕烟深处,(余为超翁补象,用卢鸿嵩山草堂枕烟廷图景足之。)伴青灯絮咏有裙钗。人归去,了寻常梦,燕子飞来。”读吴湖帆该段情深义重的文字,与其先前所填《鹧鸪天》词中“青灯梦”“碧云”“紫燕”等字句参合,加之朋友们贺两画家七十生日仍可享高寿的连珠妙语,仿佛又见到了两画家远离尘嚣一起吟诗作画,冰清玉洁返归自然的情感与心态。说冯超然七十生日平淡无奇,然有了老友吴湖帆所赠洒金扇面的《鹧鸪天》填词,又有郑慕康为老师冯超然七十画像、吴湖帆为冯超然的画像下功夫布置的葱菁秀郁之山水景色,已加倍增添了冯超然古稀之年的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