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治疗疟疾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愈患者上亿人。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振奋人心的号召。中医药目前已经传播至196个国家与地区,尤其是针灸、气功、太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喜爱,全球接受过中药、针灸、推拿或气功治疗的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指出:对于海外受访者,中医药与中餐、武术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三个元素,中医药已经连续五年入选此调查报告,其中在接触或体验过中医药文化的受访者中,高达81%的受访者对中医药文化持有好印象,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在国际范围内也已得到一定认可。中医药走向世界,目的是让中医药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惠及世界、造福人类。
近几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也逐渐遍地开花,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学校、研学活动,等等,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加民族自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先后颁布了10余项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主要依托海外中医中心、孔子学院等组织,以中医药文化节、名医诞辰、祭祀大典等传播形式来实施,而这些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中,多注重中医的诊疗、针灸等非药物疗法,关于中药的介绍与体验,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中药文化的主题教材缺少的现状亟待解决。
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名称各异,每一味中药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在中药名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药名其源,或源于饮食文化,或源于功效主治,或源于形色气味,或源于产地时令,中药与文化两相交融,中药名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载体。正是基于此,本书选取了100味常用中药(99味植物药,1味矿物药)介绍。全书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医药术语主要介绍中医药的基本术语,第二到第六单元介绍100味常用中药,从药食两用、功效作用、形色气味、产地时令、文化传承方面引导读者走进中药的世界。每一单元以中药为主线,中药名称注有拼音,中药名下有英文名。中药知识方面,介绍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中药文化方面,或是传奇故事、趣闻轶事,或是诗词歌赋,又或是古法炮制、食疗药膳等。每味中药都配有原植物(矿物)、饮片的高清图片,以及中国风格的原创插图。本书可以让读者通过汉字学习探索中药之趣;通过植物(矿物)、饮片图片了解中药之形;通过古今传说故事感受中医药文化;通过简明插画欣赏中医药之美。我们希望能够将汉字学习与中药文化的传播有机结合,架起中西方文化之间中医药知识及文化认知的桥梁。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214个汉字,了解基本的中医药术语和100味常用中药,在识字认药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本书的编撰得到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重点项目基金支持,将作为其资源教材,用于汉办基地、孔子学院、海外中医中心等各种机构的中文教育。同时,本书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中药植物图片均为实地拍摄,传说故事进行原创绘画,内容有趣,通俗易懂,可以作为中药科普读物,用于国内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医药科普教育。2021年1月,教育部提出要将中医药文化知识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力度,本书可作为中药文化科普教材,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本书中药用植物图片由马泽新、冼建春、周重建、刘基柱、杨根锚等提供,原创故事绘图由秦泽琳、刘采葭创作,中药饮片图片由本草博物公司拍摄,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书中可能会有一些欠妥之处,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修订完善。
本书编委会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