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行呕吐

初诊:2016年8月24日。李某,17岁,未婚。因“经行呕吐3个月加重1天”就诊。

患者13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2天,量少,5天净,偶伴血块;痛经剧烈1年多,加重4个月,偶有经前乳胀。2016年6月18日因痛经、腹胀、食即呕吐胃内容物、胃纳差3天不止,于外院急诊治疗。予灭吐灵针10mg肌肉注射,耐信针40mg静脉滴注,胃黏膜保护素口服,症状并未缓解。6月22日呕吐无法控制,呕吐黄绿色苦水,厌食,以“呕吐待查”入住我院消化科检查治疗。住院期间,中药用柿蒂9g,丁香6g,干姜6g,甘草6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2g,砂仁6g,炒白术10g,紫苏叶15g,柴胡10g水煎口服。西药用抑酸、补钾、补液及营养支持治疗,情绪焦虑,予黛力新片每日2次,每次1片口服。腹胀用西甲硅油乳剂及莫沙必利口服,呕吐虽有改善,但未停止。2016年6月27日出院,出院时诊断修改为神经性呕吐。坐上回家的车,呕吐便停止,此时离发病已经10天。此次月经8月23日来潮,下腹疼痛,昨日夜间呕吐胃内容物;今仍下腹疼痛较剧,恶心,偶有呕吐,情绪焦虑,咳嗽,出汗,咽痒,流涕,无恶寒。身体检查:下腹软,无压痛,麦氏点轻压痛。既往身体健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学生诊断:西医诊断为经期紧张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经行呕吐(肝胃不和型)。

治法:清热平肝,和胃止呕。

方药:镇逆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代赭石20g,青黛10g,生白芍10g,党参10g,龙胆10g,吴茱萸3g,半夏9g,生姜3片,甘松10g,荔枝核10g,延胡索10g,益母草15g,7剂。

老师诊断:①痛经(气滞血瘀型)。②经行呕吐(肝胃有热型)。

治法:温经活血止痛。

方药:细辛3g,肉桂5g,血竭3g,延胡索10g,干姜5g,威灵仙10g,3剂。研末敷脐。

月月舒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口服。

二诊:2016年8月27日。用药一天痛经止,经量减少未净。持续呕吐已经5天,无食欲,呕吐食物及胆汁,大便5天未解,口干,要求酸冷饮料,家人拒绝,痛苦焦虑,几欲轻生。父母看护,疲惫不堪,想到女儿马上要到昆明读大学,面对此般状况,不知如何是好,终日以泪洗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通腑,降逆止呕。

方药:大黄甘草汤加味。大黄6g,甘草1.5g,半夏20g,代赭石15g,3剂。水浓煎,分多次少量口服。

三诊:2016年8月30日。8月28日胃脘转舒,夜寐佳,昨日开始进食。早餐吃粥3匙,结果呕吐;中午吃粥几匙,锅贴6个,下午5时吃猪肝面一碗,均无呕吐。今晨醒后胃脘不适,嗳气难,吃红豆汤,呕吐一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守上方,加沉香(调冲)5g,3剂。

四磨汤口服液1合,每次2支,每日2次口服。

四诊:2016年9月2日。8月30日晚开始进食,呕吐停止;8月31日起饮食正常,大便软。舌脉如上。

治法:健脾和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苓10g,炙甘草6g,炒山药15g,扁豆15g,炒白术10g,砂仁(冲)5g,薏苡仁20g,桔梗3g,陈皮9g,石斛10g,佛手10g,甘松9g,7剂。

五诊:2016年9月14日。嗳气,纳差。舌脉如上。

方药:旋覆代赭汤加沉香(冲)3g,3剂。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患者痛经1年,经行呕吐3个月,呕吐症状是否因痛经加剧诱发?若两者存在因果关系,老师首诊用药缓解痛经症状后,为何呕吐症状并未消失,还需进一步治疗?

老师解答: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初诊时也曾经一度误以为呕吐是因为痛经加剧诱发引起,只要控制痛经,便可以制止呕吐的发生。由于当时呕吐未止,难以接受服药,所以改用外治法治疗痛经。二诊时发现,痛经只是引起呕吐的一个诱发因素,一个起动因子,即使痛经消失,呕吐也仍然不能控制,呈惯性般持续下去。由此证明,痛经的控制并非消除继续呕吐的关键,但痛经的消除,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与焦虑,对于减轻以后的呕吐有好处,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痛经控制之后,就必须进一步专门治疗呕吐。

2.学生问难:患者6月份住院时经中西医联合治疗,症状为何未能好转?为什么出院后坐上归家的车,呕吐便停止了?

老师解答:患者是以呕吐待查入院的,使用的灭吐灵针、西甲硅油、耐信针等,都是对症治疗的药物,由于药物治疗的疗效不佳,患者情绪异常焦虑,后来诊断修正为神经性呕吐,而加用黛力新片。神经性呕吐是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与患者的病情比较相符。住院期间,患者一直处于焦虑之中,所以治疗效果不好,呕吐不止。当她离开医院时,身处的环境有所改变,焦虑得到舒缓,情绪得到调整,呕吐也随之停止,这正符合神经性呕吐的诊断。

3.学生问难:为何住院期间服用的中药无效呢?请老师也同时评论一下我的用药。

老师解答:住院期间,医生开具的中药主方是丁香柿蒂散合小柴胡汤,功能温中降逆、疏理枢机,虽然两方均可以治疗呕吐,但适用的病机不同,即使合方之后也有寒热虚实同治的功效。但与患者食入即吐、呕吐黄绿苦水、腹胀便秘、情绪焦虑属于肝胃有热,夹冲气上逆的病机大相径庭。寒、热、虚、实是临床辨证的大方向,方向差错,药证不符,所以治疗无效。

你使用的镇逆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治疗因胆火上冲,胃气上逆所致呕吐的方药。方中代赭石平肝镇逆,青黛、龙胆清泻肝火,白芍缓急柔肝,吴茱萸汤去大枣以温中健脾止呕。方中你还加了甘松开郁醒脾,荔枝核、延胡索、益母草调经止痛。纵观全方,也是一张寒热并用、补清兼施、理气活血的方药。但方中的吴茱萸还是犯了不该温中之讳,党参也犯了不该补脾之忌。况且患者痛经未愈期间难以接受服药,入胃便吐,药效难奏。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全方遗忘了便秘导致呕吐的症结所在。《灵枢·平人绝谷》中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平人日再后。”此话意思是水谷进入胃时,胃处于相对满的状态,而肠则处于相对空虚的状态,只有如此,胃中的内容物便可以进入到肠中去;当肠道充满水谷消化之物时,胃又处于相对空虚的状态,便又可以进食了。因此,气可以上下流通,五脏安定,血脉和畅通利,精神就旺盛……所以普通的人每天要大便2次。胃肠有节律的收缩、蠕动,促使消化道内食物和废物的运送下移,排出体外。一旦这种节律性的变化或消失,停止排便,肠满而不能虚,也导致胃满而不虚,胃肠均满,逆而上行,最终出现呕吐不止。因此,通便是此案治疗的重点。

4.学生问难:老师二诊为何要使用大黄甘草汤治疗?

老师解答:呕吐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多食嗳腐、吐后即舒的,是食积呕吐;口渴,饮水即吐的,是水逆;受寒脘冷呕吐的,是胃寒呕吐;食入呕吐苦水的,是肝热呕吐;食入即吐,大便闭结的,是阳明胃热腑结呕吐。这种呕吐具有迫不及待的表现,因为热性急迫之故。

由于患者在就诊之前有食入即吐的病史,此次就诊是在发病的第二天,症状尚未发展到食入即吐的地步,但联系患者已经呕吐食物及胆汁,大便5天未解,口干,喜食酸冷,即可推断属于胃热腑结。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的方药。原文称:“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国医大师何任先生批注说:“此因实热阻于肠胃,腑气不通,故当下之。”我使用大黄甘草汤,是因病机相同,属于绸缪于未然之举。方中加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和胃止呕。水浓煎分次频服,是针对食入即吐而设,与《伤寒论》中的“少少温服之”“少少与饮之”是同一个道理。

5.学生问难:老师为何要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饮食和大便情况?

老师解答:不管是何种呕吐,都会伤及胃气。长期的呕吐是十分危险的,会导致营养和电解质的流失,甚至危及人的生命。《灵枢·平人绝谷》接着又说:“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就是说,正常人的排便(其实包括消耗)是一个定数,一旦绝食7天,体内的水谷精微消耗殆尽,就会丧命。

通过观察一个胃气已伤患者的饮食,便可以获得胃气恢复的情况;通过了解排便,便可以获得腑气是否通畅。因此,对于这个患者,我特别重视她治疗之后的进食与大便。记载了8月28日胃脘转舒,夜寐佳;8月29日开始进食,早餐吃粥3匙,结果呕吐,中午吃粥几匙,锅贴6个,下午5时吃猪肝面一碗,均无呕吐。8月30日,醒后胃脘不适,嗳气难,吃红豆汤,呕吐一次。晚开始进食,呕吐停止。8月31日起,饮食正常,大便软。患者呕吐减少,开始进食,是胃气逐步恢复的表现。由于大便未解,腑气未通,所以还是出现偶尔进食之后呕吐的现象,直至患者开始排便的当天才恢复正常饮食,不再呕吐。从中可以印证排便、腑气通畅,对于该案呕吐的控制与胃气的恢复是何等的重要。这就是我把通腑清热放在治疗首位的原因。我曾戏称这种治疗呕吐的方法,叫作“通抽水马桶”法。抽水马桶通畅,倒下的水便不再满溢。

(高楚楚) xW9B1EspBU2UggHiomTMJsQD39vrXr6zQF3MP6qAE6TOokKfrohPG5XYqd1Qt72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