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行情志异常

医案一

初诊:2008年5月27日。刘某,46岁。

经前情绪波动大,烦躁,喜哭,饭量猛增一倍,乳房胀痛,每逢经期第二、三天全身关节疼痛,四肢酸软无力,经后症状消失将近4年。月经周期23~25天,经期3~4天,经量正常,色鲜红,夹血块,无痛经。失眠已经6年,带下不多,二便正常。末次月经5月12日来潮。多年前有肺部肿瘤手术切除史,现有子宫肌瘤病史。舌淡红,苔薄腻,脉涩。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大小正常,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右侧附件压痛,左侧附件无压痛。

学生诊断:西医诊断为经前紧张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经行情志异常(胆郁痰扰)。

治法:理气化痰,养心开郁。

方药: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方药:半夏10g,陈皮6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9g,炙甘草6g,小麦30g,大枣6枚,郁金10g,赤芍10g,丹参10g,合欢皮10g,7剂。

老师诊断:经行情志异常(肝郁化火)。

治法:芳香开郁,疏肝宁心。

方药:月季花10g,玫瑰花10g,佩兰10g,刺蒺藜10g,郁金10g,路路通20g,首乌藤30g,鸡血藤30g,茯苓皮15g,4剂。

二诊:2008年6月3日。经期将近,情绪稳定,无明显不适,舌脉如上。

方药:玫瑰花10g,佩兰10g,刺蒺藜10g,路路通20g,首乌藤30g,鸡血藤30g,络石藤15g,丝瓜络20g,竹茹10g,5剂。

三诊:2008年6月11日。月经6月11日来潮,经量中等,4天净,月经前后一切症状均未再发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玫瑰花10g,合欢花10g,绿萼梅6g,木蝴蝶4g,佩兰10g,刺蒺藜10g,路路通20g,郁金10g,橘核5g,5剂。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什么是“情志病”,中医是如何治疗的?

老师解答:中医有“七情”与“五志”,统称为“情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较多论述,如五脏主宰五志所表现的生理活动是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五志过极所致的疾病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异常导致的疾病,称为情志病。情志为病,归根结底离不开气机的失常,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临床上有“肝气”“心气”“脾气”“肺气”“肾气”的称谓,它们的异常,均可致病。情志为病,大多是从治气入手的。此外,还有巧妙地利用情志之间的胜侮关系,调动一种情志来治疗另一种情志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2.学生问难:老师在“经行失寐”一节中曾经说过,经前乃“重阳”之期,阴阳暂时失去平衡,通过经血的排泄,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缓解经前出现的乳胀、烦躁等各种情志郁结的症状。患者经期为何会有关节疼痛和四肢酸软等症状出现?

老师解答:该患者年近七七,天癸将衰,肝肾不足,经亏血少。又因患者经常先期,量多夹块,是故行经之际气血益亏。气虚不能运行,血虚不能濡养,肝虚不能濡筋,肾虚不能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俱疲,故见四肢酸软、关节疼痛。这就是为何在经行诸症之中,经前之病多实,经中之病虚实兼之,经后之病多虚的道理。明白这一道理,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生问难:患者经前欲哭,状如脏躁;伴有乳胀、失眠,苔薄腻,脉涩。确有“气郁”,又似“痰凝”“瘀结”,古代医家常言“久病必瘀”“怪病多痰”,所以我用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几味活血药治疗,是否对症呢?

老师解答: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虽然经前喜哭,状如脏躁,查《中医妇产科辞典》,古人并无“经行脏躁”的说法,只有“脏躁”与“妊娠脏躁”的条目。脏躁一词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其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从字面解释,妇人常常悲伤想哭,好像神灵附和在她的身上,连续打哈欠,伸懒腰。从症状看,脏躁的表现是偏于静的。该案心烦躁动,好哭,饭量骤然增加一倍,表现更倾向于动,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这个区别有什么意义?脏躁属于心虚,该案属于肝经郁热。肝经郁热是由于肝郁化火而致的,乳房胀痛便是肝郁的临床表现。肝热为何导致“饭量猛增一倍”,那是肝热移热于胃,导致肝胃同热。《灵枢·大惑》载有“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患者病在心还是在肝,是心虚还是肝郁化热,这是我们之间诊断的第一个分歧。“怪病多痰”,痰确实经常导致情志病。情志病中,痰气为病,偏于静;痰火为病,偏于动。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了烦躁、喜哭、苔薄腻之外,并不存在头晕恶心、惊悸胆怯、口腻纳呆等因痰导致情志疾病的典型表现。因此,患者因痰致病的因素并无确凿依据。同样,中医有“久病必瘀”的说法,但在该案“久病必瘀”的理论与经行情志异常之间也并无必然的联系。你使用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应该是一张治疗痰气阻滞,心气不足导致经行情志异常的良方,但对于肝气郁结为主的经行情志病并非恰当。

4.学生问难:老师所用方中多是花类或芳香类药物,药少量轻,治疗却效如桴鼓,这是何故?

老师解答:对于郁症,开解郁结就是治疗手段。越鞠丸就是一张治疗气、血、痰、火、湿、食诸郁的名方,也是通用之方。柴胡疏肝散是一张治疗肝气郁结的代表方;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的代表方;丹栀逍遥散是治疗肝郁化火的代表方。然而,肝气郁结有愠怒所致者,有因细琐怏怏者;有怒出狂言者,有欲言还休者;有体气强盛者,有素禀羸弱,形同黛玉者。虽同为肝气郁结,不能条达,而治之有异。前者柴胡疏肝散之属,后者我创制的黛玉疏肝散颇为吻合。女子常见花而心喜,闻馨而忘忧,黛玉疏肝散便是依此而制的。药由绿梅花5g,玫瑰花4g,合欢花12g,厚朴花5g,佛手10g,木蝴蝶4g,甘松10g,预知子10g,刺蒺藜10g组成。该方多用轻清香味之花类或气味清淡之品,组成疏肝调气、芳香开郁之轻剂,有异于气味雄烈,行气如推墙的方药。此犹掸尘与扫地之别也,不可不识。该案我仿黛玉疏肝散,疏肝用月季花、玫瑰花、佩兰、刺蒺藜、郁金、路路通,其中有佩兰一味,耐人寻味。佩兰具有芳香气味,《本草纲目》称:“时人煮水以浴,疗风,故又名香水兰。”《本草衍义补遗》称佩兰“叶能散久积陈郁之气甚有力”。江南名医邵兰荪治疗女子肝郁,方中最喜用此药,故属芳香开郁之品。茯苓皮利水,可以协助疏肝药物消除乳房胀痛,配合首乌藤安神,鸡血藤养血调经。

5.学生问难:老师分析中说,患者经行消食,是由于肝胃有火。为何没有见到老师使用清火的药物?

老师解答:“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话。那么是否有热必清呢?其实不然,对于并不严重的郁火,是不需要特意去清除的,只要疏解郁结,其火可以自行消退。这与熄灭埋于灰堆中的火星是一样的道理,用水浇灰火不灭,拨散灰堆火就灭了。如果火势旺而无法清除,当然应该加用一些清火的药。清胃火,可加用石膏;泻肝火,可加用龙胆。这两味药一加,肝胃火除,消食便可以得到控制。

(高楚楚)

医案二

初诊:2013年7月17日。蔡某,23岁。因“经行情志异常7年,加重10天”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则,7年前因经行情志异常,在上海诊断为周期性精神病,服用精神类药物(具体不详)后月经紊乱。5年前开始,月经只能依靠药物来维持,此次末次月经5月30日来潮,经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近10天烦躁加重,行为怪异,说粗话,幻觉幻听明显。胃纳可,夜寐安,小便调,大便结,需药物通便。现每日服用卓乐定2片、氯氮平0.5片、妥泰3片的精神类药物,上述症状控制仍欠理想。生育史:0-0-0-0(2012年6月至今无性生活)。舌稍红,苔薄白,脉细滑。

学生诊断:经行情志异常(阴阳两虚型)。

治法:燮理阴阳,交通心肾。

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12g,白芍15g,龙骨20g,牡蛎2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大黄6g,芒硝10g,7剂。

老师诊断:经行情志异常(痰火扰心型)。

治法:清心,化痰,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3g,半夏10g,竹茹10g,枳壳9g,陈皮9g,茯苓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菖蒲10g,龙齿20g,生铁落30g,莲子心5g,7剂。

二诊:2013年7月24日。现照常口服卓乐定、氯氮平、安坦、妥泰等西药。进药两剂,夜寐极佳,幻觉消失,情绪良好,笑容可掬。月经7月23日来潮,稍倦。舌脉如上。

方药:守上方,去生铁落;加太子参12g,瓜蒌皮12g,合欢皮10g,7剂。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什么是周期性精神病?

老师解答:按月呈周期性发作的精神病,称为周期性精神病。其原因不明,可能与间脑功能紊乱有关。这种病以女性为多,且多在青春发育期起病。本病症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为精神兴奋,言语增多,情绪高涨,奔跑叫喊等。另一类出现意识障碍,有片断零碎的幻觉,呆滞少语,甚至出现木僵,发作后常遗忘;发病突然,结束迅速。大多数于经前数天开始,经过1~2周好转,极少于月经结束时出现症状,但绝无月经周期前半期起病者。同一患者,每次发病与月经的关系是一致的。每次发作持续一周左右,症状相似。间歇期精神状态完全正常,能照常工作和学习。在该患者身上,可见两类症状同时出现。

2.学生问难:中医妇科著作对该病都有哪些记载?如何解释患者这种周期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老师解答:由宋代陈素庵著,明代陈文昭补解的《陈素庵妇科补解》记载:“经正行发狂谵语,忽不知人,与产后发狂相似。缘此妇素系气血两虚,多怒而动肝火,今经行去血过多,风热乘之,客热与内火并而相搏,心神昏闷,是以登高而歌,去衣而走,妄言谵语,如见鬼神。治宜清心神,凉血清热为主。有痰,兼豁痰;有食,兼消食。宜用金石清心饮(石莲肉、金箔、郁金、麦门冬、牡丹皮、赤苓、赤芍、石菖蒲、生地黄、甘草、木通、半夏、神曲、枳壳)。明代薛立斋所撰的《女科撮要》中称其为‘经行谵语’,明代孙一奎的《赤水玄珠》中称其为‘经行发狂’。”清代竹林寺僧所撰的《竹林女科证治》记载:“经来狂言谵语:经来怒气触阻,逆血攻心,不知人事,狂言谵语,如见鬼神。先服麝香散(麝香、甘草、辰砂、木香、人参、茯神、桔梗、柴胡、远志),定其心志;后服茯神丸(茯神、茯苓、远志、砂仁),以除其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称其为“经行情志异常”。

为什么大多数周期性精神病于经前数天开始发病,经过1~2周逐渐好转,极少于月经结束时出现症状,但绝无月经周期前半期起病者。那是因为月经来潮之前,阳气已长,并达到“重阳”的状态。阳主动,阴主静。阳气过盛,阴气偏衰,水不涵火,火气上炎,扰乱神明,便会出现诸如发狂之类的精神疾病症状,这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的“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随着月经的来潮,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阴平阳秘,病情趋于正常。

3.学生问难:“心主神明”,患者烦躁、幻听、舌稍红,是否因心血不荣而致情志失常?桂枝龙骨牡蛎汤益阴扶阳,镇摄收敛,是否对证?

老师解答:《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因此,性情狂躁的,大都属于火所致。况且患者除了烦躁之外,还有说粗话、大便结、舌稍红、脉细滑等一系列火热的症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金匮要略》治疗“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一张方药,失精、少腹弦急、阴头寒、脉极虚芤迟、清谷亡血之人,连命门之火都虚,又何来之心火?你借用治疗阳气不足的方药来治疗火气上逆者,显然十分不妥。热则清之,清火才是正治。

4.学生问难:老师用黄连温胆汤加生铁落,是从“痰”治,然患者未见头重昏蒙、心烦呕恶等症状,您又是如何判断的呢?

老师解答:朱丹溪说“怪疾多属痰,痰火生异证”;沈金鳌说“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没有痰的症状,却从痰论治,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病理中的痰分为无形之痰与有形之痰。治疗无形之痰,便要“无中生有”,找出其存在痰的依据。王孟英治一妇娩后痉厥,他医多治无效,孟英以痰证为治,并说:“唯其不吐(痰)所以为患……岂可以不见痰而遂云无痰乎?爰授蠲饮六神汤合雪羹加蒌仁、竹沥,服三十剂病果渐愈。”情志为病者,大多数与痰相关,或痰火为病,或痰气为病,或风痰为病。痰火为病者,狂躁多见;痰气为病者,抑郁多见;风痰为主者,痉厥多见。患者属于痰火为病,所以治疗以清心化痰安神为治。清心者,用黄连、莲子心,化痰用温胆汤加菖蒲,安神用龙齿、生铁落。

5.学生问难:老师如何想到用“生铁落”这一味药?

老师解答:清代医家程国彭写了一本著名的《医学心悟》,其中记载了生铁落饮这张名方,主治癫狂痫。该方传播十分广,一度风靡医界。以生铁落命名,是因为以它为主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素问》治阳气太盛,病狂善怒者,用生铁落,正取伐木之义。”铁落为金,斧从金出,以斧伐木,正是以铁落镇肝之理。古人思理之妙,由此可见。只是当今民间打铁铺已无生存空间,生铁落这味药也就难以寻觅了。通常药房都不备该药,所以配方就很困难。患者家属踏破铁鞋才找到一些生铁落,显得特别珍贵。

6.学生问难:患者因周期性精神病服用精神类药物,出现月经紊乱,应不应该停药?

老师解答:患者周期性精神病已经7年,服药5年,非经期可能亦存在精神症状,长期服用卓乐定片、氯氮平片、妥泰片等精神类药物的同时,仍出现烦躁、幻觉等,说明当前服用的西药剂量仍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这些药物影响月经,可能与其高血清泌乳素副作用相关。中医的介入治疗,并非放弃原先的西药不用,而是辅佐西药,提高疗效,达到满意控制病情,或者减少西药用量的目的。如需要减少西药用量,也应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逐步减药。

(高楚楚) +FwVVOyQT+RIgaY1Ql72+UxOwGoSefqigILv5mPPSAg0QoIA0KnHJqBqIzPN/W/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