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2002年10月24日。胡某,50岁。
1991年6月20日,即月经周期第3天,因受风之后头痛呕吐、胸闷、身上冷、失寐,虽次日就诊,但从此之后每月经期头痛发作十载有余。近来虽每月用川芎茶调散合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味治疗,但只能免除一时之苦,极度影响工作生活。末次月经10月22日来潮,经量正常,头颞疼痛连及目眶,漾漾欲吐。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学生诊断:西医诊断为经期紧张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外风)。
治法:清肝祛风,通络止痛。
方药:侯氏黑散。菊花30g,细辛3g,防风10g,炒白术10g,党参10g,当归9g,川芎9g,茯苓10g,黄芩10g,桔梗6g,干姜5g,牡蛎30g,桂枝6g,7剂。
老师诊断:经行头痛(肝风)。
治法:清肝疏风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味。川芎6g,荆芥10g,防风10g,细辛4g,白芷10g,羌活9g,全蝎4g,僵蚕10g,刺蒺藜10g,珍珠母(先入)15g,菊花10g,地龙10g,蔓荆子10g,茺蔚子10g,天麻10g,半夏10g,6剂。
二诊:2002年11月21日。末次经期11月21日来潮,头痛未作。由于长期服药已经厌倦,要求停止服药,改用他法治疗。舌脉如上。
方药:菊花1000g,决明子1000g,磁石(杵细)2000g。混合后做成药枕当枕头使用。
三诊:2003年1月6日。月经12月20日来潮,经期头痛明显减轻,无须服药。今因背重、腰坠、寐差、脱肛前来就诊。舌脉如上。
治法:益肾收涩。
方药:都气丸加味。五味子4g,熟地黄12g,山茱萸12g,怀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杜仲10g,旱莲草20g,桑寄生15g,首乌藤30g,生黄芪15g,3剂。
药枕持续使用。
四诊:2003年5月29日。自从使用药枕之后,头痛症状控制,经期无须再服药物。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患者经期受风后出现经行头痛,头颞疼痛连及目眶,漾漾欲吐,胸闷,身上冷,失寐,周期性复发,其病机应该如何分析?
老师解答:该案属于《素问·方盛衰论》中的“头痛巅疾”。为何头痛会起因于经行之时?由于妇女纯阴之体,以血为用。经期阴血下注,常常上虚下实,头部空虚,易受风侵。一旦风邪入侵,损伤经络,便会出现周期性的经行头痛。头痛又身冷,均是风邪症状;呕吐胸闷,则是风邪鼓动痰湿,逆乱气机之故。由于首次风邪入侵较深,又未及时治疗,亦未驱邪殆尽,以致余邪日久入络,十载不愈。每届月经来潮,阴血下流,上部空虚之时,旧病必发,应时而生,诸症悉现。
2.学生问难:患者每每服用川芎茶调散合半夏天麻白术汤等药物,能解一时所苦,亦算对证。然疾病却不能痊愈,这是为何?
老师解答:川芎茶调散功能疏风止痛,半夏天麻白术汤功能平肝化痰。蔓荆子、刺蒺藜、藁本、菊花、全蝎、地龙、白芍、珍珠母、决明子或能疏风解表,或能平肝潜阳,或能搜风剔络,由于对证,能解一时之苦。然而十年之疾,已成沉疴,虽经治疗,仍不足以厘清盘根错节之顽疾。由于患者请求改变疗法,故我只能另辟蹊径,使用药枕治疗。这正是《孟子·离娄上》的“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3.学生问难:老师为何会想到使用药枕?仅用菊花、决明子、磁石做药枕即能愈疾,又是为何?
老师解答:对于治疗经行头痛使用药枕,这并非首次。以前曾经治疗经行头痛,每痛必吐的患者,由于患者未服药都呕吐,服药更是吐得翻江倒海,直到吐出胆汁为止,每次只能依靠输液维持体能,我才选用了药枕疗法。这是被“逼上梁山”的方法。
古代以药入枕治头风头痛,早有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治头项强不得四顾方,蒸好大豆一斗,令变色,内囊中枕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清代刘灏《广群芳谱》载:“决明子作枕,治头风明目。”药枕之所以起效:其一,因头为诸阳之会,头项处遍布经络要穴,通过枕部药物刺激穴位经络,达到疏通头部气血,调节身体脏腑功能之效。其二,药枕除了通过药物接触颈部治疗疾病之外,药物挥发的气味可以被患者吸入。药枕长期缓慢释放药力,枕部每夜与药物接触,作用时间较口服者更长,能够改善睡眠,缓解经期紧张的情绪。其三,药物入枕,无须服药,避免经期恶心呕吐,不能服药之苦。当然,药枕的配方也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菊花疏风平肝,清利头目;决明子清肝明目,疏风开郁;磁石平肝潜阳,益智安神。三药合用,即具有清肝疏风止痛的作用。药虽仅三味,但气味芬芳,功力甚专,容易被患者接受。用枕1个月,头痛减轻;用枕半年,宿疾得痊。
4.学生问难:用药枕治病,应注意哪些事项?
老师解答:使用药枕,要选用丝绸或薄棉布制作药袋或药带,以利于芳香药物挥发性成分的散发,不宜用尼龙化纤布制作。不使用药枕时,可将药枕置于阴凉处干燥,密封保存,以免霉变或药味散发过多而变淡,影响疗效。在运用过程中,如发现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时,应中止使用,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5.学生问难:患者头疾难愈,若用学生所拟侯氏黑散,是否对症?能否愈疾?
老师解答:侯氏黑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药方的主旨是补益气血,疏风清肝。由于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气血不足的现象,倒有比较明显的痰湿中阻,气机上逆,漾漾欲吐的症状。而侯氏黑散则缺乏化痰和胃之类的药物,因此显得用方不贴切。如果需要选用一张经方来治疗,我会选用风引汤。因为风引汤(药有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具有清热息风镇潜的作用,比起侯氏黑散更加接近患者的病因。
该案对于你们学生的最大意义是除了口服方法治病之外,尚有外治疗法。外治法是中医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
(高楚楚)
初诊:2013年4月21日。郑某,35岁。因习惯性流产前来就诊。
自诉经行左侧颞部抽痛10余年,每次持续3~4天,卧床不起;伴恶心呕吐,按之痛减。既往月经规律,周期28天,经期6天;经量经色如常,无痛经,偶有经前乳胀。现经期将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学生诊断:西医诊断为经前紧张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血虚肝郁型)。
治法:益气养血,调肝止痛。
方药:四物汤加味。当归9g,赤芍10g,川芎9g,熟地黄15g,党参15g,郁金10g,鸡血藤15g,蔓荆子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3剂。
老师诊断:经行头痛(肝火血瘀型)。
治法:清肝息风,活血通络。
方药:地龙10g,全蝎6g,白僵蚕10g,珍珠母30g,半夏12g,川芎20g,细辛5g,刺蒺藜15g,白芍15g,钩藤15g,乌药10g,7剂。
二诊:2013年4月28日。末次月经4月24日来潮,无头痛。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患者经行头痛,按之痛减,“实证多拒按,虚证多喜按”,为何老师并未从虚证论治?
老师解答:分析经行头痛,要诸症合参。首先是发病的时间:有发生于经前者,有发生于经期者,有发生于经后者。通常来说,发生于经前或者经期者,以实证居多;发生于经后者,以虚证居多。因为经前、经期气血易壅遏,脉道易阻塞,所以以实证为多;经后气血常虚损,濡养易不足,故以虚证为多。其次是疼痛的性质:通常头部刺痛、胀痛、灼痛、抽痛、刀劈样痛者,以实证居多;头部隐隐而痛、时有时无、休息一下便觉得缓解的,以虚证居多。还有头部遇冷疼痛加重的,属于寒痛;遇热疼痛加重的,属于热痛;恼怒便头痛的,多属肝火或肝阳;头痛如蒙裹状者,属于湿阻;头痛恶心,吐痰不绝者,属于痰湿;头痛伴耳鸣腰痛者,多属肾虚;头痛绵绵,面白倦怠者,多属气血不足;颞部青筋暴怒,放血便可缓解的,属于瘀血。至于头部是否喜按,则另有别论,专门以此来区分虚实,并不可靠。虚证头痛当然喜按,而某些实证头痛,由于按压当时可以获得局部经血的疏通,也会表现出短时间的缓解。气血虚不能因为局部按压而获得补充,瘀血阻也不能因为局部按压而彻底疏通。因此,头部按压疼痛缓解对于虚证与实证来说,只是暂时性的缓解,对于鉴别诊断意义不大。《景岳全书》称:“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其实世间的事情难以一言概之,我就治过许多发病数年的头痛患者,大多属于实证,而非虚证。其中一例顽固性头痛20余年者,就是以血瘀腑热辨证治疗获愈的。
2.学生问难:结合患者四诊,未见“瘀”象。为何老师要用活血祛瘀之品治疗?
老师解答:该案我的治疗原则是清肝息风,活血通络。由于患者经行左侧颞部抽痛,属于肝经有热,风扰清空。方中钩藤、珍珠母、白芍、刺蒺藜清肝、平肝,地龙、全蝎、白僵蚕平肝息风;患者头痛发作严重时恶心呕吐,属于木强侮土,故用半夏;川芎、乌药合用,组成了《妇人良方大全》的川芎散(后世又名芎乌散),是一张治疗气滞血瘀头痛的著名方药;细辛具有镇痛作用。其实,方中活血化瘀的药物并不止川芎一味,地龙、全蝎、白僵蚕均具有虫类活血通络的作用。中医有一个理论,叫作“久痛入络”。就是说,任何疼痛性疾病一旦时间长久,均可能引起经络的阻塞。反过来,经络的阻塞又增添了疼痛的程度与治疗的难度。虽然该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瘀血症状(譬如月经夹块、舌紫脉涩等),但治疗时仍旧需要从久病入络、瘀血阻滞入手。如果不从瘀血入络来治疗,必定如隔靴搔痒,疗效不佳。
3.学生问难:我用补血调肝之法治疗,结果又会如何呢?
老师解答:由于你的分析是气血两虚为主,所以采用了补益气血的治法,用四物汤(白芍改为赤芍)加党参、鸡血藤来治疗。同时又认为患者还有因肝气郁结的因素,所以又加用郁金、蔓荆子、川楝子;为了加强止痛,还加用了延胡索。一个肝火偏旺的患者,若不去清肝,而是调肝,肝火不得清,炎上之势便无法遏制;一个血瘀络阻的患者,若不祛瘀通络,而是采用补益气血的方法,非但瘀血不得清除,反而使得经络瘀阻难通。这便犯了临床“实实之戒”,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治疗经行头痛的药物很多:肝火者,用菊花、夏枯草之属;阳虚者,用吴茱萸、桂枝之属;清阳不升者,用葛根、藁本之属;肝阳上亢者,用珍珠母、石决明之属;血瘀者,用川芎、茺蔚子之属;肠腑热闭者,用大黄、决明子之属;痰湿阻滞者,用天麻、半夏之属;气滞头痛者,用乌药、香附之属;久痛入络者,还需要虫类药物活血化瘀、搜风剔络。临床用延胡索治疗头痛,历来少见,也欠妥当。
(高楚楚)
初诊:2018年1月2日。王某,50岁。因“经行头痛10余年”就诊。
患者月经周期25天,经期7天。10余年来经量过多,最多时一天需要用10余片卫生巾,夜间使用“尿不湿”;夹血块,无痛经,贫血貌,经前乳胀,无腰酸痛,白带无殊。经期第2~4天头痛剧烈,以致欲撞墙。末次月经2017年12月30日来潮,大便稍偏干。舌淡,苔薄白,脉细。
生育史:1-0-2-1。
学生诊断:经行头痛(血虚生风)。
治法:养血凉血,平肝息风。
方药:四物汤加味。当归10g,川芎12g,生地黄15g,赤芍15g,郁金10g,柴胡10g,刺蒺藜10g,钩藤(后下)10g,生甘草5g,5剂。
老师诊断:经行头痛(气血两虚型)。
诊断:经行头痛(气血两虚型)。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加味。党参15g,炒白术10g,炙黄芪10g,当归6g,木香5g,茯苓10g,远志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个,阿胶(烊冲)10g,仙鹤草30g,荆芥炭10g,海螵蛸30,炙甘草5g,3剂。
二诊:2018年1月5日。经水将净,舌脉如上。
方药:党参15g,炒白术10g,炙黄芪10g,当归6g,木香5g,茯苓10g,远志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个,阿胶(烊冲)10g,仙鹤草30g,炙甘草5g,7剂。
三诊:2018年1月12日。经水已净,舌脉如上。
方药:八珍汤加味。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熟地黄15g,当归6g,川芎6g,炒白芍10g,枸杞子10g,桑椹15g,覆盆子15g,仙鹤草20g,炙甘草5g,7剂。
四诊:2018年1月19日。无不适,舌脉如上。
方药:归脾汤加味。党参15g,炒白术10g,炙黄芪10g,当归6g,木香5g,茯苓10g,远志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个,白芷10g,蔓荆子10g,炙甘草5g,7剂。
五诊:2018年1月26日。经期将近,舌脉如上。
治法:益气血,利头目,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味。熟地黄10g,当归6g,炒白芍10g,川芎6g,炙黄芪15g,党参10g,蔓荆子10g,白芷9g,刺蒺藜10g,僵蚕10g,全蝎6g,细辛3g,7剂。
六诊:2018年2月2日。月经2018年1月26日来潮,无头痛,经量明显减少,1月31日经净,舌脉如上。
方药:归脾汤。党参15g,炒白术10g,炙黄芪10g,当归6g,木香5g,茯苓10g,远志10g,酸枣仁10g,龙眼肉10个,炙甘草5g,7剂。
之后随访半年,经行头痛症状未再复发。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患者经行头痛,痛剧欲撞墙,老师辨证为何属于虚证?
老师解答:通常人们的印象是虚证头痛,痛势绵绵,以空痛为主,喜按喜揉;实证头痛则痛势强烈,如爆裂、如锥刺、如刀劈的胀痛、刺痛、裂痛,按揉难效,病情甚至忍无可忍,痛欲撞墙。以上所言,只是言其常,而非言其变。宋代苏轼《求医诊脉说》中则言其变,云:“脉之难明,古今所病也。至虚有盛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
患者经行头痛,痛欲撞墙,貌似实证,到底属常、属变?只要我们温习患者的病史,就可以明确诊断。患者经量甚多,长达十年之久,一派贫血貌,舌淡,苔薄白,脉细。所有的表现、指征,均指向长期失血过多引起的气血两虚,而没有半点实证的缘由。患者经期阴血骤脱,气血不能上荣于脑,髓海失养,发为头痛。本来这种头痛应该是一种绵绵的隐痛,竟然达到痛欲撞墙的程度,这就是苏轼所说的“至虚有盛候”的特例。
2.学生问难:初诊我用四物汤加味是否正确?老师为何选择归脾汤等方药治疗?
老师解答:因气血两虚引起的经行头痛,补益气血,属于治本;而清利头目,则属于治标。患者就诊时,正值经期第三天,头痛症状已趋缓解,但经量仍多如泉涌,面色苍白无华。此时,控制经量就成为治疗之首务,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减少这次的经量,就多保留一分人体的气血,就可以达到减轻下一次经期头痛程度的目的,甚至控制下一次经期头痛的发生。
你的主方是四物汤,我用的方药是归脾汤,两方虽然均是治疗血证的名方,但具有较大的差异。四物汤出自唐代蔺道人传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药有当归(酒浸炒)、熟地黄(酒蒸)、白芍、川芎各等份,是一张补血、和血功效兼备的方药。也就是说,具有补中微攻的作用。而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具有补气血、益心脾的功效,是一张纯补的方药。
你所用的四物汤已经做了药物的改变,用药是当归10g,川芎12g,生地黄15g,赤芍15g。方中熟地黄改为生地黄,变养血为凉血;白芍改为赤芍,变养血为活血,况且又加用了郁金、柴胡、刺蒺藜疏理肝气,使得全方补血养血不足而活血动血有余。这样施治,非但不能减少经量,还有可能会导致经血更多,而更多的经血必然导致下次月经来潮时头痛复发,甚至加剧。
3.学生问难:老师在治疗过程中又使用了八珍汤、圣愈汤加味,都有什么含义?
老师解答:初诊、二诊时,我一直选用归脾汤加阿胶、仙鹤草、荆芥炭、海螵蛸来治疗,那是因为患者当时头痛的症状已经得到缓解,所以治本不治标。第三诊时使用八珍汤加枸杞子、桑椹、覆盆子、仙鹤草,同样是补益气血。第五诊时,值月经即将来潮,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头痛蓄势待发之兆,为未雨绸缪,必须标本兼治,故改用圣愈汤补益气血、调和气血,加用蔓荆子、白芷、刺蒺藜、细辛清利头目止痛,再加僵蚕、全蝎剔络止痛。众药共奏标本兼顾,则疗效斐然,十年宿疾,一旦获痊。
纵观我的用方,首用归脾汤,次用八珍汤,后用圣愈汤,虽然方方在变,而治疗大法始终如一,没有改变——补益气血。
在病因不变的情况下,恪守一个治疗原则很重要。唯独这样,才能够始终把握治疗方向,有的放矢,不走歧路;才能够步步为营,节节胜利。
(高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