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月经疹

初诊:1999年11月26日。

徐某,19岁。

月经来潮之前10天,面部灼热、瘙痒发疹。经净后上述症状消失,反复发作2年。经量较前减少,4天净,经前乳房胀痛。末次月经11月10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学生诊断:经行风疹(血虚型)。

治法:养血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10g,生白芍12g,川芎10g,生地黄12g,黄芪20g,党参10g,防风10g,荆芥10g,何首乌12g,刺蒺藜12g,生甘草5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郁金10g,柴胡6g,5剂。

老师诊断:西医诊断为月经疹。

治法:滋阴凉血,清热疏风。

方药:两地汤加味。玄参12g,生地黄15g,生白芍10g,地骨皮10g,麦门冬12g,龟甲胶(烊冲)10g,蚕沙(包)10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刺蒺藜10g,乌梢蛇10g,3剂。

此后以该方为主进行加减治疗,服药40余剂,虽然症状可以缓解,但常有复发。

续诊一:2000年3月31日。末次经期3月7日来潮,面部瘙痒潮红,外感鼻塞,舌脉如上。

治法:疏风解表,清理湿热。

方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味。炙麻黄6g,杏仁10g,连翘10g,赤小豆20g,桑白皮10g,生甘草5g,石膏15g,蚕沙(包)10g,乌梢蛇1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5剂。

续诊二:2000年4月5日。末次经期4月4日来潮,月经疹消失,小腹隐痛,舌脉如上。

治法:疏风凉血,养阴清热。

方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玉女煎加减。麻黄5g,连翘10g,赤小豆20g,桑白皮10g,生甘草5g,石膏15g,牛膝15g,知母10g,生地黄15g,麦门冬10g,蚕沙(包)12g,乌梢蛇12g,5剂。

此后对症治疗,月经疹从此未再出现。

【释疑解惑】

1.学生问难:什么是月经疹?它发生的现代机理是什么?

老师解答: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皮疹。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天发疹,持续到月经后的1~2天消退。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一般认为与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孕酮骤增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在每次月经前反复发作,但也有少数间断发疹者。皮疹发作时,全身可伴有精神疲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等症状。

2.学生问难:中医称月经疹为何病?它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又是如何?

老师解答:你的诊断是经行风疹,或称经行瘾疹。风疹是古代用“风”字对荨麻疹瞬息多变、时隐时现的一种描述,与西医学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月经疹是西医学的名词,它不同于荨麻疹、风团一样大而不规则,而是一种细小的颗粒,虽然也有瘙痒,但不会时隐时现。月经疹经期发作,月经过去之后便会自行消失。传统中医并没有月经疹类似的病名,所以该案的诊断只能借用西医学的“月经疹”。

3.学生问难:老师在治疗过程中,由两地汤改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其中的思路怎样?

老师解答:《素问·至真要大论》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也就是说,身体发生疼痛瘙痒的疮疡,都与心相关联。《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心为牡脏。”什么是“牡脏”?“牡脏”就是阳脏,属于火热之脏。患者面部灼热、瘙痒、发疹,无疑起因于火盛血热。由于该病皮肤可以出现水疱、大疱、糜烂渗液,因此与火、风、湿有关,但该患者病变部位并没有出现多变和渗湿滋水的现象,故风和湿的发病因素只能居其次了。

两地汤是一张滋阴凉血的方药,使用时将偏于热性的阿胶易为滋阴的龟甲胶,佐以疏风除湿的一些药物,治疗的大方向基本正确。为什么该方的疗效并不长久?究其原因,在于方中的滋阴。滋阴容易留恋湿邪,会使病情缠绵。滋阴与养阴大体近似而又细存差异,前者补阴而显滞,后者补阴而少滞。续诊一废去以往滋阴方药不用,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因为当时患者适值感受风热之邪。方随病变,这是我们治疗疾病的原则。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伤寒论》治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的方药,本与风热、皮肤瘙痒无关。但经过后人的探索与推广应用,借用此方治疗风热引发的皮肤瘙痒的成功报道屡见不鲜。分析该方的组成,以它的治疗效果反证,说明该方具有疏表散邪、清利湿热的功效。自续诊一摒弃滋阴的两地汤,换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后,疗效精进。续诊二病久已退,再议养阴,以杜死灰复燃。

4.学生问难:患者有经前乳房胀痛的现象,是郁热在里的表现,是否有必要在清热中加解郁药物?

老师解答:患者经前乳房胀痛,是属于肝经郁热的表现,但处理时可以网开一面,暂不加处理。如果治病都要将所有的症状一网打尽,治疗时面面俱到,就会出现开方庞杂、主次不明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这是需要避免的。

5.学生问难:蚕沙在此有祛风、除湿作用?乌梢蛇有搜风剔络之功,是否加用蝉蜕以加强散风热透疹?

老师解答:《别录》称蚕沙主“风痹,瘾疹”;《太平圣惠方》用单味蚕沙水煎外洗治疗“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可见蚕沙是一味治疗皮肤瘙痒疗效很好的药物。《本草述》称乌梢蛇治“风瘙瘾疹,疥癣热毒”。虫类药物搜风剔络的功效的确更胜一筹,对于顽固的皮肤瘙痒疾病,我都喜欢选择使用蛇类药物,而且疗效比较肯定。蝉蜕有散风热透疹的作用,是可以加用的。

1982年,我曾经治疗一例脐腹部患慢性湿疹14年的患者,病损面积达25cm×15cm,局部瘙痒、滋水,呈苔藓样增厚。由于辨证属湿、属风,我以三仁汤为基本方,加蕲蛇、蚕沙、蝉蜕、苦参、白鲜皮、当归,连服15剂获痊愈。这些添加的药物与上案添加的药物十分相似,只是基本方已经变更了。可见,蚕沙、乌梢蛇、白鲜皮、地肤子在治疗皮肤瘙痒疾病时的功效的确卓尔不凡。

(傅珂) rjj7hn6rWQjGV9qqO+j9oMYOvvCVKoce9A97MgsLjyIMFgFeJrpgzNG8rj+Le0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