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概述】

感冒亦称“伤风”,因小儿感受外邪,从鼻口或皮毛而入,致肺卫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多兼有咳嗽,可伴全身酸痛、恶心、呕吐、泄泻等症。《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明确提出了“伤风”病名。小儿“感冒”病名见于宋代杨仁斋《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感冒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占儿科门诊疾病的首位,其中婴幼儿的发病率更高。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肝火易亢,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多发,在季节变换或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病。中医药治疗感冒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学对感冒的病因病机早有相关论述。如《黄帝内经》已经认识到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症状。《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时病论·春伤于风大意》说:“风为六气之领袖,能统诸气,如当春尚有余寒,则风中遂夹寒气,有感之者是为风寒;其或天气暴热,则风中遂夹热气,有感之者是为风热。”《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暑证门》说:“小儿伤暑,谓受暑复感风寒也。”关于感冒的病机,多认为正气亏虚、卫外不固,风邪侵袭。《幼科释谜·感冒》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区别是常见兼夹证,正如《婴童百问·第五十二问》云:“夫小儿伤寒,得之与大人无异,所异治者,兼惊而已,又有因夹惊而得。”

西医学认为感冒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上感的病变部位主要在鼻、鼻咽和咽部。致病微生物90%以上为病毒,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并有增加的趋势。上感分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一般类型上感可骤然起病,病程3~5天。特殊类型上感常见:①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高热、流涎、咽痛,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②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好发于春夏季,多呈高热,咽痛,咽部充血,眼部刺痛,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感冒经积极治疗、休息,预后一般良好,如感染向下蔓延可致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如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易发生急性扁桃体炎,或继发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还可能继发病毒性心肌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感冒又可以分为四时感冒(普通感冒)和时疫感冒(流行性感冒)两类。时疫感冒因感受疫疠之气而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所以本丛书将其归入《儿科温病证治》中论述。 Ad0VC3TrNibXvkbiHlhYwSSgGuf7beWjE/9izbcv+VXe6xQJe+J0gWqgbBc6KO1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